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话语体系中的大白话成因探析
2017-11-03刘盛
刘盛
[摘要]中共能不断发展壮大并从残酷的环境中胜出,其所创立和推广的话语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这套庞大而复杂的话语体系中,无所不在的大白话是其中的一个鲜明特征。这些由乡俗俚语构成的、看似粗浅简陋的大白话与那些气势磅礴,对仗工整的词句一道,构成了中共话语体系中特色鲜明的高低搭配。大白话之所以能在中共话语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革命时期的国情、领导人的语言风格、政党亲民的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关键词]中共话语体系;大白话;形成原因
话语权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力,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掌握话语权,就必须创立一套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使自己的主张能为大众接受和理解。中共自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对话语权的掌握,并结合中国国情民情创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话语体系。正是在这套话语体系的帮助下,中共得以迅速动员起广大民众,取得对党的事业的支持拥护和参与,进而打败对手,夺取胜利。在中共的话语体系中,不难发现有许多的大白话,从革命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再到近期的“洗洗澡,治治病”等,这些大白话通俗易懂,入耳入心,很容易为群众记住并传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大白话会成为一个政党话语中的传统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民间的口语成为“官话”的呢?
一、革命时期的国情民情党情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成立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时期,教育文化相当落后,“旧中国劳动人民被剥夺了享有文化和教育的权利,工农及其子女向来被排斥在国家教育的门外,文盲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①这样的国情决定了中共在对国民进行宣传时必须用大众能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中共第三届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1月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在提到针对劳动群众的宣传方针时指出,“政治外交问题当以极浅近的口号宣传,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当尽力编著通俗的问答的歌谣的小册子”。②在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1925年10月通过的《宣传问题议决案》中,也明确指出,“我们的鼓动应当使群众了解,要使极落后的工人苦力都能懂得,才能有力。所以应当用极通俗的言语文字”。③1929年1月,红四军自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发布布告以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并且鼓励工农起来斗争,争取。布告结尾处写到,“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④布告全文仅300多字,既大气磅礴,又平实通顺,既体现了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又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实际情况,让即使是文化水平低的人,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阅读或别人的讲解而感受到其中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而达到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效果。1931年,中革军委决定在苏区举办《时事简报》,作为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并明确提出各地的《时事简报》要用当地的土话,不会当地土话的也要用十分浅显的普通话。⑤1942年中宣部在为改造党报发出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党报的文字,应力求通俗简洁,不仅使一般干部容易看懂,而且使稍有文化的群众也可以看。⑥
从中共早期的这些关于宣传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其在针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时,非常注重结合国情民情,结合宣传对像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争取民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
除国情民情因素外,从中共自身及其军队来看,要对新吸收的党员和基层官兵进行教育训练,也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共成立后党员人数发展较快,从一大时的53人,发展到五大时的57900多人,到抗战胜利前夕的七大,更是发展到空前的121万人。⑦军队方面,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着手创建农村根据地,发展工农武装,新招收的士兵也日渐增多。1930年上半年,全国红军发展到近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近30万人。⑧当时发展的党员、招收的士兵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多数人甚至是文盲。要对这些人进行教育训练,也只能用较为口头化的语言。古田会议决议在提到对士兵的政治训练问题时就说到,“说话要通俗化,新名词要解释”。⑨
时至今日,中国的国情民情与革命时期相比早已发生巨大变化,中共也由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但早期形成的白话语言风格却被继承了下来,成为中共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鲜明特征。
二、领导人的个人语言风格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多数成员出身农村,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对他们后来语言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不仅是杰出的战略家,也是善于表达的语言大师。经常与劳苦大众接触交谈的经历使他形成了平易近人,生动贴切的话风文风。毛泽东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经常会用到通俗易懂的民间词汇、乡俗俚语来表达革命道理,没有文化或稍有文化的都能一听就懂,有的话语还是他首次使用的。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形象地把调查比作“十月怀胎”,把解决问题说成是“一朝分娩”。⑩一个形象的比喻使得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很容易为大众理解和接受。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提到了国民党内部蒋介石和胡汉民之间的矛盾,生动的指出“这不过是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一种又痒又痛的矛盾。但是这点争斗,這个缺口,这种矛盾,对于革命的人民却是有用的”。?在这里,毛泽东用一种近乎嬉笑怒骂的方式揭示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指出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话语通俗明白,意思一目了然,同时也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家揭示事物本质的高超语言能力。
邓小平也是出身农村的革命家,其言谈中经常会用到方言俚语,话风平实无奇、简明扼要却不失犀利,往往三言两语就能道出问题的本质。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本是由一句四川话转化而来,原话是“黄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就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广大官兵,要灵活机动地作战,不墨守陈规,一切以打赢算数。?这句话为大家所熟悉,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引用这句话用来说明一个道理,即一切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凡是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政策,都应该为我所用。用来自底层的话语来阐明高层的意图,既是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他的表达能力。1975年9月,邓小平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为了表达整顿各方面的决心,使用了摸“老虎屁股”这样的表述方式。“过去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后来下了决心,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见效了”。?邓小平套用“老虎屁股摸不得”这句民间俗话,表达自己整顿各种乱象的勇气和决心,既体现出语言的灵活性,也传递出意志的坚决和强硬,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邓小平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endprint
其实不仅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中共历届最高领导人都多次在公开场合甚至在一些重要文件中使用大白话,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使用俗词俚语来表达深刻的道理。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以此劝戒领导干部要自律自省,摆正位置,真正为群众服务。?在2013年12月23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俗语,表达了党中央对农村和农民的关切。?领导人的这种语言风格毫无疑问会对党的话语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从民间登上庙堂。
三、政党亲民的需要
取得民众的支持是政党成功的关键。因此,几乎所有政党都要努力树立亲民的形象,争取民众的支持。中共一向高度重视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1918年,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一文,对劳工的作用作了高度的肯定,“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1920年5月1日,《新青年》推出劳动节纪念号,用大量的篇幅刊登与劳动者相关文章和报道,为广大劳动者发声代言。陈独秀更是在《劳动者底觉悟》一文中直截了当的表明,“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毛泽东于1921年11月在湖南劳工会刊物《劳工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也提出,“劳工神圣,一切东西都是劳工做出来的,劳工会是劳工的团结体,谁也应该同情的”。?早期的中共以城市为中心展开工作,这时中共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城市工人的支持,领导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对工人以外的群体并没有足够重视。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是中共经历挫折后在群众基础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毛泽东在1926年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就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共才能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从挫折中走出来,不断取得胜利,最后夺取政权。
随着中共从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其群众基础比以前更加广泛,要争取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需要使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这是执政党获得民众的好感和支持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正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说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因此,几十年来,革命时期话语体系中的白话作风并没有改变,还是一如继往地继承了下来。
中共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了,其所創立的话语体系早已深入人心,人们时常能从普通人嘴里听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摸石头过河”之类的话,这既可以说是理论为群众所掌握,也可以说是群众为理论所说服,从中也可以看到白话话语的渗透力和生命力。
[注释]
①郝和国.新中国扫除文盲运动[J].党的文献,2001(2).
②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④⑤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⑥新华社编.毛泽东论新闻宣传.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⑦盛平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第29页.
⑧赵一平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陈锡喜主编.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主撰.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中国书店,2011年版:第361-362页.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主撰.新青年(第七卷下,第六号).中国书店,2011年版:第174页.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