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体育教学“生活化”

2009-04-15王加卫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运球案例生活化

王加卫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继续推进,让体育回归生活,让体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呼声,以其准确的价值取向,正在成为当前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产物,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尤为迫切。

一、重视“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人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例如,在上后滚翻时,笔者首先做一个示范:向后退时,不小心绊了放在脚下的垫子,顺势做了一个后滚翻,稳稳地站起来。接着,笔者就刚才的示范再结合几个案例讲解后滚翻在生活、运动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笔者问:“看了刚才的示范,听了老师的讲解,你们现在想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后滚翻”。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内容贴近生活,所教内容尽量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针对性的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学习乐起来、玩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外动起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笔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三个生活情景进行耐久跑教学的案例。

案例(一):《耐久跑》教学片断

1.“捕鱼”。在操场上画一篮球场大小的长方形或圆形,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一队为鱼,一队为捕鱼人,鱼儿不能跑出界外。如要比赛,以规定时间捕到鱼儿多少或捕完所有的鱼儿所用的时间判定,学生的兴趣很高。

2.“登峙山”。 峙山是本市有名的一座山,学生对它非常熟悉。笔者在上耐久跑时,在操场上画出峙山的部分山峰,虽然是平面的,但在学生的视觉中却是立体的高山。让学生通过想象,模仿登山的动作练习,也可规定上山时用高抬腿跑,下山时用小步跑。这种方法场地简单,跑的形式多样,很受学生喜欢。

3.“慈溪一日”游。慈溪的景点包括上林湖、生态农庄、峙山公园及目前在建的“跨海大桥”,特别是跨海大桥,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南端就在慈溪。在上耐久跑时,笔者利用学校的地形,设置几处路标,把这些景点的名称写在路标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按路标的指引进行跑步练习。通过练习,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识别路标的知识,同时在强烈的目标驱动下,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就轻松自然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务。

【案例点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在案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再现到耐久教学中,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的巧妙安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务。

三、采取“生活化”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习惯先行后知,他们对知识技能更习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去体验,去感受,而不仅仅是靠教师的传授而获得。新课程下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采取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

案例(二):《运球》教学片断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半场3-3比赛,禁止接球后立即传球,一定要运球若干次后方能传球给同伴,以便学生发现和寻找自己的运球问题。

2.教学比赛数分钟后停止比赛,组织学生畅谈比赛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明确运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教师出示提示板即菜单,讲解与示范多种运球的技术方法:高运球,低运球,原地体前变向运球,曲线运球,后转身运球等。

4.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运球方法进行练习。要求:相互指导、模仿,交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评价。

【案例点评】在运球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特殊规则的篮球比赛,使学生明白运球技术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的动机。然后,通过两人自由组合、自主选择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互帮互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动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彻底杜绝了体育课就是教师不断做示范动作,学生重复模仿、机械枯燥练习等严重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这种自主、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习惯,因而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活化”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的技术应用

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以运动技术传授为宗旨,过于重视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学了许多无用的技术。新课程强调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习运动技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多考虑如何使这种运动技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步骤——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竞技教学方式,改变为从生活实际中越过一定高度或远度的障碍来开始自己的教学;采用“越过小河、小溪” 、“越过矮墙”、“穿过窗框”等教学手段,把难点放在“团身”这个动作上面。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有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选取要求的。又如,“变向跑”教学不应拘泥于原有固有的技术,而是通过改变方向去获得摆脱、避开对手的机会,组织学生把学到的变向跑技术运用到篮球、足球的变向运动,摆脱对手获得传、接球的时机。这样的运动技术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更乐意参与学习。

总之,体育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生活走进体育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运球案例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样板案例
完形填空一则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双人运球”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