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2009-04-15施丽娟
施丽娟
【摘 要】“任务型”教学由“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三个环节组成。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围绕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构造梯度系列,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活动设计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而英教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进教学模式。所谓“任务型”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目标、以生活为背景、以交际为手段的教学活动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任务的基础性、背景的生活性、交际的实用性、运作的梯度性。一言以蔽之,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
一、“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环节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关注在运用中学,而且凸现为了运用而学。“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环节:
1.前任务(pre-task)。前任务指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前,呈现给他们新语言材料,即语言输入,让学生获得第一次感知。这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而且需要教师为学生输入一定量的语言材料,以便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新的语言。简言之,即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 circle)。“任务环”是“任务型”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前提。根据认知心理学说,所谓“任务”,换言之,就是“做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应以“意义”为中心,以学生生活、学习经历、社会实际为背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价值取向,致力于发展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简言之,“任务环”通常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三部分组成。
3.后任务(post-task)。后任务包括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简言之,由“分析”与“操练”两部分组成。这一阶段,既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巩固阶段,又是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升华阶段。学生在掌握了感性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有关的词语用法、句型特点、语法规则。从而为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拓宽了交流的平台。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倡导以任务型为模式的交际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摆脱传统的由教师包揽传授或讲评的“授——受”式教学。从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者、组织者。因此,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目的性、真实性、层次性以及激励性等原则。
1.活动设计的目的性。活动设计的目标必须明确而集中,符合教学需要而又富有实用意义。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反复操练,并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创造性学习目标语言。如Go for it! Book I介绍(Introduction)这一功能语言项目时,由于学生刚入初中,来自不同的学校,可设计如下任务:①把来自同一所小学的学生组织起来,这样便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讨论,相互间问姓名、年龄、爱好等,然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其它组介绍组内的主要情况。②认识了班内的同学,还可以介绍家庭成员。这样的话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因此,“任务型”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语言运用的目的。
2.活动设计的真实性。任务的设计应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给学生提供明确而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语言形式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则,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和应用语言。如在教smell、taste、feel、look等词时,让学生先品尝食物的滋味,再进行讨论,最后进行交流汇报。由于有意义的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体会到语言学习与运用近在咫尺。
3.活动设计的层次性。设计的层次性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并且形成阶梯式的任务链。因此,每个任务应建立于前任务的基础之上,一个任务的完成自然成为下一任务的前提条件。表现于语言技能方面,当先输入后输出。如教学“认物(identifying objects)”这一功能语言项目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任务。先确定统一目标,能辨认“我的房间”的一些物品,掌握词汇。先取出my room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物品,教学词语computer、mouse、keyboard、cup、desk……并设计简单的任务:每组发一份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要求将单词贴在相应的物品上,继而增加任务的难度,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介绍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巩固操练本节课的语言任务“Is this……?”(句型)。接下来进一步增加任务的难度,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的房间,有什么物品,摆放在什么位置。对于课内没有学过的物品名称,通过查词典、制卡片的方法,拓展学习的渠道,并准备在班上交流。这种设计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任务的梯度,又体现了任务的难度;既能满足普通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探究兴趣。
4.活动设计的激励性。活动的结果应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才能确保任务型学习活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会积极地去认真思考。也只有积极地去探究,才能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形式。既然是一种模式,它不能应用于所有课堂教学情况的框架,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课型的特点,而不能囿于某种固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