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工业设计审美传承研究
2009-04-17高瞩
高 瞩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结构要素看,文化不仅包括作为知识形态的哲学、宗教和各门具体科学以及蕴含于这些学科之中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包括作为非知识形态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等。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必然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深层土壤之中,而“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那些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1]。因此,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必须联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实际进行分析。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虽然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统称它为传统文化,但应该注意的是,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文化和精神意境是不尽相同的。在不同审美观念的指引下,已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式样的工艺美术瑰宝。在崇尚多元化设计的今天,批判地传承中华文明历史中不同时期的元素,将创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正如同为欧洲传统文明的古希腊、罗马“庄严的古典情趣”就完全不同于“巴洛克”和“洛克克”的贵族审美表达一样,经过传统工艺文化浸润并与大工业生产相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更具科学和审美意义的现代工业设计,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审美理念,成为物质生活与精神审美的载体。因此,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设计师只有充分考虑不同时期的审美伦理,找出传统文化之工艺美术和中国画的审美精神加以传承,才能形成具有传统艺术多姿多彩文化精神的中国现代工业设计风格[2]。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审美撷英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3]。它作为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各种与实用性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工艺美术分陈设和日用工艺品两大类,是起源最早的造型艺术,也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之母。工艺美术以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人们所喜爱。
自人类诞生起就萌发了设计审美的意识。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因为有了艺术而丰富。中华民族祖先们使用的自然物“磨光”和“钻孔”等行为,不仅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标志,也是设计能力和审美思维的开端;优美的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谱写了新的篇章;灿烂的“青铜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工艺美术新纪元的到来,青铜器作品技艺精湛、造型庄重,装饰花纹多样,它从神秘、威慑的象征到步入百姓生活,由繁盛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审美层次;距今7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治玉用玉的最早水平;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只朱红色漆木碗,其造型美观,色泽艳丽,反映出当时漆器就已经达到了审美的理想境界;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木雕座屏”,因设计巧妙,雕刻精细,被视为罕见的艺术珍品;典雅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从陶到瓷的创造,成为世界文明飞跃的一个重大标志;中国古代的织造、缬染、刺绣和服饰工艺,技艺精妙绝伦,图案与色彩秀美无比[4]。
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保持了原有品种的完整性,也随着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而变革创新,既继承了绝技与特艺,又注重科学研究,创造出极为丰富的具有时代审美气息的新品类。工艺美术的品类不仅反映和折射了人类劳动的成果和文化的变迁,更为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意和艺术的享受。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深厚的内涵思想、无穷的造型特色、鲜明的装饰风格和赋情寓意的手法,都以一种美的升华形态孕育着中国现代的工业设计,并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二、中国传统绘画民族文化精神审美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风格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把人与自然、绘画与意境视为一个整体,抒发着超越时空的情怀。它的传达思想与设计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5]。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指传统中国画。它在世界艺术领域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卷轴画和壁画是其两大主要门类。中国绘画造型所用的线犹如流动的音符,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鲜明特色;“随类赋彩”是中国画的设色要领,而不同的色彩又代表不同的感情。重彩和勾金,使色彩富丽厚重,装饰性极强;而“墨即是色”则是墨与色的精妙解析之所在,道出了中国传统绘画对色彩认识和使用的玄机;各式皴法不光是对所画之物表面凹凸和质感的表现,更是对物象的“面”和肌理的再认识与再创造。中国画把丰富的客观事物浓缩到用艺术手段所塑造的典型形象之中,更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寓意藏于其间或画作之外,通过联想和经验、感知和认识使读者获得美的特征和情趣。中国画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界动植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使画家、作品与读者的思想得以升华和拓展。花草的风韵与禽鸟的幽鸣、山川的雄峻和江湖的浩瀚、人物的百态与生活的多姿恰似大自然所赋予的超然景象。它将物质的对象与主观心理相融通,继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命和形象的载体。
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画,它不仅体系完整,题材多样,而且以其博大精深的审美法度、独特的形式美感、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装饰技艺展示于世界。中国绘画与中国的设计艺术总是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与互动的关系,共同创造了一个反映民族特征、传统品质与深厚文化内涵的完整艺术体系。图1所示为我国拥有6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可谓国宝“京”粹。它造型各异,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制作讲究,分瓶、碗、盘、尊、兽、罐、仿古制品等系列,是鉴赏收藏、馈赠友人、家居装饰品位较高的工艺品,更是中国绘画与中国的设计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
图1 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景泰蓝
三、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的审美传承
(一)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传承
