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子智慧 把握秉政方略
2009-04-14王延东
王延东
静心研读了王爱群同志所著《秉政十要十不要》(下文简称《秉政》),颇有所悟。作者以多年从政的切身体会与研究,归纳了古今谋略,特别是传承了老子的执政思想,并结合时代特色,使读者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一、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爱群同志认为,上德就是大德、厚德。在政治领域,德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德是谋略之根基,并非小惠之术。领导人不要刻意去求德、施德,才会成全大仁大德。即要效法上天的运行,不为人情所动,这样才能运化万物,即去小惠而存大德。
二、“无为”方能大有为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意即遵循事物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的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离开“道”,事倍功半,顺应“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决非推之不去,收之不来,更不等于现代所讲的不作为。领导人自己有所不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即无为而致有为,同时也要控制各级官吏乱作为,即不妄为。爱群同志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而尚私的,一切掌权者自觉不自觉地会把职位权利最大化、利益化,从而不断损害人民的利益。“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利膨胀,限制官员自动扩大自己的权利,使之不能乱作为。
三、天道忌盈
老子曰:“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月满则亏,盛极则衰。爱群同志独到地用“官圈”和“发圈”诠释了这个道理。“官圈”是由官→势→财→贵→骄→罪→死七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周期。它由盛而极,由极而亡。官位自然产生权势,权势自然产生财富,财富自然产生华贵,华贵自然产生骄横,骄横自然产生犯罪,犯罪便必然导致牢狱和杀头。“发圈”,由贫→志→勤→贤→官五个环节组成,由贫生志、由志生勤、由勤生贤、由贤生官。这一圈是由下而上、由贱而贵、不断进取的过程,过程本身既充满艰难,又充满喜悦。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秉政》告诫为官从政者: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要使成功之母不产下失败之子,就必须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即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乐而不忘悲。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国内外形势有更加理性的判断和更加清醒的认识。
四、伟业须从细小做起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如何才能变成巨大呢?爱群同志讲了一个“积”字。“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成。积小善成大德,积小过成大恶。”大由小成,就要从小事件中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即以小见大。把平凡的事做得最好就是不平凡。领导人不能只发号召、作指示,更不能虚妄求大。当今那些热衷于“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大发展”的好大派应当明白,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五、知人知己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秉政》书中,爱群同志反复讲了智莫大于识人的道理。人心叵测,因为人善于伪装,识人、辨人是最高智慧。《秉政》认为领导人要看外察内,了解过去,察看现在,预知未来。一个人可以改变过去的一、两个错误,但改变其个人品行、思维模式却很难,因而,识人就要从一个人的历史活动轨迹上全面把握。
爱群同志心存朴拙,崇任自然,以老子知己通达、明时知变的智慧阐释为政之要,字里行间闪烁着深思卓识,是从策略高度对为政者掌好权、用好权的殷切期盼,同时也是作者本人从事行管工作多年的真切体悟。
责任编辑: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