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2009-04-15毕爱敏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过程

毕爱敏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笔者对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当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见解做如下阐述:

一、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转过来,有爱玩好动的特点。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利用书本上的图画情境导入,让每个孩子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教室的各种摆设,并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然后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位置,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笔者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讲“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找寻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种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笔者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总之,在使用教材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多一些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交流、思考、合作、倾听、质疑、分享。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笔者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笔者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笔者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实践证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过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