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集中候选人 民主产生学生干部
2009-04-10周鹍鹏
周鹍鹏
关于“谁当学生干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那就是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所不同的是采取何种方式来确定由谁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产生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任命,由学生管理者(团总支书记或辅导员)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决定由谁来担任学生干部;二是民主选举,由学生根据候选人日常表现投票来决定谁来担任学生干部。前者由学生管理者来决定谁担任学生干部,后者由学生来决定谁担任学生干部。
很多人认为,民主选举的方式比较好,理由是通过任命产生的学生干部通常会围着学生管理者转,对学生管理者负责,而通过直选产生的学生干部则围绕学生转,为学生服务,否则学生就不满意,就失去学生的支持。笔者认为,民主选举学生干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主选举的方式实质上仍然是“相马机制”。只要是“相马”就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没有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就会存在“看走眼”的可能。二是民主选举学生干部依然存在“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悖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表明,利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将产生不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结果。三是民主选出的学生干部有与学生管理者不配合的可能。由于学生干部的决定权在学生手中,一些候选人为了多得选票,可能会刻意讨好投票人而不配合学生管理者。这种可能性虽小,但不能排除它。
尽管任命的方式也是“相马”机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学生管理者在挑选学生干部方面经验更丰富。由于考虑学生管理业绩考核,学生管理者在任命学生干部的时候也有足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学生管理者真正了解的学生数量有限,挑选面比较窄,任命的学生干部有可能缺乏学生支持基础,也缺乏服务同学的意识和动力,因为学生干部的决定权不在学生手里,而在学生管理者手里。
不管是通过任命方式确定学生干部,还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学生干部,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优秀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协助学生管理者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是学生干部产生的形式不同。不能说哪种途径好,哪种途径不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学生干部的产生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方法科学、机会均等。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无论是任命方式,还是民主选举方式,本质上都是“相马”机制,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搭建平等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由“相马”转为“赛马”。笔者所在系采取学生活动“项目制”的方式来发现学生干部候选人,其核心内容是把每一项学生活动都看做一个“项目”来运作。任何学生都有权利提交项目方案,然后系里选择最好的一个方案,给予人、财、物支持,由项目方案提供者独立策划操作这个完整的活动。通过“项目制”运作,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项目制”运作的过程就是“赛马”的过程,也是平等展示自我能力的过程。系里根据学生在“项目制”运作中的表现,来确定学生干部候选人,然后再进行公开竞选,这就是所谓的先“科学集中候选人”,再“民主产生学生干部”。
民主选举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呼声,顺应学生民意更是大势所趋。需要强调的是,在推行学生民主选举学生干部时,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制度设计来确定候选人,同时,要有相应的辅助制度以保障民主选举顺利进行,否则民主选举学生干部可能会走样,偏离民主选举的初衷。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