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河南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2009-04-10杨宗辉
杨宗辉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高校党的组织承担着正确领导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使命。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河南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4所、教职工9.6万人、在校生125万人。全省高校共有基层党组织7100多个、党员17.4万人,其中教职工党员近6万人,约占教职工总数的62.5%;学生党员11.4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9.1%。高校党建工作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统领地位十分突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已成为高校党委的共识。近年来,河南高校党委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大跨越、大发展。
1.强化素质,加强班子建设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面向”,强化班子建设,有效提升了党组织在高校的执政能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抓学习促提高。河南高校党委把领导干部的学习提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适应需要为动力,以学以致用为目的,积极打造学习型班子。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上下工夫,实现了党的建设在挑战面前不停步、在机遇面前迈大步的跨越式发展。
面向学校建设和发展,抓机制促团结。河南高校在健全党委领导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健全党委议事制度,规范了议事决策程序和办法。二是认真落实党委集体领导、校长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三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教代会和工会等的监督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面向全体师生员工,抓作风树形象。一是贯彻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在参与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二是坚持领导干部谈话等制度,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三是狠抓廉政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四是力避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巩固了群众基础。
2.狠抓关键,强化干部队伍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突出抓好了“四个环节”。
尊重民意选拔。认真落实“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要求,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多种形式培养。一是扩大校内党校培养面,强化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教育。二是积极开发校外培训资源,通过选送学习等途径加强干部培养。三是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到省外重点大学挂职锻炼,开眼界、理思路、学经验。四是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干部岗位自学。
严格制度管理。一是按照《领导干部加强改善工作作风的若干规定》的要求,抓好处级以上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的落实。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三是按照新任领导干部试用期管理规定,狠抓新任干部试用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的落实。
多个层面考核。各高校党委坚持“重视业绩贡献、突出客观公正”的考核指导思想,建立了多层面的干部考核体系。一是个人述职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看群众对个人的认可度;二是单位总结与单位互评相结合,看单位整体作风和业绩;三是综合比较与领导考评相结合,横向比较,优中推优;四是突出业绩指标,对有突出贡献者免予考评,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
3.突出重点,夯实组织基础
调整、充实、完善,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河南高校党委根据新形势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需求,按照“规范、高效、便捷”的原则,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一是党组织的设置体现了“覆盖面广、便于发挥作用”的特点,教工支部设在教研室,学生支部建在班级。二是党组织按期换届,选好、配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三是认真执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探索实施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确立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建立并实施了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党组织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提供了制度依据。
发展、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党员发展方面,坚持“三早、两抓、一严”的工作模式。“三早”是指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早发现、早选苗、早培养;“两抓”是指狠抓党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党性实践锻炼两个环节,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训;“一严”是指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严把入口关。同时,在党员教育方面,不断创新载体,拓宽渠道,优化效果。一是利用“三会一课”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四是把主题教育活动与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党员教育格局。此外,在党员管理方面,注重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4.创新形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高校都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治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就业上指导”的教育服务体系。
二是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不断加强“两课”建设和教学改革,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形势与政策》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强化时事教育。广泛建立校内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三是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理念,把“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典型引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四是教育氛围日渐浓厚。总结办学历程,凝练大学精神,培养独特的校训、校风和学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开展大学生艺术节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河南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领导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较好执行,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趋规范。但是,政府与高校、党委与行政、行政与学术等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学校行政领导的选用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定位;中层单位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原则性较强,但操作起来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二是干部任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在一些学校,这种民主程序被极端化,出现了群众不按标准打分,而是更多地考虑关系远近,造成分数失真,得分高者不一定有能力的现象。长此以往,造成不良导向,大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持一团和气,谁都不愿得罪人。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待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存在就事论事、强行灌输的现象,影响了效果。
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使他们待遇偏低、出口不畅,导致人心思走、队伍不稳,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高校的廉政建设一定要依靠法制,并在根本问题上进一步下大工夫。
六是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亟待改进。民办高校的聘任制,导致党委领导处在从属地位,甚至形同虚设,党建工作难度较大,需要加大规范力度。
三、面对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为党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要创新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党建工作事关高校工作的全局,要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党员和积极分子为主体,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要完善领导体制,进一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会议、行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保证党委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切实贯彻。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要求,开展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专题培训,切实增强高校领导班子谋划发展、改革创新的能力,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提高高校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着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参与决策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及其形式,逐步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的制度。
四要不断改进工作手段。要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党建工作网站,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体现网络特色、深受师生喜爱的主页和栏目,拓宽工作渠道,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效果。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完善和创新选拔机制。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把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的知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严于律己的奉献精神、勇创一流的开拓精神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条件。要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选举办法,结合学校实际,适时推行直接选举方式,构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
二要加强和改进教育培养机制。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和培养,推进干部培养方式由单一的政治理论培训向综合素质培训转变,由课堂培训为主向课堂培训与实践交流相结合转变。教育和培养的内容要与干部的层次相一致,与干部的需求相吻合,增强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要明确和规范使用机制。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激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党的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同步研究、同步考虑、同步实施、同步检查。
四要探索和完善考核机制。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考核体系,坚持静态绩效与动态发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一要抓住源头,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教育”。要注意大学与中学的衔接,特别要重视对在中学期间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参加过党的基础知识培训、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大学新生进行重点培养。要结合入学教育,大力宣讲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重大意义和入党的条件、程序等,做好引导启发工作,调动学生的政治热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大学生对党的了解,激发大学生对党的情感,强化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意识,从而为高校发展党员提供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要强化教育,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要高度重视提高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设置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他们完整、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政治鉴别力。
三要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建立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坚持和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把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要按照“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组织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的政治核心,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是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要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本着“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一致。要认真落实本科生“支部建在班级”的要求,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要求。要积极探索与专业方向、学科团队相对应建立研究生党支部的新方式,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要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要针对高校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等特点,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活动效果。
三要重视联系和服务群众。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努力构建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网络,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5.搞好宣传和教育,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
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深入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要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强化宗旨教育,进一步深化“为了谁、依靠谁”的认识;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灵魂,进一步深化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认识。
二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要丰富宣传内容,使宣传工作更加鲜活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拓展宣传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规模效应。要做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工作,紧紧围绕就业等社会敏感问题,阐明党的政策,反映政府的工作,把师生的情绪引导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三要搞好理论灌输。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要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要营造文化氛围。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艺演出、竞赛、展览等,让师生在参与中受教育、受感染;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搞好党建基地、党建人文设施等建设,形成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6.实施量化评估,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高校党的建设评估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要更加科学地规范党建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一是评估内容要具体明确。应本着“加强基础、规范工作、突出重点、便于操作和鼓励创新”的原则,制定评估标准;要把形式和内容相结合,注重有效的形式和实质性内容的有机结合;把制度建设与工作落实相结合,既要看制度健全与否,更要看落实的实际效果。
二是评估方法要切合实际。评估工作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切合实际,不搞形式主义。要坚持标准,科学准确,定性分析,量化打分,做到依据扎实,透明度高。要通过组织评估,达到自我总结、自我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是评估过程要依靠群众。高校党建工作的情况,本单位的党员和群众最了解,他们的评价最有实际意义。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要及时将评估结果向高校反馈,褒扬先进,鞭策落后。通过评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作者单位:河南省教育厅组织干部处)
责编: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