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龙道人山考释

2009-04-10何志远

大理文化 2009年2期
关键词:道人

何志远

古老的道人山,位于“三江并流”南段,拔海三千五百九十六米,巍峨绮丽,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澜沧江奔腾山下,碧罗雪山连绵进云龙县境。经漕涧坝子,顺三崇山南下,过铁厂村“石棺材”丫口,走过“牛头峰”,便进入了道人山。相传明代有自称“海轩道人”在此山出家建庙而得名。

道人何许人?据《地方志新说》概述:“道人山是碧罗雪山之一峰,明朝末代永历帝西奔,大将李定国与叛将吴三桂激战高黎贡山,一名随员大臣杨荣,在战乱中失散,流落保山,埋名隐姓,伺机复明,后得知永历帝缢死,便向东长辞,啼血而泣,遂上山出家为道,结蘖为庐,立石为庙,自称海轩道人。”

道人山与明代历史相关,为求知其背景和相关情节,经查《保山边防军事志》所载“磨盘山之战”,有较详尽记述,资料难得,不妨摘抄其要:“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撤离北京,清军进入,定为王朝首都。在南方各地的一些明朝官吏和将领,纷纷拥立明王室后裔一诸王以抗清,但在清军打击下失败。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瞿式耜等于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永历帝,由于清兵追剿,顺治十二年‘扶明抗清的张献忠余部将领李定国等护送永历帝至昆明,李定国被封为晋王。明将吴三桂降清后,成了追杀明军、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顺治十五年,清军分三路入滇,会师曲靖。永历帝……决定向迤西(缅甸)逃窜。”

“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正月,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昆明,二月吴三桂率军西进。永历帝和一伙宫妃权贵西逃奔命,正月初四至永昌,十八日至腾越,廿五日至铁壁关,廿八日抵缅关,被解除武装,赤手而入。”

“李定国统军断后,节节失利,吴三桂穷追不舍,李定国便渡过潞江到达磨盘山,古为腾越州至永昌府主要通道,壁立千仞,箐塄阻深,屈曲仅容单骑通行的峡谷。李定国决定在绝岭上以六千人据险迎敌,沿谷埋设地雷,三道埋伏,明令规定:待敌人全部进入初伏圈时,即燃发地雷,二伏三伏一齐出动,首尾横击,杀他个片甲不留。”

“吴三桂西进节节获胜,料李定国已远走,便渡潞江、上高黎贡山,行将进入伏击圈内……。不料大理市卿卢桂生叛变投敌,将‘三伏计划全告诉了清军。这时,清军前队已进入‘二伏,吴三桂急令后撤,改以‘精甲蹂伏兵以迂回包抄战术,与明军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明军不得号令不发炮,死于林箐中三分之二,‘人喊马嘶,肉搏声震山岳,上山清兵无一得免,明军也伤亡甚众。”

“由于力量悬殊,李定国率军沿高黎贡山南下,几次合谋入缅营救永历帝,未获成功。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缅甸发生政变,为了讨好清王朝,制造了‘咒水之难,杀死了跟随永历帝出逃的沐天波等四十余人,次年二月,将永历帝及其家属交给清军带回昆明。吴三桂将永历帝及其子绞死于金蝉寺(今华山西路利昆巷)。”

认知了历史情节,清楚的知道:永历帝随员大臣杨荣“在战乱中与帝失散”的史实。再查《保山县志稿》相关记述:“海轩道人姓杨,其名里籍无人知,初随永历帝至永昌,磨盘山一战与君失散……见深山幽邃,居民纯良,遂避其间,出家黄冠,称海轩道人,以采药治病为生。承平后,出外募化,建红花寺于山中,又建舍茶寺,供茶水于往来行人,旅客称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永昌知府伍柳闻海轩行迹,异之,遣人往召,不至,亲往访焉,乃知其为同年进士杨某也,遂畀以山下田数千亩为香火资。海轩得田后,审辨土质气候,教居民随地势高低种植粮食,改善生活,更教其读书识字,开通知识……一改过去刀耕火种、粗鲁无文之陋与饥寒交迫之情。吴三桂起兵反清时,海轩北去,不知所终。”

为求道人山历史渊源全貌摘引资料,互为补充,以正民间故事传说中“海轩道人杨荣乃明代‘靖难之役建文帝随员大臣之一”的口头传说。故事可以误传,而文书实不可随便。

忆昔年幼时,每当月明星稀夜晚,常偎依在我祖母身旁,聆听她讲述参加道人山庙会盛况,领略大自然风光,没完没了的道人山故事娓娓动人。幼小心灵,遐思向往。

光阴荏苒,时代发展,在火红的八十年代,为探求农村合作医疗路子、发挥中草药优势,开发利用野生药材资源,有幸调集乡村医生和中心卫生院部分医生组成一支十四人的探索采药队伍,请熟悉道人山药材生长情况的周敏医生带路,在秋高气爽期间,雇用了五匹马驮行装及返程时的药材,浩浩荡荡向道人山进发,取径从庄房地方的福寿地,迂回登上人迹稀少的青峰顶。为时一周的旷野生活,采药材、制标本、拍照片,饱览大自然风光,满载而归。晚年多忆旧,翻阅资料,重读当年习作《道人山采药散记》,浮想联翩。

