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工业的影响及对策
2009-04-14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摘要:当前,河南工业正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战略任务,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正在由我国沿海向内地蔓延。两者的叠加使得河南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河南工业如何才能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做好准备,是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062-05
伴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并开始由沿海向内地逐步蔓延,身处内陆的河南工业增加值增幅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有些行业已经开始大幅度减产,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河南工业如何才能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做好准备,是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工业的总体影响
河南工业增加值连年稳居全国第5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工业大省,但是,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一直是河南工业的基本特征。目前,河南工业发展正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战略任务,这一战略背景与全球经济危机不期而遇,二者的叠加使得河南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
1、河南工业经济增长放缓迹象明显。受全国经济减速、外部需求减弱影响,河南工业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9546.08亿元,增长15.6%,增幅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河南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显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明显回落。2008年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开始逐月回落,12月份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由6月份的24.1%滑落至5.3%(图1)。2008年以来,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持续回落,全省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179.02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同比回落56.5个百分点,比2008年上半年回落30.5个百分点。二是利润总额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大翻转,2008年2月利润总额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2.3个百分点,6月开始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到12月全年利润增幅(12.9%)低于全年收入增幅(33.5%)高达20.6个百分点,比年初扩大32.9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三是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大幅回落。列入统计公报的27种主要工业产品,2008年有12种产品产量是负增长。14种产品产量增幅低于2007年。四是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2008年,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高达270.1%,39个工业行业有35个行业存在亏损企业,尤其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纺织等传统支柱行业生产出现困难。
2、河南工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中国经济也开始进入一个下行区间,二者叠加导致河南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是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一特征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显现,由此会对诸多上游产业造成压力,河南上游产业比重大,工业增长前景不乐观。二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终端需求的疲软必然会传导到企业,造成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不足,投资更加谨慎,投资对河南工业增长的贡献较大,投资不足将压低工业增长。三是世界大宗资源类产品价格高位回落。伴随着经济危机,工业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回落,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业的企业经营将更加困难,河南工业产业结构使得工业发展在本轮产品价格回落中不占优势。由于河南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业比重大,以及存在着传导时滞,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全球经济放缓对河南工业的冲击慢了一拍,但这并不是说对河南工业的冲击就小,恰恰相反,由于河南工业结构性特征,资源与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如果本轮经济减速持续时间较长的话,河南工业的损失就会很大,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可能是一次深度调整,河南工业经济发展的层次与质量与沿海地区尚有不小的差距,面临的困难和任务会更加艰巨。
3、河南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南要关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中的风险,但更要看到其中的机遇。一是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布局调整加剧,河南将获得更多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将会对国内价值链进行重构,区域产业布局将会出现较大的调整,这个过程将伴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河南工业已经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配套条件,区位、市场、资源及劳动力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相关产业必将获得一次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一些上游产业可以抓住机遇向下游产业延伸,重塑河南产业在国际、国内产业链分工的定位。二是国家“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给河南工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200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河南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对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资需求比较强烈,随着这些积极政策的日趋到位,河南投资增长可能性加大,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也会更加明显。三是经济发展向内需型转变将为河南工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国家已经认识到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逐步转向启动内需,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内需型经济的驱动力较强,而河南工业结构层次偏重,轻工业发展空间很大。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工业主要行业及企业的影响
