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2009-04-09刘克勇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职教大赛技能

刘克勇

一、新一轮江苏职教课程改革走过的历程

新一轮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上一轮“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1996—2005年)为基础展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历程是从2005年底开始的,即以《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颁布为标志。

2006年,我们先后按专业大类成立了10个专业组织。明确了这些专业组织在课程改革方面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2007-2008年,职教课程改革工作重点在宣传、发动、培训。换届后新一届省职教教科研中心组进一步明确了在课程改革方面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即分专业大类制定课程改革指导方案。

2008年暑期,省教育厅、省教科院在太仓启动“1+10培训”活动,即先对各专业大类所有教科研人员、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分10个专业大类分组进行专题培训、研讨。可以说从太仓会议起步,职教课程改革开始进入“实战演习”状态,每个专业大类都有学校开始试验。

2008-2009年,机电、旅游、建筑等部分专业课程改革指导方案陆续出台,为按专业大类推进实施课程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2009年初。省教育厅、省教科院在前一阶段认定两批“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点”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考查、评审,评选认定了47所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在全省确定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和出台各专业大类课改指导方案后,今后一段时间课程改革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课改方案付诸实施,使课程改革走进课堂、走进车间。

二、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制约因素

课程改革工作从“纸上谈兵”向“真刀实枪”过渡还有一个艰难的历程,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

第一缺乏专家引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开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案可以依照。尽管发达国家如德国有完整的职业教育制度,但由于教育体制不同,“双元制”在中国得不到企业的积极响应,所以在课程改革领域往往听不到企业的声音。职业教育专业门类众多,每个专业(工种)的课程改革要求都不一样,过程、目标、指向不尽一致,为此迫切需要分门别类的专业指导。

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改革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重大课题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开发,仅凭一个地区的专业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来统一组织。多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还处在自发的、零星的状态,尤其缺乏国家层面在课程改革方面权威明确的指导意见,专家指导力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一线需要。

第二缺乏骨干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处在教学一线的职业学校广大专业教师,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整体素质远不能满足课程改革需要。一是年龄上青黄不接,职业教育起步阶段的一批专业教师已达退休年龄,目前教学一线岗位上“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近年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二是专业教师企业经历普遍缺乏,对企业需求知之甚少,真正达到“双师”要求的教师很少。在教学一线带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践的“学科带头人”显得尤为短缺。

第三缺乏企业参与。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不明,政府对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监督不力,企业主或企业管理者只是习惯于用人而不管培养人。既然对其未来员工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不闻不问,自然这些企业对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谈不上给予指导。事实上,所谓的“校企合作”目前还只是职业学校的一头热。

第四缺乏典型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职教课程改革在面上推开之前。适时地扶植一批课改典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能给其他学校起示范作用的典型学校实在太少了。经过前几年的探索,有一批学校尤其是起草课改方案的牵头学校有了相对完整的课改计划,但是付诸实施并获得成功的案例极少。省内有一些学校多年来与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合作,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是由于系统总结不够,或者是其典型意义不强,对其他同类学校难以起到示范作用。

三、当前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1必须始终坚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离开了企业关注和参与,只有职业学校一头热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的。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学校起主导作用。职业学校不能寄希望于企业会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而是要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通过主动了解和把握当地经济社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赢得企业对人才培养、对课程改革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当前,无论是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需要,还是职业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都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尤其要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对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每所职业学校都要开展“产业吻合度”专题调研,做好“产业结构分布”与“专业结构分布”的对比调研,在此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学习省政府新近颁布的涉及12大产业的《江苏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从这些宏观政策和各地出台的相应措施中。从具体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船舶、汽车、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纺织、物流、钢铁、新能源等各个产业振兴政策措施中,捕捉到能为本校所设专业调整与振兴带来的机遇。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有更大服务面向、服务空间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船舶、汽车、物流等产业。例如全省15个特色装备产业基地:无锡太阳能装备、南京风电设备、丹阳汽车零部件、扬中电器、阜宁阀门、泰兴机床、宜兴电线电缆、常州家用柴油机、泰州线切割机床、建湖机械、宜兴环保机械、铜山工程机械、苏州精密仪器仪表、昆山模具、扬州压力机床,这些都是我们相关职业学校身边的机会和资源,我们怎能熟视无睹?

2必须始终坚持将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推进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表面上看是两件事,但在实际工作执行过程中又是同一件事,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是同步推进、同体执行的工作任务。本次课改推进会实质上是一个课改培训会。课改本身的过程也是教师培训提高的过程,所以,近年来我们省一直将推进课改与专业师资培训捆绑在一起操作。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师的业绩考核重点就是要看其在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工作中的实绩。即将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相关条文与以往政策相比,在评审条件上更加注重对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告”提出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讲,课程改革工作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对职业学校而言,在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最大、最直接的收获是一批专业教师通过参与课改得到培训和提高。

3必须始终坚持将课程改革与当前重点工作推进相结合

一是与高水平示范性学校创建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众多要素中,课程改革工作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我省确定的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大部分都是创建国家或省高水平示范学校的备选单位,只有扎扎实实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在一批课改实验学校做出成绩的同时,一批示范学校自然也就产生了。

二是与完善职教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相结合,即在课程改革中要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江苏地区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升学和就业兼顾,这并非意味着要推翻职教就业导向的方针,而是更加全面地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这一方面来说,现阶段职业学校要理直气壮地搞好对口单招。当然对口单招制度也要不断完善,招生规模要继续扩大。对口单招中技能这一块还太单一,以后应该由单一技能考核变为复合技能考核,技能考试成绩分布还要拉开。

三是与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相结合。即要处理好技能大赛与平时教学的关系。江苏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能拿第一,首先得益于率先建立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度,这个制度好就好在四个覆盖:覆盖所有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教师、覆盖所有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技能大赛与平时教学的关系。我们已经组织力量编写完成了全国、全省技能大赛部分专业的《大赛分析报告》,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将技能大赛的要求反映到职业学校日常教学中去。《大赛分析报告》将在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中率先实施,通过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最终真正落实到将“技能大赛”、“课改方案”、“教学实际”三者合而为一。

总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确定的方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一定能取得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

猜你喜欢

职教大赛技能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拼技能,享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