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9-04-15张建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多媒体有效性小学数学

张建华

【摘 要】有效教学因其追求“低耗高效”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认为,巧用多媒体,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就是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常被人诟病,正是因为费时多,效果差;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最后是老师厌教,学生厌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运用多媒体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景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的学习,那么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孩子都爱看动画片,那么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演示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

教学“0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片段:桌子上有四个西瓜,猪八戒吃几个呢?有学生说吃一个,那么桌子上剩三个;吃两个则剩两个;四个全部吃完,桌子上就一个都没有了,4-4=0,顺势就引出新的课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其求知欲。

除了巧设情景,人机互动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Flash程序设计一个“拿苹果”的游戏:一个筐子中装有20个苹果,找三四个学生,然后分别要求学生“拿走总数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等。学生当场用鼠标操作,将苹果拖离筐子,看谁拿得又准又快。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学得快,记得牢。

此外,象连线题、选择题等都可以设计一个课件,让学生动手操作,会比用笔做更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凸显重点,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关键知识。而这些关键知识就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有很多构成元素,充分利用课件元素的变色、闪烁、音效等,来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特别强调”,从而引发学生对该节内容的重点关注,并达到引起重视、加深印象的作用。非课件教学时,教师又常常利用提高声调,或者反复强调来突破重点,而学生又常有走神的时候,所以常态教学的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课件元素的变色、闪烁、音效等,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凸显重点,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的目的。

如“秒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直观的得到“1分=60秒”的结论,如果不借助于课件,几乎很难有效完成这一任务。现在可以设计一个钟面,有分针、秒针,还有60个小格,然后添加音效,秒针走一格,发出“嗒”的一声;分针走一格,发出“叮”的一声。课堂上演示课件,要求学生数一数秒针发出多少个“嗒”,分针才会发出一声“叮”,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1分=60秒”这个教学重点就有效突破了。

三、启迪思维,提高学习的成功率

有效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便是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习的成功率。

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直观具体的视听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其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比如解答这样的题目:“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以任意一边为轴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体的体积”,由于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做这样的题常常不知如何下手。如果用Flash动画来演示,展现其旋转的轨迹,最后成为一个柱体,那么题目就化难为易了。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思考,长方形这样旋转以后会

变成什么图形,启迪学生思维,最终培养其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资料呈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有效性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个“发展”,不光是指知识能力的获得,也包括思想品德的养成。

多媒体教学具有在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能最大程度地将数学与历史、现实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圆周率”时,演示有关祖冲之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教“时分秒”时,展示有关“一秒钟能做些什么”的资料,教学生珍惜时间;还可以在教学“生活中的秒”时,播放“神舟七号”发射的片段,在倒数的“十、九、八、七……”声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其独特的功能确实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和补充。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确实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地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名符,方勤华.运用评价手段提高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教育学报,2007,(2).

[2]杨一青.小学多媒体网络环境教与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多媒体有效性小学数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