目前,河南工业各行业及企业正在越来越强烈的经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各行业及企业所处领域不同,自身实力不同,国际化程度不同,因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在河南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被认为是河南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行业亏损严重,成为河南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之一,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回落状态下,化工产品在前期油价大涨带来的高成本,与受经济下滑影响带来的低需求之间产生了极大反差,价格一落千丈,很多企业停产限产,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以煤化工为例,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近两年,河南煤化工项目“大干快上”,发展较快,煤化工项目的目的在于利用煤炭产生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煤炭价格却跌幅较小的情况下,煤化工企业已经无利可图,面临巨大亏损,在产业链建设还属于不成熟阶段的煤化工领域,一旦成本优势丧失,便是对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目前,油价快速下跌,使得煤化工前景很不明朗,煤制油、煤焦化、甲醇等项目面临重新评估风险。目前,
河南20家主要的甲醇生产企业中,蓝天集团、中原大化等11家较大化工企业已经全面停产。
2、铝工业。以铝工业为主的有色工业是河南省着力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铝工业是河南省优势产业,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金融危机中,高成本与低需求使得铝工业亏损严重,2008年9月中旬以来,在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新一轮剧烈下跌以及需求萎缩的影响下,铝价出现大幅度下滑,直接导致铝产品价格与成本开始出现倒挂并逐渐加剧,由于前几年经济形势好,铝需求量大,河南依托资源优势铝行业产能扩张迅猛,造成当前河南省电解铝、氧化铝企业亏损严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中铝河南分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世界氧化铝企业五强之一。目前,中铝河南分公司电解铝几乎全线停工,氧化铝120万吨产能被闲置。
3、钢铁工业。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房地产、家电、汽车等行业的低迷直接造成了对钢材需求的大幅降低,河南钢铁企业面临亏损压力,停产、限产面快速扩大。以安阳为例,当前安阳市26座炼铁高炉停产18座,17座炼钢转炉停产7座,沙钢永兴、华诚钢铁等5家企业2008年8月份以来停产,其他企业开工不足50%,省龙头钢企安阳钢铁截至当前的库存钢材已经超过30万吨,据河南省钢铁行业协会统计,河南省内的民营钢铁企业停产已达40%左右,形势非常严峻。
4、电力工业。受工业领域有色金属、化工业、钢铁等用电需求下降的影响,电力工业受损日趋严重。2008年上半年电力企业普遍受困于电煤价格的高涨,2008年下半年则面对用电需求的急剧萎缩,由于工业生产收缩,企业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大幅下降,电力企业亏损面逐步加大。
5、煤炭工业。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由于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另一方面,国际煤炭价格下跌也影响了我国的煤炭出口。当前,河南3大煤炭集团纷纷减产。2008年11月河南省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省30万吨及以下矿井全部实施停工停产整顿。同时对全省63个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将在原核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再核减30%,此举可核减产能1500万吨左右。随着实体经济逐步陷入衰退,对煤炭需求将会进一步萎缩。
6、食品工业。河南的食品工业历史悠久,是河南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由于河南食品工业自身出口量不大,所以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食品工业的整体影响不大。由于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农产品的需求预期被不断调低,大宗农产品价格继续萎靡。从这个层面来说,产品销售价格稳定,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将使河南的食品企业面临新的利好局面。优势企业只要抓住机遇,就能够实现较快发展。
7、纺织工业。纺织工业曾是河南优势传统工业,受进出口贸易萎缩的影响,河南省服装、鞋帽、棉纱和布料等产品出口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但是相对于挑战,纺织工业面临的机遇更多:一是大批沿海服装出口企业的关停,使得原本只能拿到二手、三手、甚至四手订单的内地企业,拿到了更多的“一手订单”,增加了业务量和利润空间。二是沿海地区服装企业最近几年一直在向内地进行梯度转移,金融危机使此类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步伐陡然加快,给河南纺织业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机遇。三是原料价格也持续走低,降低了棉纺企业的成本,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8、高技术产业。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困境重重,而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一般受到的影响较小。河南省由于基础较差,起步较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层次较低,产业发展前景较好。金融危机将给全球高技术产业带来一次资源优化配置的机遇,导致各类投资机构重新定位资金流方向,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生产要素的扩区域流动,河南可以依托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如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工业发展的警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及河南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警示。
1、增长的冲动不能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受市场供求、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更新以及投资回报率波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而客观存在的,有上涨也会有下跌,有兴旺也会有衰退,有高速增长也会有低速调整,发展经济不可能永远只吹促进增长的“冲锋号”,而不吹“集结号”。由于河南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业比重大,这些行业离需求端较远,受传导时滞的影响,对经济波动的反应要慢一拍,在经济繁荣期容易造成过度投资,一般来说,与下游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能源、原材料产业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回收期较长,经济一旦陷入衰退,产业损失就比较大,特别是碰到大的周期调整,所以河南工业在本轮经济放缓中的损失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将会进一步加大。必然带来对大量过剩产能的淘汰。近两年来,高速增长的工业在不少行业已经显现出周期性峰顶的特征,国家及时吹响宏观调控的“集结号”,限制某些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和铝工业)低水平规模扩张时,出于对区域GDP竞赛和政绩的考量,河南一些地方忽视行业发展中积累的风险,仍在猛吹大干快上的“冲锋号”,甚至在2007年底沿海加工型企业经济困境明显后,2008年上半年许多地方仍然在不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过度投资带来的产业损失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2、工业的发展难以承受产业结构失衡之重。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对河南工业冲击影响较大的产业大多是资源依赖型、初加工型,河南工业发展难以承受上游产业比重过大,2007年河南省卫业增加值居前5位的行业全部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资源、能源和冶金类产业,这5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40%以上,这些上游产业在每一次经济衰退中都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产业部门。一般来说,工业结构是内生于区域禀赋结构的,河南矿产资源丰富客观上造成了上游产业过大的结构特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随着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逐步积累,工业增长的动力将由规模扩张转移到结构优化上来,区域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产业发展机会将会越来越依靠结构升级,这时候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从新增投资调整到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上来,但是,由于新增工业投资比结构调整更容易看到成效,加之本轮经济繁荣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大宗产品价格大幅度攀升,上游产业产能扩张冲动增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力和拉力都不大,加之河南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升
