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调研

2009-04-15顾长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评价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改革2002年秋在连云港市启动,通过一轮的实践,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成效怎样,课程又将如何深入推进。本着这种思考,本文选取了若干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力图总结全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科学 课堂 现状 调研

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个县,新浦、海州、连云三个区。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本着先小学后初中、先市区后四县的策略于2002年秋季启动市区小学段课程改革实验,2003年秋季拓展到全市范围。由于小学科学起始年级是三年级,连云港市教育局决定从2002年秋季起师专一附小、师专二附小先期进行科学课程改革实验,2003年秋季市区开始科学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秋季赣榆县开始科学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秋季东海、灌云、灌南三个县开始科学课程改革实验。到目前为止,全市范围内的第一轮实验业已完成。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课。几年来,会同县区教研部门及广大教师围绕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可以看到,教师、学生对课程改革方向是认同的,课改为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促进了教室文化、教学文化的变革。在第一轮实验中,出现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科学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学生看课堂,让科学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在对不同层面的小学进行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对科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科学课堂的反映、对同伴关系的评价、对师生关系的评价等。在发放调查问卷前,对问卷的格式、范围、内容和表述等进行了多次修改,提高了调查问卷的信度。

1.学生对科学教师教学的评价。

问卷表明:学生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组织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别为6%、11%、16%、28%、39%;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鼓励我们思考和提问,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分别为8%、12%、18%、25%、37%;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把结论告诉我们,然后把大量时间用做实验”分别为23%、17%、18%、19%、23%;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让我们课后准备一些学具以便上课用”分别为6%、11%、20%、30%、33%;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鼓励我们猜想并且通过操作、实验、演示验证猜想”分别为9%、14%、20%、24%、33%;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讲课时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分别为9%、14%、18%、23%、36%;认为从不、很少有、有时、常常、总是“鼓励我们动手做实验或设计实验方案”分别为3%、9%、19%、28%、41%。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积极的评价,这些教学行为的变化符合课改的基本要求。

2.学生对同学关系的评价。

问卷表明:学生认为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小组活动时同学愿意和我一组”分别为7%、6%、8%、12%、67%;学生认为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我有问题时同学愿意帮助我”分别为6%、5%、7%、12%、70%;学生认为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我很愿意参加小组活动”分别为6%、5%、7%、11%、71%;学生认为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班上总有同学找我麻烦”分别为64%、9%、14%、6%、7%;学生认为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同意“同学相互帮助,关系不错”分别为5%、5%、8%、9%、73%。可以看出:学生对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做出较好的评价,为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

问卷表明:学生认为“老师鼓励表扬我”的为52%;认为“老师不讽刺挖苦我”的为47%;认为“老师公平的对待我”的为50%;认为“老师耐心听我的想法”的为48%;认为“我和老师的关系很近”的为52%。可以看出:学生对师生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科学教师的认可张彰出科学课程的生命活力。

二、从课堂看课改,课堂发生着深刻嬗变

根据市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对不同类型小学分批进行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第一批为赣榆县实验小学、东海县实验小学、灌云县实验小学、灌南县实验小学、解放路小学、海州实验小学、墟沟小学,第二批为海宁小学、幸福路小学、锦屏小学、车站小学、东港小学、临海路小学、朱曹小学。在这期间共听科学课51节,召开教师座谈会12次,科学教师座谈8次,学生座谈6次,科学教师访谈9次,学生访谈11次。从科学课及相关的现场信息可以看出,科学课教学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

由于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加强了科学与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因此,经过前期的课改实验,学生在多方面发生了变化。首先,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科学教材中生活化素材增多,学生感到亲切,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应用价值。他们便愿意学习科学,喜欢上科学课。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成为科学学习的方式,课堂上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式学习,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高,能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第三,学生的能力得到增强。这些能力包括学习、思维、探究、应用、动手操作、表达、合作交流等多个方面。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课堂上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活动的开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探究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增强的趋势;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应用意识与能力获得发展。第四,科学课程中人文气息、科学文化素材增多,促进学生感受科学文化价值,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潜在的影响。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教师经常使用下面的关键词句来表达感受:与生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动手操作感兴趣,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强,探索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合作讨论多了,学生对课题学习感兴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提高,等等。

2.教师的变化。

首先,教师对课改是赞同的。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教师赞同课改的基本理念与方向,并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逐步使自己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尽管对科学实验教材及科学课程资源的配套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广大教师对课改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在座谈过程中,当被问及“从孩子或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考虑,您会选择新教材或是老教材”,有90%以上的答案是选择新教材。他们认为课改实验教材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课改给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给他们的教学带来欢乐与动力。这次课涉及面很广,所有教师都能参加学习与实践。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方针、课程改革的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资料、各地实践经验、校本经验、自我经验等。科学课程改革对科学教师队伍提出了挑战,促使科学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科学课改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与困难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努力创造方法去解决。

3.课堂的变化。

“课改”的核心是“改课”,课改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课堂教学已经突破传统的模式和固有的知识传授的倾向,根据不同的内容与学生,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普遍认识到:好奇是兴趣的开始,科学学习的开始,是创造的开始。他们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这些情境包括:与生活实际背景相联,从生活到科学;与带挑战性问题相联,从问题到科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科学;与游戏、观赏、审美相联,从人文到科学,等等。其次,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感悟与内化。在配套资源不充分的情况,教师采取替代、转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操作材料的结构性和内在关联性,让学生自主地经历探究的过程。第三,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注意设计各种活动,以促进学生探究。例如:设计场景,让学生操作;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方案,让学生合作;设计作业,让学生探究。针对实验之初的无目的性、形式化、无实效的活动方式,教师对课堂上科学活动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步认识到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归纳、概括等活动获得科学知识;通过经历、体验、感受、感悟等活动充分理解科学;通过提出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等活动获得思维发展。

