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情感、兴趣与技能的培养
2009-04-10赵秀芹
赵秀芹
摘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喜欢和运用语文,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实践中获取学习技能,应当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只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这一价值观,才能展示语文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 兴趣 技能
小学语文,是启迪儿童心智、打开儿童求知心扉的一把钥匙,也是儿童走向知识王国和追求理想人生的基础。学好语文,让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小扎下中华优秀文化的根,是他们赢在人生第一起跑线上的关键。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喜欢语文,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在实践中获取学习的技能,让小学语文充满生命的活力,这不仅是一项教学艺术,而且是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下面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年的体会:
一、激发心理需要,培养真情实感
小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是在对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他们受学校教育手段的刺激, “触景生情”,并逐步懂得语文知识在待人处事、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性作用,产生了向往和追求语文知识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对语文知识的需要就没有学习语文的情感;反过来,有了对语文的情感,就会萌发寻求心理满足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情感,可以探索如下几种方法:
1.自然景观感染法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带学生蹬高远眺,俯瞰家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气势磅礴和高山大河的雄伟壮观,欣赏家乡青绿交映的植物和湖水,还有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建筑;讲述祖先们如何将苍海变桑田的悲壮故事;还可以带他们参观名胜古迹,了解每一处景观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2.优秀作品追读法优秀作品饱含着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激励和崔人奋进的氛围。学生受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就会产生欲罢不能、欲学不休,想一直读下去的心理。
二、感受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知识魅力的同时,在一种好奇心的支配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语文学科当作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就能战胜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
实践证明,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由学习兴趣进而取得了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学习兴趣发挥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反之,学习兴趣水平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就差,而差的成绩又会影响到学习兴趣,这样恶行循环,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信息载体呢?
第斯多惠曾告诫人们:“要努力以自己的整个人格来教学有兴趣!如果你在这方面不属于那些富有天赋的人之列,那么你就要努力尽可能地在这方面臻于完善!” 他主张, “教学有兴趣” 不仅是一门教学艺术,而且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完善我们教育行为的一种追求,贯穿在全部教学活动中。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语文教学,对环境条件特别讲究。学生的思维扩张固然与学习内容的刺激有关,同时也与环境条件的感染有关。语文课堂可设置在大自然中,让情境融入心境,使教学更具活力。像《只拣儿童多处行》、《理想的风筝》等课文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尝试。
2.听故事、看表演,激发兴趣故事和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学习形式,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对索然无味的字、词、句教学,注意力的持续性较差。我们在教学中,把课本内容编成小故事,故事的感染力更能引人入胜。还可排演成小节目,充满趣味的表演能焕发学生的精神。这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有效。
3.设疑提问,激发兴趣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犹如在学生思维的平静水面,激起思维的涟漪,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
三、养成自觉习惯,获取学习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还不是目的,只有掌握学习技能才能探索进入知识王国的途径。技能即能力,是在运用实践知识和经验进行的有目标的活动中慢慢积成的。
如一年级小朋友要学会写汉字,首先要认识汉字的结构、形体以及书写的顺序,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心理学上叫“试练”,试练的过程就是获取技能的过程。
当然,技能还要向高层次发展,那就是“熟练”。“熟练”的形成既能巩固发展已具备的技能,比如从学写字到会写字;又能产生新的技能,比如从会写字到具备书法艺术。试练也好,熟练也好,都需要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休谟曾提醒人们:“能力永远和它的发挥有关。不论这种发挥是现实的或是很可能会实现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尽量让他们手脑并用,让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知识。
记忆是可以在实践中培养的。训练记忆力,重点是制定鲜明的记忆目标和任务,像盲人上楼梯那样,双目失眠前他不知道上自己家的楼梯有多少级数,双目失眠后他能一级不差的记住,因为他不记住就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识记任务和目标,主要记些什么,记到什么程度,使学生心中有数。特别对那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要采取强迫记忆法,要求他们每天记一定数量的内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锻炼记忆能力。
总之,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烈情感、具备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故而进行积极思维和积累、并逐步生成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高雅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大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