民族是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为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6]。这一共同体在自己创造的各种文化形态上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特点,就是民族风格,它是一个比较稳固的概念,它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包括认知审美,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现代工业设计中强调体现产品的设计观念,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时期背景下的设计师在感性设计过程中都具有先入为主的文化观念,民族文化精神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性认知和思考的标准,这一因素虽然是潜在的,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设计全球化趋势下,渗透和传承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群体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把人与自然、艺术与意境视为一体,充满着与宇宙运动一脉相承的律动和神韵,抒发了超越时空的文化情怀,传播着宏大的民族文化精神。世界设计文化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优秀的设计艺术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社会生产条件,更应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精神和思想精髓,全面地展示出设计的文化价值。图2所示为体现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精神的作品。
图2 体现中国“天人合一”文化精神的作品
(二)工艺美术品格和民族元素的审美传承
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中能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它表现在创造物中则形成共同的风格和心态。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是包括现代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源泉,设计民族品格的形成与文学、艺术及建筑的民族风格密切相关,它们都是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文化背景的真实反映。
中国工艺美术和传统绘画体系完整,题材多样,所涉及“形”和“色”的创造与现代工业设计中物的“形”和“色”的创造紧密相关,前者不断将民族元素的美感传承并渗透后者,而后者则对前者批判地吸收,彼此凝结着深深的民族审美情愫和无穷的文化信息,而且以博大精深的审美法度、独特的形式美感、高超的技艺展示于世界[7]。因此,集精神、境界、风格和技艺于一体的中国工艺美术和传统的民俗元素已成为提升现代工业设计的文化内涵,传承技艺经验、开阔想象思维和设计创新的灵魂和活力,而现代工业设计更是成为在科学与技术的实践中反映人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图3为一款具有中国民族元素的产品设计实例。
图3 中国民族元素的产品
(三)设计伦理的审美传承
基于传统设计伦理的作用与影响,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不仅对审美客体进行着理智的分析与判断,而且偏重于主观领悟和直觉把握,成为与审美客体进行感情交流的体验者。中国人的审美强调“意”,所谓“意”就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素质、审美对象的象征,相仿于模糊的中国美学原则,它类同于中国哲学中的“无”,不是没有、而是不好定义的意思。中国人认同的美无法完全用比例、尺度之类的美学原则来概括,需要意会,难以言传。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不能完全照搬常规的工艺美术的美学原则,应从设计个体的内在感受和心理体验入手进行设计,沿袭设计伦理之审美心理和审美特性,才能找到设计伦理传承之实质。
在我国民众传统的审美理念中,精心雕琢固然是美的,但只有自然、朴素之美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自然和朴素是指万物的非人为的本然状态,又称为质,而雕琢是指人为进行的装饰,又称为文。我国古代崇尚自然与朴素的审美伦理,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真实写照,它认为一切美皆出于自然朴素,认为美是事物本身未加修饰的自然纯粹之形态,认为要质地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对民众审美心理同样有着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则认为适当的文才是表达质之内容的重要形式,认为造型设计要恰到好处,要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的艺术品,无论是书画还是音乐都十分崇尚简约的风格,如强调造型简洁、风格优雅、色调柔和的宋代瓷器,结构合理且能够充分体现材质本质的明清家具,隐在园林之中的文人雅士住宅,朴素到只用水墨的中国画等,均表明了我国艺术品讲究的是宛若天成,保持原材料的天然状态,使作品若出自天然,毫无雕琢的痕迹。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工业设计中,重视自然和朴素相得益彰的人机界面情感设计,重视产品与使用者的心灵沟通,力求产品与使用者能够情景交融,则成为设计伦理审美传承的最好诠释,它将在设计创新时以唤起使用者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心灵共鸣,使设计更贴近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使设计作品和谐统一,充满人性化和情感性。
(四)中国设计品位的审美传承
设计的品位是其品质、文化、艺术等诸多因素的一个总和。真正的优秀设计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社会生产条件,还要有鲜明的本土文化与艺术审美精髓。中国设计品位的审美要立足于产品的造型美、材质美、装饰美、功能美和时代美,从本土传统文化的积淀中挖掘民族美的元素,并加以发扬光大,了解、传承和融合中国传统艺术,才能构成现代工业设计具有美感的客观内容。
产品成功的外观造型,凝结着工业设计师的民族情感。在传统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中国设计品位的审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涉及到设计对象审美价值的审美认识、审美反映、审美判断或审美评价[8]。具体地说,它要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或者说,它要以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为“中介”。设计对象具有了审美价值,它才有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才能展示出伟大的中华人文精神。由此可见,现代工业设计要建立起审美传承的良好机制就要从审美的本质出发,抓住美是人的社会意识这一根本点,探究设计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及设计品位的审美传承要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相融合,从当代我国民众的审美心理特性和审美精神中寻找最佳的传承点。图4为第一届“为坐而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传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元素,构思巧妙,既美观,又节省空间,是传承鲜明中国品位的优秀设计作品。
图4 传承中国品位的设计作品
四、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样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观念形态、哲学道德、艺术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工业设计,而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在我国古老文明、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世界先进的设计氛围影响下也必将会在现代设计的历程中铸就出不朽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华传统文化大观》编纂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大观[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设计教材丛书.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4]黄强苓.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影响研究[J].包装工程,2007,28(2):162-164.
[5]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6]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张凌浩,刘钢.产品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8]杨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