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4-15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郑成功历史活动

刘 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播者,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在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累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学生依旧是头脑空空、收获不大,而且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 “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悖论。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了。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只是让学生记住了一些文字,却并没有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也没有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看法。因此,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某一课要学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等知识点,然后再进行串讲,讲解重难点,最后鼓励学生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把书本知识再提升一个层次,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也有独立的思想。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这样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了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

二、以学生探究为中心,建构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被置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历史活动课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师生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是对人类发现所经历的某些必要过程的“亲历、再认和再现”,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只有使学习主体通过“再现”和 “重演”,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才能实现对客体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只有使学习主体通过“再现”和 “重演”,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因此,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来实现认识的深化。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活动教学在形式上保证了人人参与的可能,通过活动切实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学习习惯,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现其中包含的新因素

在历史教学中讲到具体的历史事件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再发掘、再认识,从中发现历史事件所包含的新因素。如在讲“五四运动”一节时,要带领学生分析除课本交代的现实背景和直接原因以外的因素,从而认识 “五四运动”发生的深刻的历史背景。再如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节时,谈及民族英雄郑成功,大家熟悉的是他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历史史实。在讲课时,依据有关内容插入他晚年向往祖国大陆的情景:“郑成功率大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日夜想念祖国大陆。他晚年身患重病期间,还天天挣扎起床,扶杖登点将台,手拿千里镜,深情地隔海瞭望祖国大陆。后来,台湾人民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专门塑了一座郑成功的塑像。塑像面向大海,遥望祖国大陆,寄托着台湾人民心与大陆统一的强烈愿望。”通过这样的描述,把郑成功的民族英雄形象又升华了一层,而且密切联系了当前国家关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大政方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激活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迸发出最大的学习主动性,以满腔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努力获取知识,对学习中的艰辛不再感到苦涩,而是兴趣盎然地去探索、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进而品尝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然而,并非每个学生都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中的挫折、困难使一些学生由害怕变为厌学。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竞争的新形势,学好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既是自身价值的需要,又是社会生存的需要,从而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真正地把 “要我学”变成 “我要学”,这样学生也就会从畏难发愁、望而却步转变为跃跃欲试、知难而进。例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当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了较深了解后,笔者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启发学生编小故事,条件是与本课内容相符,可以以旁观者身份,也可以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还可以以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身份……通过编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既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革,不但历史教学中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猜你喜欢

郑成功历史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新历史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