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

2009-04-05杨丽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设置音乐

杨丽莉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我国的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长期以来沿袭的是建国初期的音乐教育模式,5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虽经过了多方面的改革,但总体框架并未有明显改变。新世纪的第一年,指导基础教育音乐课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试行,这就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为主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将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标的实行,如何加强和完善音乐课程建设体系,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富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教育部体卫艺司杨贵仁司长在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会议上说:“目前艺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搞好艺术课程的建设。”本文拟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与缺陷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与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将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要从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角度出发,培养既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又能开展音乐活动的全方位的“通用型”人才。然而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均在套用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多是音乐院校各种专业课程的翻版,没有体现出音乐教育专业应有的特质,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应用能力差,综合音乐素养不高。笔者对多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理论课与技能课中存在以下问题与缺陷。

(一)音乐理论课程设置的缺陷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有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配器、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教学法等。这些课程中基本乐理是学生入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的,是针对音乐初学者的一门基础音乐理论,通常一个学期即可全部学完,而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则开设两个学期,致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时浪费。和声学是一门应用较广的学科,是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即兴伴奏、合唱等多学科的基础,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声学原则上应以实践运用为主,而现行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和声学完全沿袭了音乐学院的教学内容,局限于传统西洋和声学的教学范围,主要是理论讲述各和弦的功能以及四部和声连接的习题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虽然能分析一些简单的音乐作品,能掌握一定的和声理论与四部和声连接技术,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不能熟练地在键盘上弹奏各调性和弦的连接和转换或为歌曲编配恰当合理的和声织体。这种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分离。民族音乐学课程中,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各地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多数都没有到民间采风的经历,甚至不能哼唱出富有地域民歌特色的旋律或准确说出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这种教学结果并没有真正使民族音乐学这门课程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同样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

(二)音乐技能课程设置的缺陷

音乐技能课程主要集中在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课程的教学上,这些课程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都在沿袭音乐学院的模式,都没有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宗旨相统一。长期以来,声乐的教学都是以训练学生的嗓音、气息和演唱艺术歌曲或歌剧选曲为主,而对于声乐教学中的“如何教”的方法问题,却涉及不多,很多学生面对有发声方法问题的学生,不能够准确地找出症结和应对方法,也不能科学地引导,仅仅是将自己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套教学内容原样照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器乐教育亦如此,比如钢琴教学中,教师针对的是某个学生手指弹奏的问题,而不是讲解如何解决这种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仅仅明白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状况却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分析解决。再者,在校学生通常会追求弹奏难而大型的乐曲,往往会忽略小作品的艺术化处理和钢琴键盘的实践运用,即使技巧规范、娴熟,对于中小学教材中的歌曲却无法完成恰当的歌曲伴奏。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也许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但是由于其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无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中“多专多能”的通用型人才的需要,不能做到兼备音乐家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多重能力。

在音乐理论课与音乐技能课之间,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将两类课程融合起来,两类课程之间渗透不够,学生总是孤立地学习每一门课程。“学生明显存在着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曲式、音乐史、声乐、器乐各是一回事,学生很少将这些知识与表演性和欣赏性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其结果,难免落得一个理论、技术理论和表演技术各自为政的匠人。”在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师资,必然是知识面狭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学术水平低。

(三)主修制的弊端

目前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行了主修制,即:第一、第二学年学习声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器乐(钢琴必修和其他器乐选修)、理论(基础理论、史论和技术理论)等课程,到第三学年分专业主修,将第一、第二学年中学习的某一门技能课继续或延伸。这种课程设置是为了体现出一专多能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了解和掌握多种技能,之后再专攻一科,使学生能有突出的专业特长。然而,在实际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具备各种音乐能力,具备综合的音乐素养,能适应各种音乐技能的教学和组织音乐活动的要求。过于强调一门突出的专业特长,而忽略多能,只会使毕业学生在工作中“跛脚”,不能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全能型音乐教师。

课程单一化是诸多高校课程安排上的共性。这样的课程安排没有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因此,教学的内容、课程的学科体系相对来说过于单一,对课程内容的精选、整合没有做到完善。

