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课堂”视角谈“模块教学”建构

2009-04-15楼美刚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课例模块

楼美刚

所谓“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人本主义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旨,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追求自由开放、和谐协调、共生发展的时空统一体。“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的视角观察、思考和分析课堂。“生态课堂”存在着诸多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而教材是物质要素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专题内容单元”取代了以往的“知识体系单元”。教材以“专题内容单元”编排,教学也应该实行“单元模块教学”。何谓“单元模块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全面把握,围绕教学目标,把课文相关知识串为系列教学流程,融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使单元教学有机推进的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单元模块教学,注重教材内外文本的重组和不同学科内容的整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跃思维,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提高语文素养。课堂里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了活泼的互动气氛、实现了精彩的智慧历练,展现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重组文本,提炼教材生机

1.重组教材内文本。现行教材单元的课例常常以题材、情感、体裁的相同或相近组合,几篇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每篇课文又独具个性。在“模块教学”中,打破了以往一课一课讲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就课文的共性和个性进行辨析,还要将单元导语、阅读链接、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重组。

(1)以内容为依据重组。第七册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例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它的大,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生机勃勃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图;《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以热情酣畅的笔墨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这些课例虽然都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方法却各有特色。可以重组为三个模块进行教学: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几篇课文(除了本单元课例,还可补充选读课文以及曾学、将学的课例)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壮观。②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重点,去粗取精,四篇课文连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③综合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辅导学生体会题材类似的文章,不同的作者在布局谋篇、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差异。

(2)以情感为纽带重组。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了,而人际感情却弱化了,有的连对父母的亲情也淡漠。在教学第七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等颂扬人间真情的课例时,除了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穿插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一个苹果》,推荐阅读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还渗透了第九册第六组课例《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3)以作家为线索重组。如将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现代作家冰心、老舍的作品,进行组合学习,引领学生与大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第七册第四组动物专题中,安排了作家老舍的两篇文章《猫》和《母鸡》。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感悟这位“语言大师”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魅力。

教材内容的重组思路还有很多,如以体裁、表达方式为依据等。不管从什么角度重组教材文本,都是为了使各篇课文融通,增添教材的生机,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美味佳肴,为创设自然、和谐和灵动的课堂打基础。

2.重组教材内外文本。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要成为“生态课堂”,教材要像行云流水自然和鲜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就要围绕单元主题,把教材外的文本内容引入课堂,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整合,才能沟通课内外文本内容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重组教材内外的文本,必须以教材为蓝本,唱好“三步曲”:一是“减”,“减”去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课文内容,筛选出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一个能力点、一个情感点等都可以;二是“联”,将生活中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引进来,或内容相同、或内容相似、或内容相反,以拓宽学习领域;三是“合”,将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进行重组,形成一个聚合型的教学模块。如第七册第三单元童话专题,内容新颖,想象奇特,展示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教学应发挥它的辐射功能。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童话大搜寻”,搜集、阅读童话故事;其次,举行童话会,讲述自己搜集的童话故事;第三,编童话比赛,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来编童话故事;第四,“童话大展示”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所读到的或自己编的童话,自编自导自演童话小品、课本剧等。这样的安排,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等多个领域。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参与了“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

二、整合文本,展示教材魅力

1.不同学科的整合。在“模块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对教材内外文本的重组,还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关注不同学科内容的整合。像写话、习作、作文教学往往不局限于语文单门学科的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科学课做实验,在音乐课学表演,在体育课搞比赛,在美术课画写生……学生做做、说说、画画、玩玩、笑笑,参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头脑中储存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这些都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丰富的学习“基础” ,都是写话和习作活生生的素材。如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利用活动课“玩”秋天、阅读课颂秋天、美术课画秋天、音乐课唱秋天,然后组织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学生就能找到行云流水的感觉了。再如教学《长城》一文时,为了感悟长城的雄伟,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万三千多里相当于学校250米的操场跑道几圈;为了感受施工的艰难,可以让学生算算两三千斤重的一块条石相当于几个自己的重量。

2.不同课型的整合。“模块教学”还要通过组课的形式,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进行整合。如第九册第六组《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等课例的教学,可以经过整合,安排如下几个不同课型的模块:①阅读指导课:在感悟课例的基础上,推荐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感悟父母的亲情;②社会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对家庭中的长辈进行调查访问,了解长辈们的生平经历、教育状况等;③口语交际课:在“父母的爱”的口语交际课中学习表达自己的体验,畅谈自己的感悟;④征文活动:开展以“我的父母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表达亲情;⑤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我来当一天家”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感悟父母之爱,从而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反哺之情。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智慧是在先天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砥砺中发展的。生态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具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情感交流、广泛的思维冲浪。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老师,在遵循语文教学生态性原则的同时,应努力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质,运用“模块教学”,不断探索教材内外文本的重组和不同学科内容的整合,接轨生活,赋予教材生命的活力,激励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创造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课例模块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课例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