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思考
2009-04-14何伟志
何伟志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也对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主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核心,是执政党建设之纲。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基本制度和组织载体,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有利于在实践中遵循政协工作规律,确保政协工作有理可据、有章可遵、有制可依、有序可循,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实践。
一、突出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基本前提
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政协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职能科学化也就无从谈起。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政协工作,是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基本前提。
把握精髓,明确基本内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准确把握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总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和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切实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人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精神为内核,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人民政协履职实践为基础的,反映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政协文化。
把握方向,警惕错误思潮。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要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牢把握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自觉抵制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两院制和“三权鼎立”的政治制度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干扰,反对任何形式的否定和偏离指导思想的错误倾向,使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把握大局。提高思维能力。科学发展观蕴涵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在当今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民政协工作,把建设学习型政协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做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能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传统观念,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正确思路、具体措施和实际能力,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职责,不断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坚持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人民政协组织,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的组织。“科学”与“不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不是遵循和把握了规律。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与否,区别就在于是否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各相关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突出两大主题,永葆发扬民主、增进团结的本色。人民政协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和民主的奋斗历史。政协只有坚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把团结和民主体现在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政协履行职能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好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离开这一点,把政协变成纯粹的参谋机构或者变成纯粹的社团组织,就会失去政协这个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应有本色,进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政协举行会议、办理提案,都力求突出体现团结和民主的宗旨,努力把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作为研究情况、分析问题、集中智慧、发扬民主的过程,作为各界人士通过议案研讨交流看法、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的过程。
畅通民主渠道,搭建合作共事、沟通协商的平台。政协这条民主渠道下通各界、上达中央,保持这条渠道畅通有效,就能够把握社会上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关系的协调、矛盾的化解,就能够避免无序的非常规的民主状态,可以说是我国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最安全的民主形式和渠道。要协调好各党派、团体、民族、阶层和各界人士之间的关系,尊重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知情权、参政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各界群众借助政协组织参与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畅达知情和议政渠道。主动邀请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参加或联合开展调查、视察等活动,集中智慧,增进共识,互通情况,协调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走访约谈等形式,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体现和谐包容,营造求同存异、平等议事的氛围。民主的氛围、和谐的环境、平和的心态,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大特色。人民政协要听取各种意见。通过协商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上形成共识,但并不强求一致,不强求通过表决等手段来统一意志。在注重政协组织活动参与者的广泛性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讨论议事中的争鸣性。努力营造一种气氛宽松、心情舒畅,人可尽其言,言可尽其善,有利于集思广益、激发创造活力的平等议事氛围。逐步在协商过程中纳入辩论机制和程序,提倡和鼓励说实话、讲真情。使得不同的观点、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对少数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加以包容。不孤立、不歧视、不批判。特别是对各党派、各界别提出的中肯的建议虚心接受,对于表现的偏激言行也要充分理解和包容,使他们敢提敢说。
三、恪守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重要标准
以人为本,是开展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是否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必须恪守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科学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体现在履行职能
的具体实践中。
重视发挥政协民意功能。让群众关注人民政协。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性质、构成或职能来看,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民意功能的组织,应该特别重视这一功能,并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加强。人民政协虽然献策不决策。建言不立法,参政不行政,但在协助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民主、民权问题上,同样负有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人民政协要抓住社会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在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方面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抓住社会保障这个民安所在,在推进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抓住社会公平这个民和之基,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从各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抓住社会民主这个民意所求,在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方面,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抓住社会稳定这个民心所系,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群众信赖人民政协。担负起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政治责任,充分发挥联系各界、言路畅通的优势,积极反映各党派团体、各社会阶层等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呼声,引导他们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建立有序的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渠道,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商沟通、说服引导、理顺情绪、鼓舞士气的工作,努力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减震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润滑剂。扩大政协监督工作领域,把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依法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明政、咨政、议政、评政”活动,加强与有关方面沟通,主动向执法、执纪部门和窗口单位委派社会监督员。配合、协同有关部门。主动参与行风评议、廉政考察等活动,主动介入考试、考录、考评等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监督,把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依靠人民政协。让人民群众了解和依靠政协,必须提高社会开放度,扩大公众参与度。反映社情民意是反映各界群众意见、要求和呼声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政协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和政府走群众路线、进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基础。发挥好自身优势,把反映社情民意寓于政协的各项工作之中。力求真实、注重质量、讲求时效、突出特色,重视和反映政协特有的、其他渠道难以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支持广大政协委员走向社区、深入农村、贴近百姓,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在政协调研、视察、委员走访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得来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提高反映社情民意的时效性。着重加强与党政部门的进一步沟通联系,推动更多的社情民意信息进入党政决策。
