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9-04-08韩英
韩 英
[摘要]结合新课改相关理论和个人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本文对“小组合作”的实施原则和具体操作办法、取得的实效以及就此而引发的思考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 实施原则 实施办法 评价机制 反思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从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来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怎样使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懈努力,这都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所思考、探索的问题。如何把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的培养有机地统一,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小环境,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学习,发现“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城区划片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的学生和学生多极化的班级有很大帮助。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
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方法是西方的“合作学习小组模式”和前苏联的合作学习的结合,是把教学融于班级管理的一种探索。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办法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异质同组就是每个组要有好、中、差各个档次,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均衡。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分编代号,如1号为学优生,2、3号中等生,4号为学困生。让学生按4~6人一组,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从而达到小组中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
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调控,遵循以下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性格互补原则、强弱互带原则、自由组合原则。如果班里有倾向明显的“集团”的话,教师一定注意将他们拆开到不同的组。
三、“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
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笔者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ゾ咛遄龇ㄊ:在黑板左侧开辟小组评比栏,内容包括:小组名、周成绩、日成绩。通过学生在每天每节课上的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积极程度等学习各方面,由任课老师在日成绩一栏加分、减分,再由班主任根据该小组在当天德、纪、勤、卫、操方面的表现给小组加分、减分。在加分减分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比如,一号学生回答问题只能得一分,而四号学生回答可得四分,以此类推,为了使本组分数不断上升,势必会促进小组内一、二号学生对三、四号学生的督促、帮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绩,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把小组照片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并让各小组特别是分数落后的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述中,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内,统一了思想,事情的是与非显而易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得以确定,达到了自我教育、团结协作的目的,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在每月月考后,召开总结会,对在本月表现优异的小组邀请他们的家长,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结进取的良好班风,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小组合作”的实施反思
经过笔者班级管理实践,“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1.提高了竞争,使学生更有上进心
个人间、小组间的竞赛,竞赛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观念,逐渐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特别是传统观念中的差生,在管理模式中成为某方向的强者。
2.实施成功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
同质间的竞争,动态整体评价及时反馈使学生处于竞争成功和激励之中,又由于竞争的多样性(大到学习竞争、小到好人好事)更使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表扬、奖励让那些初中孩子经常地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后进生、发展中学生的失败心态、受挫心态得到矫正,大多数学生自信心增强了。
3.提升学生自我责任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中,小组的发展、进步、荣誉和同伴间的相互管理、相互提醒,迫使自制能力不够的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培养自我责任心。
4.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模式实施中,学生更多地看到同伴、特别是组内学困生的作用和自己的长处,让家长更多发现自己子女的发展潜力,逐渐就在学生成长的周围形成一个以成功教育为主、以激励为主的小环境,推动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合作意识,增强班集体合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要想自己所在小组优胜,内部成员必须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这样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并很快转化成对班级的热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成人后也会自动转化成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
班级工作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它基本上能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以学生主动地、有差异地、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它有机地把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信心和成功心态相结合,也体现出新课改的合作、互动、竞争观念,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是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