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破解校企合作中的校“热”企“冷”之困

2009-04-09虞静东储志军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技能

虞静东 储志军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由于企业与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导致校企合作的程度不深,甚至出现了校“热”企“冷”的尴尬局面。如何破解校“热”企“冷”之困,让校企合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

一、校“热”企“冷”原因分析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是利益相关的两个主体,企业是最终受益者。但是,现实情况是,学校寻求合作的热情往往高于企业,而企业则对合作显得没有耐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目标周期不同。现有的中职学制一般为3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至少2年。学校寻求校企合作的目标一般是2年以后的学生就业及其待遇问题,这与企业的目标期待形成较大差距。企业在产品、技术、市场和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十分迅速,难以预料2年以后甚至3年以后的劳动用工情况,很难与学校达成合作培养技术人才的“订单”。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目标方面的周期性冲突造成双方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这种现象对中小企业而言尤为常见。

(二)利益期待不同。对中职学校而言,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是让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能够有好的就业岗位乃至较高的薪水,并以此拉动学校的办学效益,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但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第一要务,企业向员工提供较低的劳动报酬以降低劳动成本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总觉得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工资过低,企业则认为学校漫天要价,难以达到利益期待的平衡。

(三)技能要求不同。职业学校按照有关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主要向学生提供普遍适用的、基础性的技能培训,并组织学生通过国家劳动技能鉴定而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中职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一般是低端的、通用的。但是,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是能够适应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要求的技术工人,对技能的要求具有多样性、特殊性、高端性等特征。举例来说,职业学校培养的汽车专业学生一般能够掌握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专业技术,对汽车的构造、原理等也有所了解。但对与汽车密切相关的企业来说,不仅涉及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维修等领域,还涉及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包装、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等。每一个领域里都有不同的工种和岗位,每一个岗位又都有特定的技能要求。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总是希望能够招收到顶岗顶用的熟练技术工人,但职业学校提供的毕业生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技能要求。

(四)职业要求不同。职业学校的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纪律、能力、就业素养要求往往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对员工的纪律要求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受企业特有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企业管理文化。一般来说,刚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企业以后总有一个“磨合期”,难以很快适应企业的特色管理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基本定型。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差异,使得企业总觉得中职毕业生与原有员工差距很大,难以管理。

(五)投入预期不同。校企合作的一般形式有企业配合式、企业培训式、企业学校互动式等几种。学校在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工厂的过程中总希望企业能够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实训设施建设与企业要求同步。但是,企业在投人过程中,往往担心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按照合同如期、如数、如约到企业就业,因为中职毕业生跳槽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鉴于这种情况,企业往往就不愿投入,不愿配合,不愿共担风险。一旦劳动力市场饱和时,企业就更不愿意增加培训成本,而更多地选择到人力市场去招聘工人。

(六)培训安排不同。职业学校在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过程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培训或按课程进度培训等方式,培训时间安排相对比较灵活。但是,校企合作以后,企业不能够按照实际培训要求而打乱原有的生产节奏,否则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实际效益带来影响。所以说,企业一般不愿意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到车间参加实训,防止打乱原有的生产节奏和流程。

二、破解校“热”企“冷”的对策

破解“两头不衔接,学校干着急”难题是解决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首要问题。只有在实施过程中,兼顾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利益,寻求最佳平衡点,才能真正打破校企合作的僵局,使得校企双方都能“热”起来。

(一)提供政策支持。尽管校企合作是合作双方的自愿联姻,但没有政府的规范、协调和监督就难以使双方真正履行合同约定。政府应当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政策。按照国家要求,用人单位招聘职工时必须“先培训后就业”。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少企业往往不能严格执行就业准入政策。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真正使就业准人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由于社会分工的纷繁复杂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仅凭一所学校或一家企业难以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及时发布技术工人需求信息,协助学校和企业找准合作培训的“交集”。同时,当校企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政府应当及时进行协调。三是给予奖励扶持。政府应当树立“抓校企合作就是抓经济,抓学生就业就是抓稳定”的观念,加大对校企双方实训教学设施的投入,提供相应的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鼓励校企双方联建、共建或直接由政府“埋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大型实训工场,努力解决校企双方投入预期差异的矛盾。政府对校企合作应该提供必要的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校企深层次合作,协助校企双方破解合作之“困”。四是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条件等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对劳动岗位的需求。政府除了对普遍的、通用的、常见的技术工种进行职业资格认定外,应当与时俱进制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技能鉴定标准,切实改变技能认证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的局面。

(二)制订合作方案。在合作方案制订过程中,校企双方都应当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建立长久的、牢固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的合作方案应当对专业、工种、培养目标、培训方式、培养人数、分配去向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培养目标达成后,企业必须按合同约定安排学生进行对口就业,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三)确定教学计划。职业学校应当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合作确定课程计划和培训要求。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本着灵活、弹性的原则,错开企业生产经营旺季,主动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适时安排企业骨干到学校实训工场进行实践指导。校企双方应彼此关顾对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四)构建制度体系。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期的战略型合作关系,需要有管理制度作保证。这些制度必须对师生的操作过程加以规范,必须对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纪律、生产、生活等加以约束和限制。校企双方派出的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全程跟踪管理,做到工作与学习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指导与学生实践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

(五)共同组织考核。一般来说,企业在录用员工时,对员工的综合素养和技能要求主要由企业自主组织考核。但是,实行校企合作以后,企业不应当只进行终端考核,而应当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加强对所培训学生的过程考核,以避免终端评价的片面性,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六)共建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应当共同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相对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企业应当主动接纳职业学校的教师参与车间的顶岗实践,努力提升中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应当及时派出技术骨干到职业学校实训工场任教。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行业企业的业务尖子、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及时接纳企业派出的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只有校企双方人员互相介入,实现技能型人才的互动,才能真正打造一支过硬的指导教师团队。

(七)资本相互介入。为了真正建立起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共赢”的合作格局,职业学校应当主动吸纳企业的资本和资金,使企业把车间建在学校,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校企双方共建的生产性实习车间应当做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其共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必须要能够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必须紧贴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按投入大小正常进行利益分配。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技能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