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轮驱动”助推内涵建设
2009-04-10马小兵
马小兵
2008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拿下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1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等多个“国字”品牌。此前,学院已拥有了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学校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完全得益于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四轮驱动”战略思想。可以说,“四轮驱动”为学院的内涵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使学院在“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引领、内涵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紧盯市场需求,精心打造特色专业群
学院始终把专业建设放在核心位置,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紧盯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建设了一批办学条件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优先发展市场需求大、举办能力强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大力扶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等新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以现代制造技术类专业为重点,以军工专业为特色,工、管、经相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学院开设的30多个高职专业中,有4个军工特有专业,数控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专业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个专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学院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适应了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了市场调节机制,提高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瞄准职业能力,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学院把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着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导师制”“任务驱动”“实践先导”“讲练结合”等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和车间,融“教、学、做”为一体。数控技术专业围绕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编程两个中心,探索了“实践先导”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据库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推行“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改革,适应了课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电气工程系将PLC、单片机等课程搬到实验室,在实验室授课,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学院还坚持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练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工学结合。
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抓手和载体,学院先后评出了15门院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继《建筑装饰设计》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再度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机械制造基础》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在“以实际设计的原创过程为引导,实现职业能力的构建和提升”,整合20多个实际工程设计的原创,从任务书(或招标书)、设计调研、设计方案到设计施工图纸,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模式,创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体验式、模拟式、交互式的工作场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军工行业优势,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2006年,以河南省国防科工委为主导、以学院为依托、以省内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简称河南国防职教集团)正式成立。学院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别采用“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四业”模式、“招生即招工”的“订单”培养模式、“导师制”等工学结合新模式培养人才。
学院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优势,大力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各系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分别建有机械、建筑、电气、计算机、经济管理等类别的院内实训基地152个,仅学院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就占地1500余平方米,有主要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可同时供4个班的学生进行车工、铣工、刨工等工种的教学实习。院内实训装备与生产现场相近或相同,实训内容和过程均最大限度地接近职业岗位的生产实际,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学院还依托职教集团企业和长期合作企业共建了院外实训基地80多个,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协调能力,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5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专业实训中心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再次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将投入700多万元用于这两个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将融合教学、实训、培训、考核等功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提升“双师”素质,培养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把“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强力实施,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从企业调入或聘请48名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实践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队伍建设年”和“教师培训年”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的办法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和“学历提升工程”。学院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或脱产进行应用课题研究,到生产一线锻炼,增强实践能力。目前,“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
学院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开展“教学名师”选拔、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乐于奉献的名师队伍。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管优秀专家2人,7人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李生平教授、韩全立副教授分别被教育部聘为“高职高专测绘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组专家”,朱吉顶副教授被评为“河南省第四届教学名师”。
学院还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007年,数控技术专业团队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2008年,电气自动化专业继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后再度晋升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近3年来,这个教学团队先后建设了5门精品课程,其中《电工基础》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有27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王煜东老师主编的《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被评为2008年国家级精品教材;这个团队还主持了教育部高职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改项目和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2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4项、国家专利7项。
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精品战略带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特色的十佳职业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责编: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