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政坛的“白话新风”

2009-04-14颜玉华

廉政瞭望 2009年4期
关键词:大白话政坛白话

颜玉华

阳春三月,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从全国“两会”的最高政坛上,刮起了一股以“让老百姓听得懂”为宗旨的“白话新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这些含义丰富、口语化十足的语言,是中国民主政治在语言层面的一个进步。

从“不折腾”到两会口语化文风

“不折腾”,一句很普通的口语,显然让大家觉得十分亲切。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人民大会堂观众席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笑声说明观众是听懂了“折腾”二字的所指,也听懂了“不折腾”的深刻含义。

在随后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被翻译直接以汉语拼音读出的词语,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亦被国新办主任王晨“激情解读”。从此,以“不折腾”为发端的来自中央高层的“白话新风”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政坛。应当说这种政治语言表达上的“白话新风”,折射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进步。

今年的全国“两会”把中国政坛的“白话新风”推向了高潮。早在“两会”召开之前,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温家宝总理、作人大工作报告的吴邦国委员长、作政协工作报告的贾庆林主席,都作了讲“大白话”的充分准备。

吴邦国对全国人大工作报告起草班子定调:自己就喜欢讲“大白话”。他在3月9日所作的人大工作报告中,洋溢着诸多生动而精彩的“大白话”。诸如他在阐述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时说:“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的工作,不是唱‘对台戏。”

贾庆林主席在政协工作报告中要求各级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心往一块想,智往一起聚,力往一处使”。这些生动平实的大白话随处可见,让人一听就懂,一听就记得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会议上,要求起草人员:“报告要用百姓易于理解、让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写。让普通群众能够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他强调:报告要更加贴近群众,文风要更加朴实。文风问题就是作风问题,就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如果我在作报告,有人正在车站候车,如果他不驻足倾听,就说明我的报告不成功。

在两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多次以口语化的文风和百姓的语言来表达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

——“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

——“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这些词语让人耳目一新。来自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认为,中央领导所作的三个重要报告就像拉家常一样听着亲切,话很实在,也很好懂。两会盛行白话之风,让政治从高处回归民间,在目前严峻的经济现状之下,可以引起全国人民强烈的共鸣,凝聚国民的信心。

两会发言的“白话”之趣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讨论发言和谈话,更是将“大白话”用到极致。

我们听到了答记者问时的“大白话”。

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的新闻发布会上,赵启正和李肇星两位新闻发言人多次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方言俗语,给人留下了诙谐幽默的印象。当有记者提到赵启正有丰富的外交经历时,他回以“谢谢你还费时间看我的简历”,使得现场笑声连连;而李肇星“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随性表达,也传为佳话。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在答记者问时用“正在谈恋爱”来形容上海建设迪斯尼乐园的情况。他说,我们想在上海建迪斯尼主题乐园,谈了十几年了。用个比喻吧,还在恋爱,没有结婚,什么时候拿证书,还没有日程表。

我们听到了代表委员发言时的大白话。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在全体会上的发言用“牛肉面价格控制”来说明政府调控需要合理的介入方式。

对于如何抵御金融危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这样说:“以冬泳壮士的勇气搏击经济‘严冬。”

对于医生收红包的腐败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这样说:“一些医生眼里只有‘病没有‘人。”

对于企业高管离谱高薪,偏离公平底线,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这样说:“一个人就把成百上千人的饭碗都端了。”

缘何刮起“白话新风”

中国政坛“白话新风”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

背景之一:某些官员在新形势下“不会说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严厉批评某些官员的“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背景之二:某些官员在国际场合“不会说话”。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曾撰文批评有些官员在国际场合“不会说话”、不会与外国人交流的情况。他说,有的代表团万里迢迢到国外招商,结果一上台就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来到美丽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好不容易讲到正题了,又是一大堆让人云里雾里的话语,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充满套话、废话和空话的无效交流上。

吴建民的话从外交家的独特视角,可谓一语中的,击中要害。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一般都有着很强的交流能力和语言技巧,这是他们在民主政治体制下与公众的日常对话中“修炼”成的本领。主权在民的体制下,政治人物只有说民众听得进去的“白话”,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同。开放的中国,我们的官员如果再不学会“说话”,就难以走向世界,难以很好地与世界接轨,也难以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背景之三:官场话风不正现象十分严重。“大白话”的对面是“八股话”。我们应当看到,一些官员日熏夜染地习惯了所谓的“官场话语体系”,一张嘴就讲那些错也不错、用也没用的“正确的废话”。穿靴戴帽一小时,正经的事没有说几句。不仅“穿靴”,还要“裹脚”;不仅“戴帽”,还要“套钢盔”,死活就是不肯说“人话”(人民爱听的话)。这些话听起来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仔细分析一下,个中的“干货”确实少之又少。

现在从上到下开始端正话风了,整个政坛“白话新风”渐成气候,官员们越来越多地用“大白话”发言,官话套话越来越少,这不仅是中国政坛在政治语言上的一次简单变化,它反映着深层的政治进步:即中国政治的民主氛围日益强化,官员们越来越尊重公众的民主权利,习惯于用与民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语态讲话。

猜你喜欢

大白话政坛白话
政坛“能人”变身“小官大贪”
钓友间的一朵奇葩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中共话语体系中的大白话成因探析
政坛人事变动
官员讲大白话,大伙爱听
大白话和散文
政坛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