四、健全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衡量标准,不能依赖于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必须上升到运作机制层面,发挥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的功效,着力构筑联动互补、运转顺畅、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为基本依据,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把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于提高科学化水平之中,保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完善和健全政协履行职能的保障机制。按照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的总要求,大力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健全就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的机制,从制度上确保重要问题协商在党委决策前、人大通过前、政府实施前,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先协商后决策,地方性重大决策先协商后通过。把政协的政治协商与党政工作程序有机地对接起来,坚持党政领导参加政治协商活动和通报相关情况制度以及政协领导参加党政重要会议制度。根据不同的协商内容、层次,采取会议协商、书面协商、个别协商、对口协商等灵活多样的协商形式。完善协商议题提出制度、协商主体参与制度、协商意见办理制度。二是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对实施民主监督过程中的知情、沟通、反馈等环节做出具体的制度规定。在知情环节建立健全制度。定期邀请党委和政府通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政协委员提供履行职能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在沟通环节建立健全制度,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沟通情况、交换意见,与党委和政府的监督机构以及新闻媒体加强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在反馈环节建立健全制度,推动党政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政协提交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政协以及提交意见和建议的政协参加单位或委员个人。三是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建立联合调研制度,组织各专门委员会与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联合调研。精心组织选题,合理确定参加调研的人员,统筹安排调研活动,合作研究论证,提高调研的深度和意见建议的质量。建立沟通联系制度,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为政协开展参政议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受理反馈制度,畅通参政议政渠道,促进党委、政府对政协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并主动反馈意见建议采纳和处理的情况。
完善和健全有序高效的政协工作机制。按照协调、科学、有序、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专题调研、委员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的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专题调研工作机制。建立专题调研的选题机制,在专门委员会反复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商。加强与地方政协沟通,加强与专家学者协商,增强选题工作的科学性。建立专题调研的协作机制,促进专门委员会之间、专门委员会与政协办公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专门委员会与党派、团体、界别及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合作,形成专题调研工作整体合力。建立专题调研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党政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对反映和报送的意见建议被采纳情况进行及时跟踪,促进成果转化。二是建立健全委员视察工作机制。在重视委员建议、征求部门意见、加强策划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视察选题程序,选准选好视察课题,制订视察工作计划。建立组织视察的分类指导机制,就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课题开展视察。可组织特邀常委和委员视察团;就界别委员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开展视察,可组织以一个界别为主或几个相关界别
综合组成的视察团。建立视察成果的转化机制,根据视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当面交换意见、视察报告、建议案、会议发言、提案、信息等多种形式反映视察成果,提高视察工作实效。三是建立健全提案工作机制。建立提案资源共享机制,不断丰富提案资源,提高提案质量。建立政协主席、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制度,提高重点提案的运作层次,加大对重点提案的督办力度,推动整个提案的办理工作。探索总结对提案办理回复的评价机制,既重答复。更重落实,对重点提案落实情况实行再追踪,回头问效,提高提案办理实效。建立提案工作协同配合机制,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协作。增强提案工作合力。四是建立健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建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策划和分析机制,定期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同志,深入研究社会动态,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综合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提出有见解、有深度的分析报告和有利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的编审和报送机制,保证信息传递快捷通畅。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定期反馈信息采用情况、处理意见、有关批示及落实情况。
完善和健全政协自身建设的制度机制。积极总结、探索和尝试,对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升华,完善为规章制度,逐步形成确保政协各项工作实现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多党合作的沟通机制。加强多党合作的保障制度建设,是确保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运行机制,制定或完善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加强联系的制度,积极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完善政协工作成果反映、处理的有关制度,确保对民主党派提出的提案重点办理,对民主党派反映的社情民意重点报送,对民主党派调研、视察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反映。二是建立健全界别活动的规范机制。加强保障和规范界别活动制度建设。是政协制度建设的新课题。将政协界别设置、活动等问题在制度层面进行科学论证,建立专业化的协商、咨询机制,发挥专业性,体现代表性。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探索加强政协界别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把发挥政协界别作用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完善为制度措施,或纳入现有相关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地通过制度约束,发挥好政协组织的界别作用,体现政协的界别特色和优势;或根据本地开展界别活动的实际,单独制定有关制度。规范政协界别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政协委员管理制度建设,是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委员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在常务委员会议期间举办学习讲座的制度。建立健全向委员通报情况制度,把定期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和印发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委员提供信息的工作制度化。建立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与委员联系、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切实保障委员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政协委员产生的协商遴选制度、各级党政领导约见政协委员制度、政协主席接待委员日制度、政协委员联系办法、政协委员信息存储制度、政协委员履职情况考核通报制度、政协例会请假通报制度、政协委员表彰办法、不合格政协委员退出制度。等等。四是建立健全政协机关管理机制。加强政协机关制度建设,是政协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和机关干部培养、选拔、交流、任用制度。健全和完善为履行职能服务的各项工作制度,包括例会会务工作制度、为政协各参加单位及政协委员履职活动服务的工作制度、委员活动经费保障和使用制度等。健全和完善加强工作联系和政协工作成果的跟踪反馈制度、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机关内部工作联系的制度,等等。
