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彰显语文教学的生命彩色

2009-04-14李鹏希庄海燕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李鹏希 庄海燕

摘要:彰显语文教学的生命色彩,既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鲜活的语言外化的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发学生的个人体验,帮助他们构筑心灵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色彩;个人体验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虽是一首妇孺皆知的简单古诗,但却能传递出一幅生动优美,流淌着古朴意蕴的山村风景图画,它盛满了陶渊明式的悠闲与恬淡,蕴涵了王维式的明丽与惬意。面对这样一首似简实丰,富含画面美的古诗,一位语文教师竟然引发提问学生:“诗里面有几户人家?几座亭台?几枝花?”待学生作出明确的数字回答之后,竟夸赞道:“你真棒!”一则包蕴无尽美感的古诗,就这样被枯燥的数字所代替,一幅惹人无限遐思的美丽空间竟被“一、二、三、四”所充斥,课堂的流畅感、美感被支离,学生个人体验的想象翅膀,被生生折断。简单的知识传授,替代了丰厚的文化传承,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更是我们语文课堂的遗憾。2007年11月3日,临沂职教课改研讨会上,山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魏薇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中列举的这一课堂实例引发了我如此的感慨。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丰厚博大,融山川之壮美,取民俗之精华的内蕴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该如何弘扬这些美丽的文化,彰显我们语文教学的生命色彩呢?

我认为不外乎有二:(1)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应有鲜活的语言外化的能力。(2)语文课堂应时刻注重引发学生的个体体验,注重对他们心灵想象空间的构建。

一、 丰厚的文化内存,鲜活的语言外化

一个语文教师,虽说不一定要“上知天文地理,下晓三教九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丰厚的文化积淀,确实是我们语文课堂上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的一溪活水。内存的东西多了,外化自然也就有了基础。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有丰厚的文化内存,更重要的是要有鲜活的语言外化的能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语文教师的视力所及,情感所触就该有鲜活的语言脱口而出,而将这些鲜活的文字注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自然便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丰富灵动起来。比如,望着窗外霜打的红叶,沐浴在氤氲秋日的氛围里,《故都的秋》一文的导语便会在唇边嘴角自然流淌:“当金风送爽的秋的韵律在我们耳畔轻轻回荡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起许许多多咏秋颂秋的诗文,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登高》中的慷慨悲壮,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毛泽东笔下秋之景的辉煌壮丽,这秋色秋味何其不同。今天,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他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秋景、秋色和秋味。”这样,既能拾当时当地之景,又可忆彼时彼刻之情,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鲜活的语言外化不仅能激活语文课堂,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智。《我的母亲》一课的教读中,我便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时,我与学生含泪拜读赏析了老舍与母亲情感路上的点点滴滴后,设计了这样的拓展话题:“母爱是无私的,她从没想到过回报,但‘丝丝白发儿女债,我们又怎能心安理得地坐享这份沉甸甸的无私?‘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的我们又怎能让心头留下这份酸楚的遗憾?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我们的母亲就坐在我们面前,我们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感恩母亲,诉说母亲的环节,来尽情倾诉我们的心曲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诉说着自己的心声,从他们那情绪变幻的话语里,从他们那婆娑朦胧的泪眼中,我看到了那被点燃的亲情之火,读懂了他们那纯真心田里的孝心与至情。

语文课堂的生命律动中,语文教师丰厚的文化内存,外化而成的鲜活的课堂语言是语文课堂生命色彩中一抹动人的亮色,而引领学生从占有材料的文本解读到个人体验的移情感悟,再到心灵对接的个性展示也同样是彰显语文生命色彩的不可替代的重重一笔。

二、 引发学生的个人体验,构建心灵想象空间

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千人一面,像数学那样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如《一碗清汤荞麦面》这则感人的故事解读,不同的学生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一个百万富翁的孩子与一位下岗职工或家庭贫困的孩子,心理的感受体验,受感动的程度深浅肯定会有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找准感动的切入点,引发学生不同的个人体验情感,让语文学习的课堂变成学生与作者、与他人、与社会对接的心灵驿站。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就以“这碗清汤荞麦面,让我吃出了……”的话题作引子,让学生各抒己见,又与学生一起各发感慨,“生1吃出了……,生2吃出了……,老师吃出了……”这样,一种生命个体的原味让这碗清汤荞麦面有了不同凡响的滋味。这一环节的实际操作中,我听到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声,听出了学生文本阅读与自身体验相融合的喜悦与收获。我觉得,这样的教读才是涌动着我们语文生命的真正课堂,才会让我们学生个体的精神和生命得到“润泽”和“美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生命个体,在与之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中,深刻挖掘出蕴涵于其间的情感因素。《藏羚羊跪拜》一文的教读中,我便是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心灵想象的战栗中走进文本,感受真情,进而去诉说真情的。当时,配合画面,我设计了这样的探讨题目;“从藏羚羊的‘乞求、冲、扑通一跪、两行长泪等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了作为母亲的藏羚羊内心深处的潜台词了吗?假如彼时彼刻,你就是那只藏羚羊母亲,你可能会对老猎人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化身为文中的主体,诉说真情,从而形成了与文本,甚至与文章作者的情与情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娓娓诉说中也展现了他们各自人性美的光华。我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在心灵想象的空间里,在敞开心扉的对话里,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超越,也才可能真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彰显出自己独特的生命色彩。

当然,语文的曼妙多姿也铸就了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一次学习的体会,一点个人的教学感悟,根本无法涵盖对语文课堂的真正解读。但我想,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时时想方设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化腐朽为神奇,彰显出其独特的生命色彩,那么我们语文教学的生命便会芳华永驻,魅力永存。

(沂南县职业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