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文化背景知识于英语教学

2009-04-15奚瑾睿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听力语言

奚瑾睿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弗里斯(Fries) 强调:“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为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而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换句话说,能否成功掌握一种语言和是否理解那种文化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在语言结构的不同层次上,语言和文化都互相联系。总体上来讲,我们在语言课堂上讲授文化知识至少有三个目的:让学生熟悉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强调理解语言和理解文化的不可分离性。

一、影响英语教学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目标”规定,我们可以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用下表作一归纳。

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母语文化的背景中,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而母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显著影响。高中生经过短短几年的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文化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能够在英语文化中保持恰当的行为举止则是更为困难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因学生的文化知识欠缺而引起交际中断。针对已存在的问题,文化教学应侧重如下方面:

1.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来自于历史事件、人物、宗教神话、艺术作品等。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像水门(Watergate)事件这样的政治丑闻不断被揭露,一连串的衍生词语涌进了英语中。例如,“Billygate”(比利门)、 “Irangate”(伊朗门)以及前总统克林顿任职期间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之间的性丑闻事件被称为 “拉链门”。在对由“门”(-gate)构成的组合形式和衍生形式研究后,我们有如下发现:美国英语中,这个词缀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源于此的衍生词不可避免地暗含文化上的贬损意义,即指“被揭发出来的高层丑闻”,它们也就成了各种类型丑闻事件的同义词,不管是政治的还是金钱的。实际上,这种组合形式变得如此广泛,以致有些以-gate结尾的词已经走出了美国社会,在其他文化中也用来指丑闻事件。

2.风俗习惯。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大相径庭。这反映在语言上就造成了表达的多样性。以临行告别为例:

— Its getting late. Im afraid that I must be going now.

— OK.___________

A. Take it easyB. Go slowly

C. Stay longerD. See you

笔者在对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42%的学生的答案集中在B或C项。事实上,在中国对于朋友的告别,主人往往会加以挽留或祝愿对方走好,而在讲英语的国家,人们则习惯说“回见”。相比之下,D项是最为得体的用语。在使用英语情景交际时我们必须考虑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避免从自身文化的本位出发。

3.宗教传统。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宗教的影响。西方的节日大多离不开宗教背景,高中英语必修模块1(北师大版)Unit 3中Guy FawkesNight与宗教有着直接的联系。此外,NSEFC Book 1 Unit 5中第一本英文《圣经》的作者、Book 4 Unit 1中圣女贞德的事迹等,都同宗教相关,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会导致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产生困惑。

4.历史地理概况。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概况也是经常出现的话题。例如,NSEFC Book 1 Unit 2的听力练习是根据所给的地理、殖民历史等信息猜测国名:

I live on a huge green island in western Europe. Hundreds of years ago,my people spoke a very different language from English. Then the British rulers came. Now the old language is spoken in only a few villag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my country.

倘若了解有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又有英国的殖民历史背景,则能很快得出答案为爱尔兰;如若不然,即便听懂了每个词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探索

1.在听力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中外两种文化差异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最终实现其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然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就如何在听力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化背景的铺垫和文化意识的融合,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1)关注听前和听后活动。听前活动(pre-listening)是听力教学中文化背景铺垫的关键所在。遇到所听材料比较深奥或对学生来讲是全新的情况,教师可采用直接解释法,为学生提供与所听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譬如高三北师大版(广东专版)第26期的《英语周报》听取信息部分涉及到不同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话题。表格中(17)所谈论的内容,咋听之下学生确实摸不着头脑。其实过去历史上的伦敦用来处决犯人的绞刑架搭建在一个平台上,而要上到平台上面则往往要经过一段梯子。因此,在生活中,伦敦人就认为从梯子的阴影下经过是件非常晦气的事。难怪这位行人为了避开梯子而迈出人行道被车撞伤。对这样的文化背景,教师可在听前进行解释。

答案:(16)13(17)under a ladder

(18) Lucky(19)India(20) shouldnt go

听力材料部分原文: …Recently I came upon a little group of worried people, gathered round a man lying on the pavement beside a busy London road. They were waiting for an ambulance; the man had been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taxi. Obviously he had stepped off the pavement and into the street to avoid walking under a ladder.

The superstition goes back to the days when the gallows were built on a platform. To go onto the platform you had to climb a ladder. To pass under the shadow of that ladder was very unlucky.……

听后活动(post-listening)可对听力材料中所学到的文化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加深,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比较法。在此,可以利用(16)题出现的数字13让学生对数字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例如,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里,“13”是个令人恐惧不安的数字。因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想方设法避开13。宴客时避免13人同坐一桌;门牌、楼房、房间号避免编号13。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而数字四在中国及日本、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2)增删或替换听力内容。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被教材内容所束缚,应精心挑选课本听力材料,也可以自己寻找形式多样的资料来进行补充或替换,来激发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差异的兴趣。例如NSEFC Book 3 Unit 3中的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可以提供电影场景片段,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电影原声对白,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发音区别有所体会,并对当时人们的衣着和社会风貌等有所了解。

2.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阅读部分的内容涉及面广,话题多样。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既能学习语言知识,又能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

(1)创设模拟情景,营造文化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真实的教学情景能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发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笔者在执教NSEFC 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将屈原的故事改编成短剧让学生尝试着表演。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我们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2)进行主题延伸,深化文化内涵。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Module中的各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学内容可围绕主题展开或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逐步展开和延伸的特点,从某一主题延伸出相关的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1(北师大版)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12 Christmas时,由圣诞节延伸出了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运用上述方法,采用下列图表的形式,使所学知识便于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能与文化有机融合,促进英语学习。

在整个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的。文化具有演化特点,因此,语言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学生呈现鲜活的文化和语言,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本文仅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作一些尝试,旨在探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elgese,M.&Brown,S.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anjing:Yilin Press,2008.11-12.

[2]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6-148.

[3]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9-199.

[4]姜一平.英语背景知识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54-855.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83-185.

[6]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7.

[7]范秀英.价值观念与英汉语言差异[J].外语教学,2005,(2):37-39.

[8]苏克银.解读高考试题中的情景交际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1):12-16.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听力语言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我有我语言
哈哈镜
哈哈镜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