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中国家安全问题

2009-04-14黄旭东

中州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国家安全信息化时代

黄旭东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家安全已从单纯的地理边界和物理管理扩充至数字化空间,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国家安全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加快信息核心技术创新,确保国家重要信思系统的安全可控,以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109-05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首先出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而普及到全球。随着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Web2.0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全球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信息化已“介入到社会的所有层面”,“对社会以及个人的潜移默化的变革和重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传播的无限膨胀和无孔不入,人们生存的社会空间也愈来愈成为一个被各种新媒介操纵的场所。网络传播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很多无法忽视的变化和影响”。信息化彻底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生活。信息化对全球的影响是深远的。信息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显而易见:由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它们也会受到信息化的压力和挑战,但总体来说,它们是信息化的最大受益者。发达国家利用信息化使本国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得到迅速扩张,从而获取到了很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信息化带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从而在总体上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信息化发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为了美国的军事需要而生的,而不是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生的。信息化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给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国际上围绕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和信息控制的斗争日益激烈;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是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时代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信息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观

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国家安全以国家主权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国家安全所维护的最根本的东西是国家主权,维护国家主权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最高价值所在。国家安全包含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内容。国家安全是国家正常、有效存在的前提。在前信息化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对外主要表现为国家如何应对外来的军事侵略和领土侵占,防止别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治干预、经济封锁、经济制裁和经济掠夺:对内则表现为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国家安全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传统意义上的领土安全和社会稳定依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但信息化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危及国家安全的形式,涉及国家安全的范围更广,防范的难度更大。如果说,在前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尚可以通过武力方式来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但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信息化弱国)的信息安全“边界”因为缺少有效的防范技术,基本上处于难以设防的状态。信息化时代的国家安全已从单纯的地理边界和物理管理,扩充到数字化空间;对国家安全的防卫重点,也必然会从对危机的处理转移到全面防范。

应当看到,虽然冷战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想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占据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使整个世界的信息流动呈现着一种由发达国家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态势。在这种不平衡的信息流动中,他们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倾销带有其政治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各类信息,进行政治、文化扩张,从而弱化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政治控制,进而达到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体制、政治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信息技术实力,从技术资源、规则标准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遏制,迫使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长期依赖其核心技术。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还在其提供的技术产品中通过埋设“后门”,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渗透和窃密,以达到间接控制甚至破坏发展中国家安全的目的。发展中国家即使使用自己开发、加密的信息资源,也随时有被信息化强国窃密的危险。因为奔腾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要求使用者进行登记,用户信息被intel公司和微软公司储存。一旦需要,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调用其软件的相关信息,甚至可以进行非法窃密活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信息技术落后,就等于被信息领域高技术强国扼住了咽喉。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在他的《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指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

二、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安全的影响

1、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国家政治安全指的是国家政治统治的稳定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其核心是国家制度主权。制度主权是一国政府在自主选择、建立、维持和完善一种适合本国实际的制度体系的权力。由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不同,每个国家选择的制度也可能不同。

在前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颠覆行为主要表现为军事颠覆;进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制度的颠覆行为更多表现为意识形态煽动、价值观的植入和政治动员等网络政治颠覆。网络政治颠覆和军事颠覆虽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但在方式上却不一样,这种方式“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绝大多数信息传播载体。当今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其中美国独占两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世界上最普及的新闻来源;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人们都能听到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

美国对网络媒体载体的垄断更为突出。目前在全球13

台顶级域名服务器中,美国有10台;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最大的接入系统供应商——思科,最大的ISP——美国在线;全球主要的网络安全公司都在美国。

美国在全球越境信息流的流向和分布上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只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却垄断了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使用100多种文字,向全球昼夜发布新闻,每天发稿量约700万字”;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络站点,有94个在美国境内,互联网的全部网页中有90%是英语,主要来自美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政治家、政策制定者、新闻从业人员以及任何想迅速看到突发新闻和有关深入报道的人必须收看的电视台”。美国的新闻巨头事实上垄断了国际新闻的来源,他们决定着什么是新闻、要报道什么和不报道什么。

相形之下,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信息技术也比较落后。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这些国家难以施加有效的影响,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垄断的信息内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几乎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而美国本身播出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所占比例则少之又少。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凭借着其在信息技术中的主宰地位,向发展中国家大量灌输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利用覆盖全世界的广播、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政治渗透。一些西方媒体甚至采用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等手段,将一些重大事件根据其价值取向进行歪曲报道,混淆视听。其目的是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政权合法性基础,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为价值观而战”、“为生活方式而战”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动信息化战争和谋求全球战略利益的动因。因为在他们看来,“要征服一个民族,必须剥夺它的民族价值观”。