4.教室文化的变化。

这次课程改革使教室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学与学习主体发生变化,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积极参与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室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正酝酿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课堂教学秩序、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行为规则与价值判断标准,换句话说,课改促进教室文化的改变。这种变化必然导致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必将发生改变。尽管目前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存在巨大压力,但广大教师、社会逐步认识到孩子的终生发展更为重要。

三、从变化看困惑,在前行中检视问题

广大教师在赞同课程理念、积极投入课程改革的过程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对科学课程提出积极的建议,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1.在基本理念方面,在赞同课改先进理念的同时,也认为科学课程标准需要调整:能否整体设计九年级一贯的科学课程标准,便于内容和梯度的统筹;有的基本理念太理想、太空泛;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重视不够;有的教学建议很难落实;评价建议的具体操作指导不明确等,教师队伍建设建议以及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备更多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功能,而不是学科课程标准解决的。

2.在课程内容方面,有的教师建议小学的科学与初中的科学要有效地对接和打通,使小学是初中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提高,避免重复和遗漏;另外,把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内容,教学要求不明确,80%的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度”。

3.在教材方面有城市化、西方化的倾向。许多教师认为教材的选材更趋于城市化,脱离广大农村的实际背景,在一些情景的设计上过多地吸收西方小学理科教材,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有很大距离。教材表面上入口浅,但实际上空间大、梯度大,教材中的正文、实验等跳跃太大,教师、学生难以把握。有些开放题,包括一些探究活动没有答案,教师、学生不知道确切结论。

4.在教学方面,教师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课改对教师要求太高,脱离教师实际。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太大,教师利用不起来;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动手操作能力程度较高,教材太简约,要求教师去开发、创造,但教学资源匮乏,能创造的教师实际上太少。教学方式形式上有改变,但本质上难以改变。班级人数多,专职教师少,难以开展活动,忙探究活动就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系统教学,忙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就无法开展探究活动。与教材配套的资源偏少,市场上见到的各种资料都是与原来的教材配套的,许多教材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具、学具缺乏,教师自制教具、学具又难以适用,也不现实。

5.在评价方面,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与现实距离较大,教育行政部门、命题人员的观念保守,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明确。

四、从挑战看机遇,在平衡中寻求突破

1.放大现有的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发展的优势。连云港市早在九十年代初开展了探究教学研究,十余年来,自然课教学抓得紧,抓得实,活动效果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成长了一批骨干教师,虽然有流失,仍然保留了一部分教学理念先进的中坚力量。教师经历了几轮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教材培训,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新课程的背景、理念、课程结构、编排意图、设计思路、处理方法,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大部分教师对小学科学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基本理念及操作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理念、模式、操作、策略、技术在科学课中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喜爱科学课,根据我们的多次问卷调查,无论是原来的自然课还是现在的科学课,学生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学习科学。所有的这些有利条件都使得当前的科学课堂正发生着深刻的、可喜的变化,要进一步发挥、放大这些优势,深化科学课程的实施。

2.确立科学学科的有效评价体系,为科学课堂改革提供支撑。教学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评价与以往相比首先是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其次是评价的形式、方法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了多元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最主要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仅靠教师个体掌握的教学过程中的零散评价,不足以支撑起科学学科这座大厦。评价制度已成为新课程实验的一个瓶颈,严重束缚了科学学科的发展。确立符合教育科学要求的小学科学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是当今小学科学教育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制度化抽测,强化了其考核学科的地位,弱化了科学课程的相对位置。由于非考核科目的原因,有些学校对科学教学没有过程甚至是终端管理,“上好”且不说,连“开齐、开足”都成问题。基于此,建立县区层面的小学科学学业水平抽测制度,以此来逐步规范科学教学行为,关键是在考什么、怎么考上加以研究和引导,促进科学教学由“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另外,应建立科学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更新、应用与评估机制。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科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调整和充实,满足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健全实验室、专门教室管理制度,为课程改革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四配套”工程及“合格学校建设”配备的科学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评估。

3.加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应与满足科学教学的需要。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改理念和目标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一定的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课程便无法实施。而面对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科学教学需要的情况,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丰富课程资源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科学教师能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同时努力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土法上马”来解决问题。可自制教具,合理开发身边简易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自制学具,发动学生探究、收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可以解决部分资源缺乏的问题。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带领学生参观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自来水厂、气象站、环保监测站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也是必要的,也是丰富科学课程资源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整个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决定了科学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科学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现在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的资源是开放的、海量的,其中许多资源经教师筛选、改造和设计可以为科学教学所用。

4.营造优良的课程实施环境,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优良的课程实施环境是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课程实施的外环境主要涉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政策、校外科普机构、社会科学教育的环境以及学生家长的参与,课程实施的内环境主要涉及小学科学教师、学生的参与、校长和学校的科学教育环境,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将有利于科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作为科学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科学教师,其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多渠道激励科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科学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和谐的教学必备条件,为科学教学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将会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效。

在今后的科学课改实践中,每位科学教师都应坚定信念,深入学习,注重反思,把握方向,使自己的教育观、科学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有深刻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式,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假活动、假探究。连云港市小学科学教育有基础、有能力、有优势,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但是,解决教师队伍、课程评价、教学装备是当务之急。我们有信心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把连云港市的小学科学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孙朝仁,顾长明.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报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评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