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的意义

2009-04-17史彩凤

文学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过程

所谓问题生成,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提出自己疑问的过程,或指学生个体在与同伴及老师的互动交流中突然迸发出问题的过程。它是问题教学的关键所在,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生问题生成的过程,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探测,又是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确定、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

完善教学设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说又要听,还要思考。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不外乎就是能说和会说两个方面。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说,可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只要敢于说出来,就说明他们克服了心理上种种障碍和压抑,具有良好的探究动机。要想说,就需要清楚自己说些什么,怎样说才好。当然,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如何能说到点子上,这就要培养其会说的能力。

学生的问题生成,要经过一番“听别人怎样说”的过程,要经过一番动脑思考的过程,要经过一番精心的选择和语言组织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在说中,锤炼了自己规范语言的使用,增强了自身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具有相互启发诱导的作用,教师也从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真可谓“一石三鸟”。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生成问题,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人的思维是一种精神活动。这一活动始缘于疑问。人的认识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占中心位置的是思考能力即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认识水平,这是由于人的思维品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个别差异。儿童思维品质的形式与发展,在相当大的比例上取决于教师的培养。学生发现了问题,并力求解决它,这就是他们思维受到锻炼的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越深刻越彻底,其思维就越会朝着认识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方面发展,思维也就越敏捷。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想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并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四、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史彩凤,教师,现居甘肃白银。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过程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