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国传统跤法中的借力用力原理(上)

2009-04-10李国兴

武当 2009年4期
关键词:右脚左脚本能

李国兴

我国传统跤法在研究人体骨骼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基础上,充分而巧妙地运用了圆轮力、杠杆力和综合之力,总结出各种手法的制动技巧,以及“占轴不占轮”、“借力用力”等重心力学原理及法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传统跤法,就是一部如何运用人体力量的技术学。我们这里仅以传统跤法中的开门跤——“崴桩”为例,从崴桩的进攻型跤绊技术、破解与反攻、套绊(连环)跤绊谈起,着重探讨传统跤法中有关“借力用力”方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这对我们从事传统武学技击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崴桩”,在我国传统跤法中属于大动作的背脸跤术。其特点是以整个右(左)脚为轴,依靠脚的拨挡力崴对方的左(右)脚,使对方向侧前方滚倒的技术。由于崴桩技术手法多变,摔法也颇多,而且能够变化出各种各样的跤法,因此在早年的摔跤界,便有了“摔跤不用崴,有跤不会摆”的说法。此技多用于主动进攻,便于全身用力,摔出来实在,适合在顶架的情况下,由力大灵活的跤手使用。

在下列图示中,黑发黑带,黑鞋者为我方。左手、左脚的运动轨迹用实线表示;右手、右脚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对方倒地的姿势图解省略。

一、崴桩的进攻型跤绊技术:

(一)捅手崴(均以我方右架,对方左架的顶架跤架为例):

1、盖后带崴: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右手闭住对方左臂(图1)。我左手猛然用力向前一捅的同时,左脚迅速背步,借对方犟力向前仆身之际,立即以右脚崴对方的左脚(即以右脚为轴,两脚向左拧钻),上身也随之左转(右胯紧挨着对方左大腿的里侧)的同时,左手用力向左拉袖,右手迅速盖抓对方后带(契)向左横臂挥摆(图2、3),要尽量长腰甩脸。

动作要点:捅袖、横臂要有力,钻脚要狠。

2、揪门崴:

我右手揪抓对方直门,左手闭住对方右臂(图4),右手猛然用力向前一捅的同时,左脚迅速背步,借对方犟力向前仆身之际,疾以右脚崴对方的左脚。我上身随之左转的同时,左手迅速抓握对方右腕向左拉带,右手配合横肘支对方的左臂(图5、6),要尽量长腰甩脸。

动作要点:捅门、支臂有力,钻脚要狠。

5、顶肩崴: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右手闭住对方左臂,左手猛然向前一捅的同时,左脚迅速背步,借对方犟力迎仆欺胸之势,疾以右脚崴对方的左脚。我上身随之左转的同时,向左扭头甩脸,用右肩逼顶对方右肩,左手猛力向左拉袖(图7、8)。

动作要点:捅袖有力,顶肩猛,钻脚狠。

4、夹脖崴:

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右手闭住对方左臂,左手猛然向前用力一捅的同时,左脚背步,借对方犟力向前迎仆欺胸之势,右肘猛然夹住对方的脖颈,上身随之左转,以右脚崴对方左脚的同时,右肘用力拧压其脖颈,左手用力向左拉袖(图9、10)。

动作要点:捅袖、夹脖拧压有力,动作连贯,钻脚要狠。

(二)耘手崴(以我方右架,对方左架的顶架跤架为例):

1、大拿崴:

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右手揪抓对方大领,两手猛然向右一耘横的同时,左脚随之迅速背步,借对方向左反犟之力,以右脚崴对方左脚的同时,左手向左用力拉袖,右手使劲按压其脖颈(图11、12)。

动作要点:耘横有力,背步、钻脚迅猛。

2、小袖崴:

我左手揪抓对方右小袖,右手揪抓对方左小袖,两手猛然向右一耘横的同时,左脚随之迅速背步,借对方向左反犟之力,以右脚崴对方左脚的同时,左手配合用力向左下方拉袖,右手用力提拧,尽量长腰甩脸(图13、14)。

动作要点:耘横有力,背步、钻脚迅猛。

(三)散手崴(以我方右架,对方左架的顶架跤架为例):

倒臂崴:

双方刚一照面,对方伸出左手欲揪抓我之把位,我右手上抬拦挡,左手迅速掐拿对方左大臂,并往怀中带拉(图15、16)。借对方往回夺臂,身体重心右移之机,我左脚迅速背步,右手趁势抠抓对方后带,迅速以右脚崴对方左脚,上身随之左转的同时,两手配合向左猛力提拉(图17)。

动作要点:倒臂快速,钻脚狠,并与两臂的用力协调一致。

我们从以上所介绍的崴桩技术动作中可以看到,在使用崴桩主动进攻对方时,都要先使用捅手、耘手或倒臂手法,这就是传统跤法中的制动技术。

我国传统跤法的技术实施目的,就是在保持自身不倒的基础上摔倒对方。因此,如何保持自身重心的平衡,又如何促使并利用对方身体重心失衡,便成为传统跤法技术的核心所在。

人体是依靠两腿站立来维持平衡的,当人体的重心出现偏移时,人体本身便会产生出本能的自我调节功能。例如,当人体两脚平行站立时,人体的重心线垂直向下,与人体的中心线相吻合,两腿所承受的体重是均衡的。当人体出现前俯后仰,重心偏移到人体的前后时,便会本能地向前迈出或向后撤出一条腿,来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这种在潜意识状态下所产生出来的重心平衡能力,便是人体生理现象的自然调节本能。传统跤法的技术精华,即是如何捕捉并利用这一生理本能。

在传统跤法六十二种类型的进攻性跤绊技术中,有很多诸如捅手、耘手、揿手、于屯手、掖手、散手等制动手法的运用。例如,在捅手崴中,用左手向前用力一捅,便会引发出对方“欺胸迎扑”的生理调节本能。又如,在耘手崴中,向右猛然一耘横,便会引发出对方向左侧的犟力,我即可借用这种生理本能所产生出来的调节力来摔倒对方。由于我所借之力是在对方潜意识状态下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不由自主地所产生出来的本能调节之力,故而被摔者往往稀里糊涂的倒地,却不明白是怎样被摔倒的。

“撒”在传统跤法中算是笨招了,属于一种气力跤绊。但它在凭力气把对方向左侧抡起来之前,也还要先向右侧掳按,引发出对方向左的犟力(图18、19、20),以便借对方的犟力顺轮向左扬撒。在对方两腿悬空后,再翻把将对方扔出去。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制动手法除了能够引发出对方的本能调节力之外,也是实施技术动作的最佳时刻。我们从崴桩的技术动作中可以发现,其背步时的填腰进胯和上手把位的变换,几乎与制动手法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人体在失衡状态下的调节本能,不仅是“借力用力”的生理基础,也是实施跤法技术动作的前提和时机。(待续)

(责任编辑乔汉)

猜你喜欢

右脚左脚本能
阅读理解专练(三)
用道
逆本能
抬不起的左脚
判断:沙滩上的脚印
一的开始
吉米问答秀
脑筋急转弯
卖拖鞋
铁龙炮捶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