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教法设计新探

2009-04-08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法语文课

张 峰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语文课 教法 情感因素

语文课堂的精心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核心就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过去学生的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而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具体表现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课堂教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体现主体本位的转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选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必须摆正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这一对主体的位置关系。

就语文课教学而言,不管教学什么内容,选用什么课堂教学模式,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等,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以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端午日》一课为例,以往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自行讲授或是限定若干问题,要求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学习,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主体挤占甚至替代。在老师课堂设计的富有启发思维的多种多样提问中,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切实得到了恢复。老师只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服务者。由于教法设计新颖,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的充分的活动,学生不仅把老师想问的、想讲的教学内容全部解决了,而且充分挖掘和扩充了教材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传统教学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发育,教师其实只是扮演着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致使学生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而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作为导向,它必然引起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更深的关注,也必然启发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再认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优化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形成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这必将推动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显然,教师应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自主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有鉴于此,我们在设计语文教学方法时,要通过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开启思维,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使其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和情感因素的优化

新课程理念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主要维度之一,确立了情感态度教育在教育教学目标中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更应摆在突出位置。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然而,长期以来,现实的课堂教学似乎大多忽略了或淡化了情感培养这一重要内容。情感因素至多作为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认知发展的催化剂和手段。与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乏科学性。对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的聚类分析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情感目标和内容。我们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适于完成认知和技能目标的系统控制论和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这种教学设计主要以“技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方法、媒体等外在的“物”的因素,而对人的价值和情感因素开掘不够。与此相联系,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名目繁多,但基本上都限于书本知识传授这一简单的功能,其实质是关于如何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了的方法体系和固定化了的课堂教学程序,而以学生的情感、意志及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相对缺乏。

新的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容器,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由能力的人。因而,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法设计所指向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教学过程成为既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情感优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新的教材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大胆改革课堂教法设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空间、成长的乐园,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教法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