青峰岭民间叫青峰顶,是道人山最高峰,云山雾海,气象万千:有时如絮如奔马;有时乌云滚滚遮天蔽日,山雨说来就来,风雨交加气温急剧下降;而当阳光灿烂时,蓝天底下可极目远眺,在望远镜帮助下,但见山峦起伏,“一览众山小”;俯视澜沧江金波粼粼南去,西看片马丫口新修建的公路逶迤而上,往北眺望只见玉龙雪山在云雾缥缈中,隐约一线,惟高黎贡山和点苍山伟态雄姿,挡住东西视野。名句“高度决定视野”本源于实践,源自生活。

山上看日出景观要起得早,匆匆洗漱后就得往山头跑。在晨光曦微中,苍山之巅一片红光,越来越亮,霎时红日冉冉升起,没有热力。在众山包围的盆地生活习惯了的人,感觉大不一样。

天亮得早,夜也来得快,说黑就黑了。傍晚,夕阳西坠,落日余晖映红了高黎贡山上当年抗日健儿血染的地方。红里透黄渐渐的淡下去了,没有光了,夜落下帷幕;说也怪,伸出巴掌便数不清五指。乐忘思返,在稀疏星光下,你追我赶、滑行山坡,一口气回到幽谷宿营地。入夜,都围在篝火旁倾听周老医生讲述道人山历史故事,都沉醉了。夜深人倦,纷纷走进窝棚躺在不分床界的“揽揽铺”上,在回味中进入了梦乡。常言说“山上的猛兽都怕火”,通宵达旦的汽灯照明下,有节律的鼾声此起彼伏,听得出都已忘记旅居深山的恐惧。在功果桥新山一带地方曾有人用农药毒死过一只孟加拉虎,并在虎左手掌剖出民建地区苗族猎射中箭的铁箭头,说明虎的活动范围很大,一时地区有虎传说纷纭,人心惶惶。疲惫忘了一切,一觉天明。

是的,道人山东侧森林茂密,是旧州瓦嘎地方,西侧多草坡,石竹林、山韭菜、药材、荆棘丛生。当山花烂漫时,香飘四溢,但不见蜂蝶来扰,鸟兽也没见踪影。沉寂深邃,要说有什么动态的东西,那只有风不息的吹拂,树叶习惯的摇曳。稍加注意观察,炊事生火的灰烬刚产生就被风给刮走了,联想起故事中说“道人山烧火不见灰”就是这个原因,不历其境,不解其义。

大山脊梁上有一条羊肠小道,是民间组织羊群,于夏季游牧走出来的,在弯弯曲曲的香柏树林间,披荆斩棘,别有古朴原野风趣。再往北走不远处,可望见山头倾斜,酷似牛头状的小山包,人们称为“牛头峰”,峰下生长着妇科独特药“月佳灵”,虽不属常用药,只为教大家认识这棵药和其生长环境,不昔时日、不计艰辛,考察也是交流。打破草药医生历来父传子、师传徒的传承观念,能者为师,既是学员也是老师。大自然课堂清新和谐,执着敬业奉献,其乐无穷。

周老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每天都打头阵,一天老往荆棘丛中穿梭,忽然听到他大叫一声“找着了”,并指向一堆乱石说:“这就是海轩道人所建庙子,已成废墟。”据说当年驻永平部队上山采药时,在废墟里挖着一个金犁头,似不可信,可在贯彻“六二六”精神中,解放军医务人员上山采药是真实的。往下走几十步路的地方,有一幢石料建筑物,走近一看,高约三四米,有三四十个平方面积,屋棵柱都是石头打造的,有如混凝土浇灌而成,方方正正,屋面用长方形石块整齐覆盖。在那个时代没有水泥建材,也不用石灰,工艺之精湛,经百年风雪沧桑,威然耸立崇山峻岭,令人惊叹。走进屋内,一缕阳光从石板移位处射进,清晰可见石台桌上竖着几块大石板都刻着浮雕佛像,旁边有一块石碑长满苔藓尘垢,来不及清洗、看不清文字是所憾事。屋内挂着红彩布,送香火茶酒杯具有序摆在台上,可见时有信士敬香祈祷。荒凉空旷寂静,给人一种难以言状的寂寞感。于是都忙在庙前合影,把人生旅途难得一遇的瞬间留作永恒。今天看看合影照片上,好几位已经作古了,他们劳作山野英姿、友爱敬业精神,可敬可爱,峥嵘岁月,辗转难忘。

废墟与石庙之间,草丛中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着“前清道人羽登仙庄真人之墓”。古墓完整,文字告诉人们这是明清时代的遗迹,是地方史实见证的一部分。那么创始人海轩道人踪迹何在?难道说,民间流传故事结尾时说“海轩道人在庙中感悟到弟子下庄房地方化缘时错食牛肉,回到庙来都不敢认错,师父便在弟子背上各打一掌,牛肉都吐了出来,谓弟子不忠,怒而离山,摘叶东渡澜沧江飘然而去,后不知所终。”故事有些神话色彩,民间口头文学家善用浪漫笔法,耐人寻味。

为采药而登梦寐以求的道人山,无意考古,而被自然风光陶醉,为遍地野生药材所诱惑,目睹古庙遗迹,经百年不毁而感慨,也认知了道人山具有明清历史的内涵,不虚此行。时代久远,故事扎根民间,地方文明史价值,具听评说。相信具有生命力的道人山,将以自身应有价值永远屹立。

猜你喜欢

道人
青灯映明
骆驼草(新韵)
是谁点秋香?
陈新亚
戴跃
黄鹤楼的传说
神算
神 算
道人善即是善
朱熹治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