五、探索科学有效的履职方法。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以创新精神探索科学有效的履职方法,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关键所在。履行职能科学化,是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动态过程。要使履行职能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用创新的思路寻求履行职能的方法途径,积极探索开展政协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使人民政协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和实际成效,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继承中创新,对传统的常规方法力求形式多样。在履行职能的实践中,传统的常规的调研、视察、提案、例会和反映社情民意等虽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又都难以把政协的多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只有结合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继承中创新,不断探索履行职能的新形式、新途径,尝试和创造新的更大的平台和载体,拓展履行职能的渠道,才能进一步提升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科学化水平。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一些传统的固定模式和程序,大胆尝试新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探索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实现由走马观花向小型化、专业化、多元化的转变,各专委会“单打独斗”向集中力量打总体战的转变,看、听、谈“老三样”向传统方式与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明查暗访、公开电话、网上信箱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转变,不断夯实开展高水平参政议政的基础。适时开展常委会议、主席会议视察无陪同视察,提高视察的层次和效果,扩大影响。可在政协全会期间增加全委会建议案、安排专题座谈会议、办理热点提案、创新委员发言形式、邀请群众代表旁听开幕式和闭幕式及小组讨论,等等。创新资政方式,探索做好文史工作新途径,改变过去单一依靠纸质史料的做法,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录音、影像、网络等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文史工作的效果。
在创新中发展,大胆探索尝试新的途径和方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继承和发展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做法,把民主协商、求同存异、联谊交友、教育引导、照顾利益等方式方法运用好,同时积极创新会议形式、调研方法、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根据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搭建政协委员和政协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在履行职能的方式上,大胆尝试常委专题座谈会和政协专题论坛等工作方式。可以邀请社会上专家、学者和党政机关负责同志到会发言,新闻单位可以全程参加、充分报道,不同观点可以面对面沟通、自由争鸣、求同存异,对某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座谈会。发挥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联系中外文化名人,适时开展各种会展活动。探索创建面向社区开展工作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实行委员面向社会挂牌服务,发挥好政策宣传队、社情民意调研
队、为民排忧解难服务队作用。不断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以“情系百姓,关注民生”为主题的社会公益和便民服务活动。
六、以科学思路打造履职团队。是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人民政协履职团队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的水平。在新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必须进一步理清政协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围绕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工作布局,以打造包括民主党派、界别、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在内的优秀履职团队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工夫。
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面对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党派队伍结构和成员的变化,要科学地回答在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切实解决好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能力的历史性课题。不断加强党派成员思想品德修养,加强人格的锤炼,按照政治上坚定而敏锐、理论上清醒而深刻、思想上无私而坦荡、作风上扎实而宽容、能力上干练而全面的要求,塑造党派成员良好的个人品格,提高民主党派成员整体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党派干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加强资源整合能力,盘活成员资源,发挥成员优势,有效地整合党派群体内部的各方优势,使之成为能够支配和把握的政治资本或战略资源。重视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吸纳各种新生的社会力量,有效地扩大政治参与。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面带动参政党自身建设。严格民主推荐制度,在民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和活动制度,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基层组织成为高素质参政党健康而活跃的细胞。
发挥界别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加强界别建设是人民政协的基础工程。只有夯实界别这个基础,人民政协事业的整座大厦才能稳如磐石。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必须把突出界别特色,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政治参与的民主渠道作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团结渠道作用、党政决策机关广集民智的重要咨询渠道作用。合理设置政协的界别、丰富界别的活动形式、完善界别的活动机制、增进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从加强专委会建设人手,按照突出界别代表性和专业性的原则,选好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活跃专委会活动,加强与界别委员的联系。在商定年度工作要点和安排会议、视察、调研、座谈等整体性工作时,注意发挥界别的整体功能,尽可能让所涉及的界别委员参加。充分运用界别视察、界别讨论、界别发言、界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反映各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愿望要求,使界别活动更加经常、更加活跃、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塑造新时期政协委员的良好社会形象。政协的优势蕴藏在政协委员之中。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注重综合素质水平,选拔那些政治思想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政治敏锐性高、政治鉴别能力强的委员,从来源上确保高素质委员队伍的形成。要教育和引导委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无愧于政协委员的光荣称号,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注重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履行职能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善于在实践中寻找、捕捉隐藏的课题,能够有广度、有深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塑造政协委员勤思敏学、坦陈己见、体谅包容、合作共事、讲信修睦、心系群众、创新务实的良好形象。切实尊重和依法保护委员的民主权利,努力创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在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取得实质成效。以激发委员工作热情为切入点。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委员、工作上依靠委员、事业上支持委员、生活上体贴委员,积极为委员履行职能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和渠道。
把政协机关建成优质高效的服务集体。服务是政协机关的基本职能和核心任务。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科学化,必须把政协机关建成优质高效的服务集体,提供标准化优质服务。教育和引导政协机关干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工夫。增强调查研究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办文办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强化精品意识,调高基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政协机关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干工作的形象,在为政协事业做贡献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实干和实绩取得自身的进步;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做奉献的形象,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通过爱岗敬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树立与人为善、协作共事求和谐的形象,努力营造一种彼此关怀、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树立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当公仆的形象。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争当廉洁奉公的模范。强化人本意识,加强政协机关文化建设。培养和倡扬以崇进尚为、慎思笃行、和谐包容、勤勉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政协机关精神,积极创造凝聚人、陶冶人、吸引人的优良环境,增强政协机关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确保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