APP下载

从玛蒂尔德看《项链》的人性美

2009-04-17李学军孟唐琳

文学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钻石项链法郎玛蒂尔

李学军 孟唐琳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仔细研究这篇小说,我认为这个说法还值得商榷。凭心而论,我们每一个敢于解剖自我的人恐怕都无法否认我们都有虚荣心,所不同的只是程度轻重而已。虚荣心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国家,不分社会制度。那么,我们就不能只说她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项链》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雅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好不容易弄到教育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钻石项链。晚会上,路瓦栽夫人得到了成功。“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然而,乐极生悲,她不小心将借来的钻石项链丢失了。为了偿还购买项链的借债,夫妻俩含辛茹苦地劳作了十年。玛蒂尔德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路遇佛来思节夫人时,多年老朋友竟认不出她了。玛蒂尔德讲出了十年不平常的经历,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却出人意料地告诉她,借给她的那挂项链是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钻石项链。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玛蒂尔德诚实守信、坚强、乐观、勤劳俭朴、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重担等优良品质,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美。

显然,起初玛蒂尔德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她迷恋上流社会,她梦想着“宽敞的客厅”、“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装”、“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尽管“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她甚至常常梦想过一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仅凭这些我们就有理由责备她吗?谁不梦想过高雅的生活呢?这既是商业社会贫富差异造成的一部分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人性使然。

作为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作为一个出嫁不久的年轻女子,她毕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还难免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况且,开头刻画玛蒂尔德虚荣心的这一部分,从篇幅上来说不过整篇小说的很少的一部分,与其认为这一部分文字是作者批判玛蒂尔德甚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荣心,不如从结构上去理解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即这一部分刻画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丢项链之后的玛蒂尔德那坚强的性格,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欲扬先抑”。

那么,玛蒂尔德是如何处理同他人的经济关系呢?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从来没有想要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相反,当厄运降临时,她毅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玛蒂尔德丢失借来的项链,尽管既无借据又无旁证,她却压根没想到过赖账,丈夫提出“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她没有半点犹豫。他们动用了仅有的一万八千法郎遗产,又借高利贷一万八千法郎,买了一挂几乎完全相同的钻石项链如期归还给佛来思节夫人。她是善良的。

在诚实守信与陷入困境之间,玛蒂尔德选择了诚信,她没有以假充真,也没有以次充好,而是选择了勇于面对。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孔子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玛蒂尔德视恪守信用高于一切,这正体现了人性之美,她是诚信的。

面对厄运,玛蒂尔德至少有两条路可供挑选:一是凭着她“美丽动人”的“惟一资格”,出卖灵肉,换来大把大把的金钱;二是踏实劳动还清债务。玛蒂尔德没有出卖人格与尊严,她选择了勤劳还债的道路。“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做饭、洗衣、打扫厨房,包揽了家里一切粗笨活儿,“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原先美丽动人的她“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那一笔可怕的债务,也终于通过自己的劳动还清了,面对厄运,面对困难,玛蒂尔德的勇气可敬可佳,她没有选择逃避,她是坚强的。

为了还债,玛蒂尔德亲自干活,“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她虽然变成了粗壮妇女,却能迎着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走上前去”,告诉她丢失项链的真相,说:“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讲且“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十年辛苦,玛蒂尔德变得自信、高兴和得意,她的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她是乐观的。

面对灾难,为什么玛蒂尔德没有选择逃避呢?原因就在玛蒂尔德内心挥之不去的真诚与善良。有了真诚和善良这个做人的“定盘星”,面对厄运才不会迷失方向,走上邪路。玛蒂尔德不是英雄,她所做的,正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每天都在做的;玛蒂尔德是英雄,因为她告别了梦幻世界,成了生活的创造者。也许有人会问,玛蒂尔德付出十年辛苦,她得到了什么,值不值?作者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么样一个境况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生活败坏了她,但是生活更重要的成全了她,正是丢项链这一极细小的事,使玛蒂尔德“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成熟了,坚强了,有了“英雄气概”。从此,她走出了整天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迷雾,回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面对巨大的打击,她没有消沉,更没有堕落,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动谱写了一曲令人赞叹的英雄之歌,展示了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自己骨子里具有的坚韧的性格。恐怕也正是这——坚韧的性格,不屈的意志才引起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共鸣。而那被人称为残酷的结尾形成的悲壮感无疑又强化了这一共鸣,从而使《项链》成为了世界性的经典名篇。

还需提及一笔的是,谱写这一曲不屈之歌的除了玛蒂尔德之外,也别忘了路瓦栽,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路瓦栽珍爱妻子、勇于承担生活重担的高尚品质。玛蒂尔德苦于没有像样的衣服出席舞会,路瓦栽将积攒多时、准备用于购买一杆猎枪去打云雀的四百法郎拿出来;妻子不慎丢失了贵重的钻石项链,路瓦栽一句埋怨、责备的话也没说,而是连夜四处寻找,“凡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都去过了”;为了归还项链,路瓦栽不仅全数动用了遗产,而且到处借债,不顾“未来的苦恼,将要压在身上的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为了还债“他一到晚上就给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路瓦栽对妻子的理解与宽容、承担重压的勇气,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好丈夫,他也是善良的。

佛来思节夫人也是善良的。她是玛蒂尔德的同学、老朋友,是一位贵妇人。但是她并没有歧视贫穷的玛蒂尔德。玛蒂尔德向她借首饰,她二话没说,任其挑选,连借条也没索要;玛蒂尔德归还项链,她“没有打开盒子”检查,表明了她对朋友的信任;她得知玛蒂尔德为归还项链,变成“显得老了的”妇人时,她“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十年都过去了,谁也没有怀疑那挂项链的真假,佛来思节夫人完全可以隐瞒真相,心安理得,以假取真。然而她没有。她也是善良的。

总之,《项链》向我们展示的善良、诚信、坚强、乐观、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重担等优良品质,她弘扬了人性的美。特别是小说最后一笔更是意味深长,它集中体现了玛蒂尔德、路瓦栽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的真诚与善良,集中体现了人性之美。

李学军,孟唐琳,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钻石项链法郎玛蒂尔
项 链
闪耀永恒
读《项链》有感
蓝色幻想
I Spy超级侦探
闪耀的美好
1000法郎的报酬
卢旺达菠萝价格保持平稳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
产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