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有效策略

2009-04-17仲雪箐

文学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重音庐山瀑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句话既指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告诉我们:“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必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进行。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一、在品读中培养语言感知力。品读,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位老师教《望庐山瀑布》时,是这样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的。

师: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怎样读才能让人知道李白到庐山干什么?

生读:“望庐山瀑布”。重音强调“望”字。

师: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老师的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

师读:“望庐山瀑布”。重音落在“瀑布”。

生:老师的读,回答了诗人去庐山望到的是什么。

师:怎样读才能反映出瀑布的特定地方?

生:读——望庐山瀑布(重音读出“庐山”)。

师:谁来读第一句,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读——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耀着高耸的香炉峰,神奇的香炉峰有紫色的烟雾“不断地”缭绕,所以,我把“生”字读得轻缓舒长,表达出“不断生成的过程”,表达出缭绕缥缈的神奇感。

师:读得好,说得更好。

师:怎样读出你对第二句的理解?

生:读——遥看瀑布挂前川。我重音读“挂”,反映瀑布的直和长的气势。

生:读——遥看瀑布挂前川。我重音读“遥”,反映诗人离瀑布远。

生:读——遥看瀑布挂前川。我重音读“前川”,反映瀑布出现的地方。

师:大家的理解很独特,也很正确。怎样读出你对第三句的理解?

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的速度很快,所以,我把“飞流直下”读得很快。我把“三千尺”读得很慢,因为瀑布很长很长。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怎样读出你对第四句的理解?

生:读——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把“疑”字读得婉转,是因为“银河落九天”是诗人的想象。我把“银河落九天”读得舒缓,意思是让大家的想象跟上我的朗读。

二、在“想”与“说”的结合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学生中不“想”就说,说别人说过的话,说套话,“言不由衷”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不仅仅影响表达能力,还影响其做事、做人。语言训练要重视“思考”这个环节。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生调动语言参与思考,使其思考具体化,逐渐趋于缜密,而不是停留在表象的参与,只有大致的意向。这样,有助于“想”得全面而深刻,有助于“说”得准确。例如,一位教师教《皇帝的新装》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怎样的皇帝?要求学生用课文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一个爱穿新衣的皇帝”,有的说“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有的说“一个受骗的皇帝”,有的说“一个愚蠢的皇帝”,有的说“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每个学生都用课文中的具体材料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津津乐道。

三、以开放的语言训练进行“创新思维和品质”的培养。

所谓“开放”,一是说训练的内容体现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与灵活;二是说训练的方式要增强语境设计,使学生如临语言交际的实际,调动其对语言运用的探究,促进其思维的多样、敏捷与灵活,充分发挥其语言能力,而且训练中,不囿于眼前语言训练的狭隘范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发其思维潜能,锻炼其思维品质,使其思维逐步具有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有力地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快速提高。例如,一位教师教《赶海》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仿照课文的某一片断,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吗?

有学生写得很有情趣:星期六晚上,我和弟弟去捕麻雀。弟弟悄悄地爬上梯子,迅速地把手伸进麻雀窝,兴奋地喊道“呀!有两只呢!”

学生用“悄悄地爬上”、“迅速地伸进”这样的词语写了捕鸟的过程,用“呀”、“呢”这样的词语写心情,表达捕鸟这件事的情趣,把课文中的“事趣”与“情趣”理念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了。这种开放的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品质。

仲雪箐,女,甘肃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重音庐山瀑布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重音和语调
夏日避暑
一起看瀑布
瀑布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