级的推动力较弱,河南过重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经济放缓造成资源类产品价格急剧下滑,上游产业损失惨重,河南工业出现困难重重的局面。
3、产业的扩张难以承受高密度大强度的投资。产业扩张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政府主导投资和企业主导投资,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主导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加快区域产业发展步伐。但弊端显而易见,对于后发展经济体来说,由于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对下一阶段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类型很容易形成共识,所以在产业投资上一般会存在着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的“潮涌现象”,即投资周期性地向某些产业过度集中的情形,从全国范围看,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使得这些产业的众多投资项目完成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不少企业难于收回投资成本,银行呆坏账增加,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河南近几年产业投资的“潮涌现象”非常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全力支持、全面扩张、集中投资的一些重点产业,如铝工业、钢铁和煤化工等,由于资源价格上涨,这些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大幅度上升,企业缺乏结构调整的动力,产业升级缓慢,这些产业成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实体经济的第一冲击波的重灾区之一。
4、企业的成长不堪资本密集和高额债务重负。根据林毅夫的研究,一个区域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极端短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较为密集的产业区段,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平均利润的能力,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认为资本越密集的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高利润率,因此,发展中国家经常会鼓励企业进入资本过度密集而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业区段,造成企业缺乏自生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中国选择了资本密集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造就了一大批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竞争加剧,国家重工业赶超战略被省际工业赶超所取代,各区域纷纷制定产业政策,能源、汽车、高技术等主导产业规划大同小异,企业投资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不协调,加之银行、政府、企业间的复杂关系,造成大多数企业依靠高负债率进行过度投资,企业经营风险加大,银行和金融系统风险积累,过度投资导致资本密集过度和高额债务使成长的企业不堪重负,难以承受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在本轮区域经济竞赛中,河南各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激烈,很多地方不顾区域资源、区位优势,上马了一批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工业项目,在经济危机冲击下这些工业项目不堪一击,转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担。
5、企业的生存取决于战略管理的正确和有效程度。今日中国企业,已进入战略管理时代,任何企业一旦犯了战略性错误都会危及生存。在这场金融危机冲击下,那些最先陷入滞销、亏损、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困境的企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战略失误、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的。在经济扩张期,资金供给充足,投资机会多,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容易被乐观情绪包围,企业往往会忽略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在金融杠杆的支撑和多元化战略的诱惑下产生发展战略上的偏斜,企业逐渐远离主业,经营风险加大,这些企业在本轮经济放缓中损失惨重。河南很多企业都是由于战略上的失误造成经营陷入困境,乱铺摊子,核心竞争力逐渐被削弱,但是,也有一些优秀企业立足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主业和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加强战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受到的冲击较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着年均9.8%的高速增长,大多数企业没有经历过经济衰退的洗礼,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时期,需求约束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约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希望本次全球经济危机能够让中国企业更加重视战略管理的正确和有效程度,引领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
四、河南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对策建议
全面扩散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河南省来说,既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挑战,也是前所未有过的大机遇。各级政府应该坚定信心,头脑清醒,积极应对,大胆谋划,科学决策,化危为机,全力保持河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发展势头。为此,我们建议:河南工业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总体应对战略和策略就是:顺势调整,逆势跨越。
1、顺势调整产业结构。连年高速增长使河南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增长的冲动和路径依赖又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展迟缓,金融危机提供了一次顺势调整的大好时机,各级政府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借助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长期制约河南省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目标就是全面构建河南工业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就要大力促进资源依赖型、初加工型产业向资源节约型、深加工型产业转型升级,从初级加工为主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变升级,从单层次加工生产向循环经济产业链多层次加工转变升级,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升级,从高消耗、高排污向低消耗、低排污转变升级,从而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增强河南工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活力。
2、顺势推动产业链整合。河南工业的传统产业体系是由一个个分散、单一、互不关联的加工企业构成的,多数行业产业链不完整,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这就造成产业体系的一大缺陷——产业链条环节缺失。虽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工业现有产业体系产业链条不均衡的缺陷依然明显存在,在这一轮经济增长高潮中,各行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有明显改善,但产业链条的不均衡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反而因资源、原材料和初加工品价格连续上涨带动大量投资继续向产业链上游集中,更加剧了这种不均衡。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放缓的严峻局势,河南省应该抓住机遇顺势推动各行业产业链整合,依托在基础产业、资源、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大对产业链的重组力度,推动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薄弱环节,尤其要填补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空白环节,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实现河南工业在国际国内产业链分工的重新定位。