同时,这种信息传播的单项流入,也放大了发展中国家很多对本国制度缺乏应有了解、认识不深的民众对西方世界的盲目崇拜及对自身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本国制度的认同和忠诚,“淡化了人们对本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国民盲目相信,只要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制度主权会在这种冲击下,逐步降低甚至失去民众基础。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就会利用这样的局面,迫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改变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这种情况在当今世界上已有不少先例。对于前苏联与东欧的巨变,保罗·肯尼迪坦言:“信息革命在显然未能跟上西方的共产党社会的崩溃中起了关键作用。”

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表现为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二是信息化本身的缺陷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就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而言,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就信息化本身的缺陷对经济安全的影响而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信息化程度越高,面临的问题可能越严重。

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指的是政府对自己国家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自主决定和管理权。任何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制度,别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得干预;经济主权的维护,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

在前信息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完整性是比较容易维护的,它更多的是和国家的政治主权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化时代强化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资本、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跨国界流动十分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经济主权。

当今,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都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入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发达国家凭借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对发展中国家施加更多的约束和限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面临被隔绝于全球信息化进程以外的威胁,这就使发展中国家主动或者被迫对外开放,其经济主权受到较大的制约,多数国家的经济主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和损害。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金融、税务、银行、社会保障和航空管制等经济系统,都是通过互联网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开发、生产的,这就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信息系统安全埋下了隐患。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为投机商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调进调出巨额资金,极易造成发展中国家金融的动荡,东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以经济的强势地位主导着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组织。在这些领域,政策的制定必定首先要体现他们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明显受到制约。特别是,信息化加剧了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而这些跨国公司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经济主权受到它们的制约,例如被迫开放市场,被迫降低本币汇率,等等。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会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很容易传导到发展中国家,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本身的缺陷对经济安全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互联网与金融、税务、银行、社会保障和航空管制等经济系统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互联网上的任何“天灾人祸”都有可能对这些系统造成“灭顶之灾”。此外,互联网上的经济情报失窃、数字化犯罪、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对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3、对发展中国家军事安全的影响

代表信息化时代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技术最初就起源于军事构想。冷战时期,为了与苏联争霸,解决在核打击下保存通信能力的问题,美国国防部立项研究一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证通信线路畅通的网络技术、一种核战情况下打不断的网络,试图建立一种分散、无中心、扁平、路由自主的高可生存网络。1964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构成、分布式控制的分组交换网——阿帕网,这就是今天互联网的雏形。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实力在世界各地为所欲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信息技术大量运用于军事领域,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战作为军事对抗的制高点和威慑力,成为发展中国家军事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当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组建了网络部队。2007年5月,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美国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正式编入

作战系列,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重点转向互联网;日本也组建了一支由海陆空自卫队计算机专家组成的5000人的网络部队。

信息战突破了国家领土这种单纯的地缘概念。在前信息化时代,对一国的军事入侵都是有形的;而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对一国军事实施的入侵,既有有形的攻击,又有无形的攻击。由于信息技术落后,发展中国家军用信息系统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而失去控制。更为严峻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来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信息网络和信息条纹中还可能隐藏有被这些国家预先埋入的“逻辑炸弹”,并在特定条件下爆发,从而引发整个军事信息领域的全面崩溃,这使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安全受到信息战的直接威胁。

4、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

文化,从狭义上讲,是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对待各种基本事物(身体、个人、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自然、制度等)的感情、信念和思想观念,它体现在语言、文艺、宗教、道德、哲学等形式中。文化是民族国家的根,是民族国家的灵魂。国家的文化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模式强加于本国的做法,防范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保护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是国家文化主权。国家文化主权是一个国家对于其文化产品(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控制权,特别是对跨国流通的控制权。在前信息化时代,绝大部分文化产品的流动(特别是跨国流动)主要是以交通运输的方式进行的,国家可以通过海关对流动的文化产品进行检查行使国家文化主权。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几乎使所有的文化产品都能够以数字的形式存贮,文化产品的流动可以大规模地迅速地在互联网上到处传播。文化产品的跨国流动在技术上非常容易,而国家检查起来则非常困难,这非常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文化在发展中国家扩散。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天然文化生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但是,涵盖全球的互联网络在世界各个角落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控制彼此之间交流的渠道以及塑造出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化内容,由少数人控制全人类交流(交流意见和价值观),从而侵蚀和消解文化多样性赖以生存的文化资源。”发达国家借助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强势的传媒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理念等渗透、传播到发展中国家社会大众当中,全方位地宣传其文化价值观,企图用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并取代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使发展中国家社会大众在思想观念深处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渴望和模仿,进而逐步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破坏其文化独立性、挑战其文化主权,这种努力必然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应该说,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这种看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信息化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的作用问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20世纪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学者都在大肆宣扬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终结”论。他们认为,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各国在网络时代都将或迟或早地卷入全球化。人们的社会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意识形态的统治将会被打破并日趋弱化,最终化为乌有”。这种观点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性事件发生之后,特别膨胀。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兴亡》以及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都大肆宣扬这一观念。他们宣称:“在自由民主意识形态战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后,将成为历史的终结。”

