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把握的几条规律

2009-04-15雷素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雷素君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普遍运用,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践证明,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使得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都发生了变化,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规律,其规律体现在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上:

一、正确处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育媒体必须与传统教学媒体相互配合。虽然现代教育媒体是利用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成果,扩展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媒体,但它并不排斥其它传统教学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实效性等因素,有效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利用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份,以科学的态度,将各种媒体进行选择、有机组合,使其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而得到感受的词语、句子,可以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予以帮助。当然,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不能替代教师必要的讲解、适当的板书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语言训练。要把现代教育媒体放置在教学的大环境中,通过与传统媒体的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桂林山水》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导课时教师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及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图片和文字为媒介引发学生对泰山及西湖的已有认知,抒发对泰山及西湖的赞美之情!接着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让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激发起学生想更多了解桂林山水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文本的学习当中。当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非常巧妙地在畅谈对桂林山水的印象时进行了句式训练,教师先让学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 ,之后又提出“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并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句式特点:赞叹——描述。这样的句式训练循序渐进,切实有效!学生充分研读漓江的水这部分文本后,教师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清、绿有什么体会”的提问随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引领大家登陆“桂林旅游网”,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

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既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图片、录像的欣赏以及网站的浏览等,又有句式训练、朗读指导、板书贴画设计等传统的教学技术,在两者有机的结合中,孩子们有感有悟,有思有得,达到了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处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各类文字教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示范者和评价者,在选择现代教育媒体时要有明确目的,将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能进行比较,根据教学需要,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记载史实材料的现代教育媒体,能提供有关历史资料或现实材料,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扩大知识面,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学生通过视听了解事实,随着表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加上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参与,进行学习活动,将会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由于“火烧圆明园”事件距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且又受学生年龄与知识的局限,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重新走进这段历史,感受那种民族的屈辱,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的图片课件、模拟历史的三维动画录像以及魂断圆明园的影视录像片断等的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逼真地再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如今的残破,使大家感同身受,不禁为圆明园而泣血!音像资料《火烧圆明园》的播放,在真实地重现侵略者在圆明园中“见东西就抢,抢不走就砸,最后又付之一炬”的强盗行径的同时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为侵略者强加于“万园之园”和国人的屈辱而愤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提供的历史资料,不断修正、完善、深化自己学习时所获取的知识,同时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需要指明的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虽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但教师要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层次化;要引导学生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三、正确处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关系

科学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儿童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以鲜明的形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设“桥梁”,从而放缓坡度,逐级攀登陡坡。由于使用现代教育媒体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意性强、可控性好,在教学时空上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可起到优化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媒体的组合运用,毕竟是学生的外部学习活动。要使其转化为学生内部学习动力,必须考虑学生可接受度,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认识发展结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机会。当学生在认识上、心理上已达到可接受的时候,使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感知机会,指导其思维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文章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使学生对文中的重点难以领会,难点难以突破。如古诗《锄禾》,四、五岁幼儿能顺口吟诵,已不足为奇,但此古诗本意是让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重在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良好习惯。在对古诗的字、词、句分析完后,教师问:“谁来具体说说,为什么说米饭来得很不容易?”对于城镇上长大的这群孩子,辛苦的种粮体验与经历根本没有,对于高举的几只小手,理解也处于表层。这时,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在屏幕上出示:播种→插秧→抽穗→收割→脱粒→碾米→淘米→煮饭→香喷喷的米饭做好了!这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展示紧紧吸引着学生,个个思想高度集中,教师再及时配以讲解,很有说服力。孩子听后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剩饭碗、不挑食、不掉饭粒了。通过展示,真正解决了课文中难点,突出重点,比起教师空洞的说教更省时、省力,更有效。

还需注意的是,语文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虽应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但又不能停留在形象上,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或知识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可不必再使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要始终把握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发挥,由师生双方的活动来完成,要以学生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为中心,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实际需要考虑,让学生乐于学习,使现代教育媒体发挥语文学科思想教育和开发智力的作用,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四、正确处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如教师在课前,通过认真钻研大纲、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编制软件,有的放矢地去选择能够起到最佳作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对于使用的媒体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认真思考,做到胸有成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操作,使形象的感性知识信息和抽象的文字信息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再配合以传统教学媒体,进行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知识信息在教学动态系统中的传递,从而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语文网络课《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从网上寻找有关地球面貌的图片和资料,再将课文内容与相应图片资料结合,制作成网页。学生通过网上提供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感受到地球原本是多少美丽、多么迷人。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地球变得满目疮痍,看后令人十分痛心。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图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受到地球对人类是多么慷慨,而我们带给她的却是巨大的伤痛。丰富的图文资源展现了语文教材所特有的人文因素,学生从中感受到地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时对地球母亲寄予无限关怀。学完课文,教师利用BBS留言公告板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打在屏幕上。“请保护我们的母亲吧!”“请关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还她绿色,还她生命!”……这样感人肺腑的话体现了孩子们的心声。现代教学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呈现了知识的立体化,还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学生学后感受十分深刻,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地球母亲最强烈的关爱,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在此体现。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融入到自己独立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中。课上要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把现代教育教材同文字教材熔于一炉。这样,就等于在一堂课里有许多“教师”同时参加教学活动,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向学生传递。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教师成为各种信息源的协调和组织者,扩大了信息源,为教学改革闯出一条新路。

总之,合理、充分地设计、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只有把握住教育的时代脉搏,有机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