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2009-04-15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温度计刻度公开课

王 莉

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频繁举行,为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规律等方面的研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一些课堂教学现象也令人深思:各类公开课,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注重了教与学的互动研究?怎样消除在公开课实践层面上的观念误区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数学教师如果在认识和观念上理不清、把不准,就不可能有效地深化数学课程改革。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所听数学公开课中的一些教学细节作出的一些反思,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借鉴。

在捕捉教学细节上,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我们对一些教学细节常常是熟视无睹、微不足道、“忽略不计”,而这些大师们却以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及时地发现与捕捉,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常常把这些教学细节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质疑——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关注课堂细节,它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在很多公开课上,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生很多的提问、质疑可能不是课前的预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会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生成的细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进行采取了“热处理”,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问题便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中迎刃而解了。

☆倾听——真正进入数学的殿堂

在教八年级《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课堂上,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请学生按以下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和80°,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再画一个三角形,使三条边分别为4㎝、5㎝和7㎝,画好后将这个三角形剪下,与同学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实验完成后,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答辩,教师只是倾听。教师倾听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数学学习的殿堂。

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学会倾听,充分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使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落实到操作的每一个层面上,包括备课层面、上课层面、辅导层面等都应当充分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

☆预设——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很多大师们的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在教学细节的发现中逐个加以深挖和提升,都在预设着、发现着一个又一个细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学细节的合理与有效,就是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地钻研教材,积蓄内力,去善于发现教材的教学细节,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教材。如果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难以发现教材的教学细节,就进不了课堂,即使进入课堂也是难以发挥的。

如在教七年级《数轴》时,笔者事先安排同学回家观察温度计,并用卫生筷等制作一支仿真的温度计。然后在上新课时老师准备一些实验室里的温度计发给同学,让他们仔细对照检查是否有做得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让学生先说。接下去,老师提问:温度计是否有刻度(包括零刻度线)?刻度是否均匀?刻度标法顺序是怎样的?在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能否再刻上更小的刻度线?温度计上的刻度排列是否有方向性?这个温度计能否做得很长很长,刻度标得更多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观察一般能回答上来,然后把这支温度计抽象成一条向两方无限伸展的数轴,引出课题。学生通过课前制作、课内观察已基本掌握了数轴的三要素,思维的火花被自然地激发……

☆探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强调学生操作、实践、探究和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速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恢复。这个理念正逐渐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和应用,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操作演示,情境表演等被广泛应用。然而,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一味追求课堂形式而不考虑教学效果,那是对新课程的曲解。

我们在数学公开课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教师严格按“程序”一步步操作,在活动进行到一定时候时,为了完成下一步教学任务往往提前宣布活动结束,但学生探究问题却余意未尽。这个时候,教师往往采取表扬或转移话题来让课堂“安静”下来,而实际上,这种处理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接下来的环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如在执教七年级《多边形》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各种不同的地砖来铺地面,笔者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验“小屋装修”,让学生利用不同形状的卡片来代替不同形状的瓷砖,进行了分组实验。第一次试教时,由于想着不能太耽误时间,不到三分钟的实验时间后,笔者就让学生开始汇报,没想到学生半天安静不下来,汇报时的探究问题描述还很贫乏。如果这里只是简单怪罪学生动手能力太差,就错了。在第二次的试教中,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边操作边探究如何铺嵌才能无空隙、无遗漏,给足时间,让他们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不被老师所催促。结果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不但弄清了道理,还根据不同的适用人群和生活区域设计了不同的风格,如日本风格的、南美风格的、德国风格的,等等。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美丽、实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地学习探究。

可见,教学细节是可以设计,也是需要设计的,它体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细节也是动态生成的,恰当、灵活地运用它,体现的是教师的实践智慧。■

猜你喜欢

温度计刻度公开课
自制温度计
剪彩带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