事实上,信息化时代没有也不可能终结意识形态。虽然信息技术本身是没有社会属性的,但不同的意识形态赋予了信息技术不同的社会属性。在信息化时代,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和复杂,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也会较前信息化时代更为严峻。信息技术落后的国家更容易受到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渗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自己信息技术的优势,输出其意识形态,实现其全球政治霸权和“道德领导权”。他们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哲学、宗教、文化、艺术、道德等意识形态的传播,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与价值观念,将西方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中传播和渗透。美国自由主义理论家约瑟夫·奈曾明确地表示,要利用国际商务和电信网络优势来突出美国的意识形态、文化、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增进对美国理想和价值观的全球性开放和理解。针对这种形势,江泽民同志早已敏锐指出,当今“网络技术已经构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阵地”。

三、发展中国家应有的战略对策

1、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健全国家信息安全预警机制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国家信息安全的预警系统;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市场的和技术的等多种干预手段,构筑有效的国家安全监控和预警机制。首先,发展中国家要根据信息安全的特点,大力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由于信息安全没有直接的武装冲突,也很少表现为外在的对抗,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不易为人察觉,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要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信息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为主动、更加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其次,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发展中国家要加强本国要害部门的信息网络及国家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定期进行制度化的安全风险评估;对于评估有安全风险的信息网络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性。再次,加强对西方信息产品的管理。对西方发达国家信息产品的引进,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和政治影响。对危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和政治导向的信息和信息产品要坚决拒绝和抵制。

2、制定和推行既符合发展中国家长远利益,又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政策

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对发展中国家安全的影响,单单依据自由市场原理是无法解决的。发展中国家既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考虑其对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因此,要制定和实行既符合发展中国家长远利益,又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政策。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令法规,控制可能危害发展中国家安全的国际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入侵。在卫星广播电视发展的时代里,要完全阻止国际卫星广播电视频道进入一个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卫星广播电视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和文化渗透,发展中国家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法令法规禁止或限制信号的入侵,以维护和发展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

德和社会稳定。事实上,即使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已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国际卫星广播电视的使用、播出和接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其次,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安全法》,使网络在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环境中运行,依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要发挥政府对网络信息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在抵御西方发达国家信息霸权的同时维护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安全。

3、加强现代传媒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互联网的国际治理,逐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首先,要加强传媒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互联网的国际治理。在信息化时代,仅凭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某些机构的力量来阻止外来信息的渗透是非常困难的,对经济和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加强传媒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发展中国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或组织传媒间的合作与交流,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联合投资、共同制作并建立网络向各国传送、宣传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品,共同查禁诸如宣传色情、暴力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工作的力度,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互联网建设,努力为寻求建立互联网管理的国际新秩序做出应有贡献。

其次,要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传播事业,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话语权”概念源自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和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哲学家福柯,意为话语领导权。在信息发展方面拥有话语权,意味着在信息传播与信息资源的掌握中拥有了主动权。只有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才能使发展中国家从信息化网络边缘向信息化中心迈进,在信息化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方面不断强化自身的影响。要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传播事业,增加互联网上发展中国家主流思想的信息量,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其他传媒在全球的覆盖率,丰富信息内容,以高质量的信息内容赢得受众,加快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媒体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有效抵御境外传媒的恶意渗透。

4、加快信息核心技术创新,确保发展中国家重要、关键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较低成本获取全球范围内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也提供了实现本国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有利时机。发展中国家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集中力量,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和有益经验;统一协调,就一些重要的科研领域,特别是国家重要、关键信息网络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力争占据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为本国信息化进程提供技术后盾;努力解决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应用的安全问题,确保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维护国家安全。首先,要加大投入。发展中国家要加大对关键信息网络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国家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专项基金,制定鼓励信息核心技术发展的政策,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创新投入的保障机制。其次,要加强标准制定工作。发展中国家要实施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标准战略,深入开展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现对关键设备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实现关键产品的进口替代。最后,要加强软件工程化技术研究。发展中国家要加强研发高可信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重点突破安全专用操作系统、网络病毒发现、安全侦测、监控技术及网络攻防等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核心软件,确保关键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

责任编辑:行健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国家安全信息化时代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