二、课程设置改革

(一)教学与教育目的统一

在世界文化频繁交流的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适应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形式,颁布实施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而本应该与这个改革相一致的高校音乐教育却改变甚微,两者之间没有达成统一,反而差距越来越远。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方面是要体现音乐教育的办学方针,另一方面是要将改革的着眼点瞄准未来的方向。教学的内容要紧贴教育的目的,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又强调以社会为中心,使教与学的运用能紧密结合起来。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不符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原则的,要以学生今后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综合考虑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从业环境和从业要求。由于音乐教育担当的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的重任,因此,对音乐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从传统音乐教育中的“教”转移到培养学生以“学”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体现出教学与教育目的的统一。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交融汇合,多元文化并存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音乐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今天,音乐也要求人们尊重它的多元性,因此,多元化音乐教育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者们的关注。

我们国家在进入21世纪后,音乐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转向,教育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多元化音乐基础教育,在新颁布的基础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尊重、理解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并要求教师以多元音乐文化为基础进行教学。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根据高素质音乐教师的特点与要求设置,要充分体现出音乐多元化的特征,适应当前音乐教育的需要。然而通过调研十几所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与教育目的不相吻合的地方。

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应以本土音乐文化为基础,辅以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先立足本国自己的多元化音乐。例如开设中国传统音乐课程,了解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与世界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欣赏与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突破原有的音乐教育观念,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各种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音乐教学课程体系。

(三)对课程设置改革方案的设计

现行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三部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多门学科,通过对学生的普查得知,在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看来,公共课中有多门课程设置不合理,诸如计算机课程。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大学生使用计算机已经犹如握笔写字一般,成为一种基本必备的能力,而在这门课程中,教师依然在传授着电脑的硬件知识、基本的操作知识、文件和表格的制作等,或者讲解编程、计算机C语言等高级的应用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不具有针对性的。根据这种现象,可考虑将计算机教学与MIDI电脑音乐教学合二为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使学生学习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同时又能直接转换为专业的MIDI音乐制作知识,两者合理的结合,必然能完善课程设置的结构,使学生学有所用。对于编程、C语言等内容,可设置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样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业基础课中基本乐理可缩短至一学年;和声学教学内容可作一定的调整,以实际的键盘和声运用为主,而不再单纯地照搬传统四部和声连接,将四部和声连接的知识直接运用到键盘和声中,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打下理论的基础;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可分散在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课程中,两者互相补充,使课程设置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可考虑加入部分地方采风学时,让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各地域、各民族的音乐特色,教学效果会比纯理论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课程内容的整合对于合理科学地利用教学学时,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将视唱练耳的多声部教学融入到合唱课程中,学生在合唱课中可以接受到各调式音阶、音程、和弦的训练,同时更有利于训练学生多声部的听辨和模唱;现行配器课的教学内容多分为乐器法和配器法两部分,理论上的讲解较多,可在这门课程中多增加乐队排练的实践性课时,让学生能很快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乐队训练编配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能增加与实际配器音响接触的机会,能更直观地理解配器法。

专业技能课中可分别增加让学生实践教学的环节,例如声乐课程,在教师传授给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增加学生之间互相切磋的内容,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指出对方在演唱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能锻炼学生“教”的能力,而不再是被动地学,钢琴、器乐课程犹亦如此。合唱指挥课以青少年合唱及合唱队的训练为主要授课内容,歌曲写作以青少年歌曲写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学生的“学”就有了针对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选修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能拓宽综合知识的视野,增强其社会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可考虑加大选修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这些有益的尝试,必将有力地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

三、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以专向为主,而要全面发展;不求其深,而求其正,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以技术的数量为追求目标,而求其根本质量。音乐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的音乐教育,提出合理的课程设置改革方案。21世纪的今天,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得不面临诸多的问题,也必须寻求解决之道。只有改革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音乐专业课程,重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之成为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J].中国音乐,1997(1):39-43.

[2]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5-22.

[3]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21-23.

[5]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美)特里斯·M·沃尔特.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和原理[M].田林,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设置音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音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