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4-17魏际兰
魏际兰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具有不同知识结构和学习背景的学生,对教师传递的知识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认识。因而要想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才,教师应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探知他们的主要疑问。就写作教学而言,加强学生评教评学,结合学生的反馈,尽力构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课堂环境,这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笔者面向所教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
Krashen的输入假设指出,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比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略高的语言结构时,我们才能习得知识[1]。他把学习者目前的能力水平定义为i,i+1的语言结构就是学习者能理解的输入,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合理组织i+1语言输入,以促进学生语言的有效习得和语言能力的切实提高。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必须慎重对待的内容。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当前写作水平的调查、写作教学语言的选择(纯英语还是全汉语,抑或双语码)、写作理论术语的使用、写作方法的指导,都是教师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2.情感过滤假设
Krashen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2]。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致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根据这一假设,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尽力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的焦虑等其他不良情绪,使他们对语言表达有着积极尝试的态度。与此同时,教师应调查清楚学生目前对于本课程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二)调查的分析报告
笔者对常州工学院2002级英语S1、S2、S3三个班级的13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学生对写作课的情感过滤越少,就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开展课外训练。调查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写作的情感态度和能力水平,旨在了解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期望和建议,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水平。
表1 学生英语写作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从表1可知,尽管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学习态度端正,但很少有人主动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但无奈目前基础还是太薄弱,有话不知怎么恰当表达还是他们目前要克服的最大困难。这些因素不仅会增加情感过滤,阻碍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吸收和习得,而且直接决定着写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采取恰当形式来进行语言输入,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这些都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充分了解了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状态,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
(一)巧用教材,精讲理论
笔者所执教的班级是英语专业的专科学生,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丁往道、吴冰主编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3]。该教材条理清楚、解释详细、范例丰富,教材遵循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的逻辑顺序,具体地阐释了相关写作理论。然而该教材理论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通过对执教的三个平行班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47%的学生觉得教材还行,就是有点太罗嗦,32%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因为书中的理论知识他们看不太懂,7%的学生称教材不好,完全看不懂;66%的同学偶尔才会去阅读教材预习所学内容,26%的同学根本不去预习。学生普遍较低的英语阅读水平,加上相当有限的学时,使得教师的理论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向他们介绍重要的写作理论,使他们对基本的写作方法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有效地用之指导写作实践。笔者认为写作课开设的必要性在于它的指导性,写作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现有的学习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应抓住教材的纲要,挑选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写作理论框架。
《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设计的练习丰富多样,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点去进行实践。如教材的第三章编者就提供了20个练习项目。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去做每道练习,学生会对写作产生畏难或厌烦的不良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不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理论以及练习写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突出重点,只挑选了Task3和Task4的几道典型习题让学生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巩固他们的相关语法知识。
写作教学应紧扣教材中的重要理论知识,简明扼要地进行讲授,然后选择合适的练习或话题让学生当堂练习。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大多数学生都欢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反对“一言堂”,不愿做沉默的听众。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说中学。
1.引入范文,共同赏析
进行片断写作或篇章作文指导时,可以请一两位学生站起来朗读他们修改好的习作,让其他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师生就作品的语句表达、内容安排、写作方法等进行讨论,还可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评析完作品后,可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自行修改习作。
2.指定话题,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能集思广益,互通有无,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围绕同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能调动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在教授第三章“段落的写作方法——对比法”时,首先结合范本介绍两种对比方法——整体对比法和交替对比法,然后指定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让学生代表发言,使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来说明旅行时乘火车和坐长途公共汽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提示进行对比应关注的几个方面,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经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清晰了,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3.扩充词汇,尝试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有想法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是许多学生写作时遇到的难题。要帮助学生逐步走出这个困境,最有效的措施是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语言,在中文意思与英文表达之间建立快捷链,使他们由中文翻译表达尽快过渡为英文直接表达。这样可以节省写作思考时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对于一个中文意思,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单词、词组或结构进行表达,这种形式能较有效地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帮助他们建立意义联想链,并快速表达思想。与此同时,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的各项练习(如填空、选择、造句等)也将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正确表达。
在进行词汇的各级试探性的操练时,应仔细设计语言项目(如词组、句子、段落、文章等),最好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文体、按内容来安排。
(三)收集错误,重点突破
Flower和Hayes的过程教学法指出,写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有目标的、循环往复的活动,包括计划、述写和复查三个子过程[4-6]。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并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让他们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中拓展思路、完善文章内容。根据这一理论,写作不再是一个线性的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反复、穿插进行的过程。学生对想要表达的内容的认识通常是在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写作教学不应随着作文的评分和批改的结束就告一段落,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让学生在改(教师的批改、同学的批改和自己的修改)中学习、在改中感悟、在改中提高。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应该关注其中的错误点,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不恰当的或错误的表达记录在案,进行跟踪访问和针对教学。
《围城》中关于改学生造句练习的比喻同样适用于学生的作文——改造句卷子,好比洗衣服,一批洗干净了,下一批还是那样脏[7]。学生的习作确实就如脏衣服一样,总是难免有不少污点和瑕疵,即使改得再认真再仔细,这些错误和不足总会或多或少地再次出现,或者又有新的错误出现。老师应抓住学生习作中的原则性错误加以分析,通过集中讲评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切实改正学生错误的表达习惯,重点突破他们的语言表达难关。对于习作中的一些操作性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标点偶尔误用等,教学中不需要花太大力气。
(四)布置背诵,督促自学
名篇佳句的背诵对学生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挑选一些内容有益、语言精美、表达流畅的句子和篇章,让学生在课后去理解、背诵、赏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背诵200个经典句型对他们的写作有帮助。对两个平行班,笔者做过一个对比实验:布置两个班的学生对同一主题作文,其中一个班事先给了一些相关的词组、固定结构和句子,而另一个班没有提供任何语言帮助。结果表明,获得词汇帮助的那个班的学生语句表达大多符合语法和逻辑,67%以上的同学能引用所给语言材料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全班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明显比另一个班的高。
另外,课堂上应留出5~10分钟的时间检查背诵,这样才能有效督促学生的自觉学习。
三、结语
写作教学的课堂,应该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写作的理论指导下,围绕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讨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能力、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1982.
[2]Krashen S 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M].Oxford:Alemany Press,1985.
[3]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基础教程[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Flower L,Hayes J R.Plans that guide the composition process [M]//Frederiksen C H,Dominic J F.Writing:the nature,development,and teaching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Hillsdale N J:Erlbaum,1981.
[5]Pincas A.Teaching English writing [M].London: Macmillan,1982.
[6]Raimes A.Problem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ESL composition [M].Arlington V A: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9.
[7]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