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我不给“90后”贴标签
2009-04-10郭立场
郭立场
“90后”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已经登上了大学的舞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理想、张扬青春,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辅导员有很多“80后”的身影。我便是“80后”辅导员中的一员,与性情各异的“90后”大学生朝夕相处,正在经历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去年9月,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90后”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行李让人倍感新奇。从水杯、镜子、梳子到衣帽被褥,甚至是睡觉时用的“抱抱熊”,凡是家里能搬得动的东西,“90后”大学生几乎都一股脑儿地带到了学校。于是,对“90后”的议论频频而来,非主流、炫富、无知……就好像“90后”一无是处,俨然就是集恶习之大成的“垮掉的一代”。对于“90后”大学生,作为辅导员的我,则怀有更多的包容,不愿意标签化“90后”。
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事实上,“80后”也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不堪,也并不全是“啃老一族”,也不都是“月光一族”,更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今,“80后”逐渐淡出大学生群体,慢慢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角,“90后”遂成为众人瞩目和议论的对象,成为“标签化”的新一代,我们同样有理由为他们“网开一面”。
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鲜明的特征,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特征是社会和成长带给人们的印记。“90后”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作为“改革”后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验品”,他们确实有不少缺陷,然而这并不能作为否定一代人的理由。对于“90后”大学生,无论你怎样评判,他们已经开始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80后”的有所不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很前卫,但是青涩的他们也懂礼貌、爱学习,目标明确,有集体荣誉感。在笔者看来,他们都是一张白纸,而不是被妖魔化的“90后”标签。
我的同事告诉我,她觉得“90后”大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闪”,也就是说他们个性张扬,在同学和老师面前都不拘谨。开学之初,有学生向她建议,是不是可以在教室辟出个角落来设个小讲台,上讨论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和老师并肩而立。这些似乎不太现实的想法,学生们从不羞于表达,也不担心建议被否定,他们只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老师交流。评论家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写道:“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从某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不同。对于新一代,似乎总会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但前提是应该还原一代人真实的面目。我以为,对于“90后”大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他们个性鲜明,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如影随形。社会应该更多地倾听“90后”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间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关系。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