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04-14朱晓亮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监控体系体育专业高等院校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认为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该从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形成纵横交错的全方位的网络管理,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议:体育专业教学监控必须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重视监控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操作的可行性;过程监控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管各项工作科学而规范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有效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但目前,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还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与方法,还存在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系统化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概念尚未形成等问题。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体育教学质量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积极认真地进行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质量监控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难点和关键,通过科学地设计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完成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而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1.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考研率、就业率、用人单位评价等。

2.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由校、院(系)、室、教师、学生构成五级监控体系,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1)学校权威性的教学监控机构是教务处,它是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并代表学校对各院、各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起到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2)学院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依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及本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指导教研室对所属教师和课程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3)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依据校、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属教师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管理。

(4)学生和教师分别又是教学质量的主体和客体。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中最具有发言权,了解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定期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3. 教学质量监控的规章制度体系

学院根据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并结合体育专业的教学特点,制定一系列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办法。如教学检查制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考试制度、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制度等。

4.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各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2)教学督导监控。是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新建专业评估、精品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5. 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是指在教学主体的学生评价基础上,客观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之间的教学行为与教学业绩所进行的评价。

(3)专家评价。有课堂教学经验及专业素养的教学督导组成员采用随堂听、看课和重点跟踪的方式,从专家的角度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作出评价。

三、 高校现有体育专业教学监控体系存在的不足

目前,高校现有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改善,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广泛、不准确

学校收集对体育教学反映,一是学生反馈意见,二是根据学院的汇报。一般只在期中、期末两次采集体育教学信息,由于间隔时间长,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状态。另外,从学生中直接听取而又未经专家诊断的反映,难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目前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将对自己不作严格要求的所谓“随和”的教师视为“知音”,而对具有良好师德与严格教风的教师则缺乏好感。他们的反映往往是非本质的。

2.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

当前,高校对体育教学秩序的管理较为重视,而对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严格,而对学生学习、锻炼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欠缺方法。

3. 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环节衔接还存在着松散现象

体育教学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直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及时调整,加强预见能力的培养,克服环节中的松散和不足。所以,教学质量监控全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时效性和实效性非常重要。

四、 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学质量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以上研究,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需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信息传输渠道

为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条不紊、稳步前进,建议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网络评价系统”。学生、同行、专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这一平台,促进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领导和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给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创造一个科学的、轻松的环境。

2. 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体育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质量,还取决于与教学质量有关的其他质量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条件保障等。所以,应全面开展对可能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的监控,并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

3. 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操作的可行性

构建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理论,更要具有在日常自然运行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质量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监控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实践所检验和证明。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明细的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为学院各部门普遍接受和认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

4. 过程监控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监控

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其评判呈点状静态,是对某个阶段的终结性评价。而作为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最终都可能会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注重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环节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非常重要,做到全面了解监控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监控过程在动态中升级。所以,必须做到过程监控与终结评价互补结合,而更侧重于过程监控;在注重评优条件和自然状态下的监控与评价相结合时,强调自然状态下的过程监控与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J].体育学刊,2002(2).

[2]赵飙,孙立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山东体育科技,2006(4).

[3]李莉.高等体育院校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江南大学体育学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06SJD890004)

作者简介:朱晓亮(1976-),女,硕士研究生,江苏无锡人,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监控体系体育专业高等院校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