3、顺势治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河南省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产业成了重灾区,产业已进入衰退调整期,许多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这正是顺势治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的难得机遇,首先要加大对高污染产业及企业的治理力度。坚决关停高污染企业落后产能,淘汰报废
落后生产设备。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鼓励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力争达到高污染产业及企业的环保状况有明显的改变。其次要综合治理高消耗产业,治理高消耗产业除了采取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传统手段外,应该强力推进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要让所有的采掘企业、初加工企业、产品生产企业和再生资源产品生产企业,都必须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及污染物排放量,把能耗降低到最低水平。要把握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反周期政策投资热点,努力争取国家相关专项治理改造资金支持。
4、顺势改造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从河南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实际出发,产业改造的两个着力点是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两个操作层面是管理和技术,两个目标是形成新竞争优势和新增长点。河南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整合河南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推动优势产业对国际、国内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产业借助当前机遇实现低成本扩张。围绕河南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优势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超前规划一批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项目,引导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寻求新的产业支持,要大力支持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5、顺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波下,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体系将开始一次全球性产业布局大洗牌。这正是作为欠发达地区和新兴工业大省的河南,顺势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百年一遇的大机遇。在全球经济危机和衰退的大环境条件下,河南省应该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敞开怀抱接受先进制造产业和先进技术转移,有选择地承接适合河南工业发展实际条件、有发展前景和长期竞争力的企业转移,借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河南省应该依托优势资源,优化承接环境,筑巢引风,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承接园区,同时制定产业承接配套支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优势产业、企业向河南转移,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优势。
6、顺势促进优势资源的配置和互补。河南省应充分利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沿海产业转型的良好机遇,促进省内优势资源与国际国内优势资源的对接与互补,把内生型发展与外向性拓展结合起来,以省内优势资源吸引外部优质产业资源进来,推动省内优质产业资源出去,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雄厚资本、高级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等优势资源对接与互补,促进河南省优势产业在内引外联中高新化、集约化,发展新的先进生产力,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企业在本轮经济调整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积极参与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重新配置,为河南工业下一轮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积累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孕育和发展新的先进生产力。
7、逆势提升战略支撑产业竞争力。按照顺势调整,逆势跨越的应对战略和策略,河南省战略支撑产业应在顺势调整中逆势提升自身竞争力,目的就是要在调整中逆势做强。具体说就是要攻守兼备,该收缩就收缩,该放弃则放弃,该投资就投资,该扩张就扩张。着力调整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技术优势,逆势填补产业空白,逆势做强薄弱环节,逆势扩张弱势行业。应该借发达国家和地区遭遇经济衰退产业调整之际,通过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来填补产业空白,做强薄弱环节,扩张弱势行业。从而在经济调整期全面提升河南战略支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逆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8、逆势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河南工业的“短板”,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衰退给河南加长高技术产业这块“短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河南应重新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以及新能源等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该类产业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以及规模扩张,培育一批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一批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在河南的优势领域、关键领域、瓶颈领域等优先突破。在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河南高技术企业与国内外高端要素结合的同时,还要大规模引进高科技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投资,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创新引进和利用国内外高技术的方式,现在正是可以通过低价购并国内外高技术企业,获得有巨大经济价值高新技术的好机会。
9、逆势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河南省优势企业应借助当前经济调整的大好机遇,大力促进企业战略性重组,推进龙头企业借势对行业内的产能进行整合,以购并引领企业超常规成长,促进优势产业领域出现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品牌,进一步强化河南优势企业在国内外的产业竞争力。河南省既要重视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化重组,又要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积极培育发展以“蜂王型”优势大企业为核心的“蜂群型”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创造共同抗御风险成长壮大的平台。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相互配套、良性竞争的协作关系,逐步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强化企业自生能力,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