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009-04-14谭明友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内涵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踏踏实实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内涵

作者简介:谭明友,男,山东菏泽人,济宁医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参加工作以来,曾发表图书馆方面论文5篇。

高校图书馆是被视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担负着为学校管理、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使命和职责。其性质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员管理的核心,也是高校图书馆人员管理的精髓。因为人本管理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标志。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师生人员的大量增加,高校图书馆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馆内也不断增加新人,馆内人员在年龄、阅历、学历、性格上有很大差别,实施人本管理势在必行。

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分析、处理和解决具体事务时,坚持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体现着对人自身的生存境况及生活的关怀。应用到图书馆就是要强调图书馆的人的地位、价值和作用,调整图书馆、图书、人之间的关系。高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管理是指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辨证关系,重视人的智慧、创造力及其主导、能力和决定性作用,将人作为“活力源”而形成的关于人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管理要求把调节、控制和管理人的行为看作是管理好整个系统的中心和关键,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看作是搞好整个管理工作的根本。

“以人为本”中的“人”分别是读者、馆员和一切有利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机构的总体,是个体和群体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在图书馆管理中,应以个体馆员为主体,在图书馆宏观规划和读者服务中,应以群体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和具体界定。在读者服务过程中,主体是读者,但仅有读者,服务活动无法进行,必须有馆员参与才行,故在服务过程中的“人”是读者和馆员的统一体。同理,在管理过程中,主体是馆员,但它却以读者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为基础。以读者能公正和最大自由地获得知识为目的,没有读者参与,管理工作是无法搞好的。读者一或馆员参加图书馆的读者一服务活动是以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为基础,是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外化的有机统一。

人为本的“本,不是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而是图书馆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力量的来源是指广大读者和馆员的根本利益和权利。

人本管理,以精英型的馆员个体为本、为主体。列宁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对图书馆来说,优秀的图书馆员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和读者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具备良好的素质,广泛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馆员必备的条件。

一、全面加强馆员素质培养

(一)培养馆员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应具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诚实正派、不图名利、甘为图书馆事业勤奋工作的献身精神。新时期的图书馆员应不断地完善自己,不光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和读者和睦相处,和读者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把读者放在图书馆整个工作的核心位置,了解读者的需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规律,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方便条件,理解并支持读者对各学科知识的渴求,真诚热情地对待读者,让读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真正贯彻“读者至上”这一宗旨,做到“一切为了读者”。当前,有不少年轻的新馆员,经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读者,与一些读者发生不必要的争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根本不能做到为人师表,这样的馆员根本不懂交流的艺术。

(二)在高校图书馆,女馆员所占比例较大,领导要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充分发挥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要让馆员老是惧怕领导、躲避领导;同事之间要以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形成一股协力向上的良好氛围,杜绝那种三五成群,整天谈张三论李四的恶习。工作中要互相支持,勇挑重担,团结协作,绝不能拈轻怕重或斤斤计较。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凝聚力,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既要让图书馆员体会到家的温暖,又要充分激发馆员发表新见解,鼓励在讨论的环境中提高个人能力与责任心,增强馆员的心理归宿感,使馆员把个人理想与高校图书馆目标协调起来。

(四)培养和提高馆员的业务创新精神。一个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培养馆员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外语知识、对口学科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网络管理、网络导航以及网络信息搜集、分析、整理、翻译和研究。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以提高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增强和激励馆员的创新热情、创新意志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的能力。这既是知识服务的需要,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辅导培训或外派学员出去学习等方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充分尊重馆员的价值,发挥馆员的潜能,充分发掘馆员头脑中的“意会性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目标。

二、建立公共合理的管理模式

在馆内推行新型的管理模式,使馆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平等竞争、各尽所能;打破部门的约束,以创新性课题为单元自愿组合,促进馆员的知识交叉和智力碰撞;加强沟通与合作,为馆员知识创新提供有效服务;根据变化了的业务特点重新界定每个岗位的质量和数量指标;运用权限管理方式对部分馆员采取较严格的硬性管理方式,根据规章和流程进行较严格的监督管理,明确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要求;把一部分能力较强的馆员从事务性操作和管理中解脱出来,采用较宽松的管理方式,让他们参与决策、协商,承担更多工作,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创造更高的价值;对于有突出贡献者,实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地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既表现在对馆员和读者个体的尊重上,又体现在对人类文化思想的传承上。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既体现“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又充分发挥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在当今时代,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孟宪景,毕桂香 《图书馆员与“读者至上”》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第22卷第2期

[2]白君礼,鞠建伟 《图书馆“以人为本”内涵中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 2006年第2期

[3]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