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原生态数学课堂的思考

2009-04-08秦和平张先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原生态朴素号码

秦和平 张先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在悄然变化,与课改初期相比,多了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了些喧闹、花哨和浮躁,这样的课堂,更接近常态课,更具原生态味道,更利于学生成长。但“自然”是否意味着“倒退”、“真实”是否意味着“随意”、“朴素”是否意味着“平淡”?如何才能追求原生态课堂的神韵,让原生态课堂更精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 “自然”是否意味着“倒退”

原生态课堂注重教学的清新自然,不再生搬硬套课改理论,不再刻意追求教学形式。但部分教师由于对“自然”含义的理解片面,在教学实际中出现了课堂因缺乏新课程理论的支撑而放任自流,甚至倒退到课改前的教学状态。

【课堂再现】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前预习。

2.数的读法。出示例2中的三个数:126、304、500,学生分别试读后,教师归纳数的读法,强调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数的写法。学生试写,教师评价并讲解数的写法。

4.数的组成。学生试说,教师评价并讲解数的组成。

【问题剖析】

学生课前预习了,但教学并未以预习为起点展开;学生先试着读数、写数和说数的组成,但教学并未顺势引导学生探究和归纳数的读、写和组成方法。教学没有了刻意的雕琢和表面的喧闹,但同时也没有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和谐统一,没有了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生动过程,新课程理念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课堂呈现的只是“灌输式”老路的粗糙与呆板。

【教学重建】

先由学生汇报预习所得,这样,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之上;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提炼,教学目标由学生提出,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在探究新知识时,学生会读、会写了,部分学生也能说出数的组成,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很快找准了新知起点;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写,对数的读、写和组成一知半解,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尝试比较中归纳出读、写数的一般方法;在叙述数的组成时,面对学生多种多样的说法,引导学生比较、优化。整个过程,看似一节常规课,但却非常耐人寻味,已知与未知、讲授与探究、多样与优化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处理得十分和谐,课堂上虽然找不到课程理论刻意留下的痕迹,但整节课却因“理念润课细无声”而生气盎然。

原生态课堂的自然并不是教学不作为,更不是简单的退守到课改前的状态,而是融入新课程理念后的返朴归真。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原生态课堂不再刻意修饰和雕琢,而是将理念内化为实践的指南,凸显其内涵和神韵。

二、 “真实”是否意味着“随意”

原生态课堂中,师生的所作所为都应符合学情、真切实在,无须“秀”迹斑斑。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误以为追求教学真实就是在倡导教学随意,导致教材处理、课堂调控等方面随心所欲和缺乏匠心。

【课堂再现】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1.出示问题。有一些零件,其中有1个重一点,你能找出来吗?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呢?

2.实验探究。从9个零件开始实验吧。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填写实验记录的表格。观察实验记录,发现了什么?

3.猜想验证。你能提出什么猜想?生提出猜想:零件个数是3的倍数时,平均分成3份称,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称的次数最少。分组验证:一组验证零件为6个,另一组验证零件为12个。得出“当零件个数是3的倍数时,平均分成3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称的次数最少”这一猜想是对的。

课刚上到这,下课铃响了。

【问题剖析】

这节课中该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教师无底无数;对待被测物体数为9个的策略多样性探究,始终停留在低层次的操作层面,缺少数学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未能形成完整和科学的结论,更未很好地对结论进行归纳和运用。教学尽管十分真实,但也十分低效,主要是教师在课本和课堂面前表现的无所作为。

【教学重建】

从“5测1”和“6测1”等较少的待测零件中找出1个次品的简单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然后,利用活动经验,展开数学思考,体验“9测1”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并由此及彼,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归纳,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性的优化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原生态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对课堂的调控应由学情定。“真实”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和正确解读,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材,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真实”并不意味着对课堂教学的放纵,而更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对课堂实施有效调控和提升。因此,教师将静态的教材还原为生动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水到渠成而富有个性,这正是原生态课堂的魅力源泉。

三、 “朴素”是否意味着“平淡”

原生态课堂摒弃了浮华,使教学具有原生态的朴素美感。课堂上没有俗套的语言、浮华的形式和虚假的手段,有的是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激烈碰撞中荡漾的激情、熠熠生辉的思维火花。这样的课堂耐人寻味,虽绕梁多日,但回味无穷。因此,“朴素”并非“平淡”,而是“平中见奇”。

【课堂再现】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字编码》

1.课前调查。让学生课前调查父母和周围亲朋好友的居民身份证号。

2.认识身份证号。出示教师的身份证,让学生观察上面都有些什么,重点观察身份证号码,是由几位数字组成的,能说出某些数字表示的含义。

3.补充讲解。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身份证号码的组成和含义。

4.学生交流。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身份证号码,小组内说一说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5.尝试编码。学生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并解释、交流。

6.教师小结。教师说明身份证号码的作用及重要性。

【问题剖析】

在这节课上,虽然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小组交流等,但教学波澜不惊,学生兴趣索然。观察老师的身份证,说出身份证号码是由几位数字组成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毫无思考价值;教师详尽地对身份证号码进行补充讲解后,学生再交流收集的身份证号码的含义,仅仅是把课前收集的资料作为巩固练习材料,学生对不同的身份证号码已没有疑问,也就没有交流、碰撞的思维火花;让学生自己编身份证号码,本来是开放性练习,但学生不能表现出发展性、创造性。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课堂并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缺乏挑战性和探索性。原生态课堂是朴素的课堂,但朴素并不意味着平淡甚至平庸。

【教学重建】

1.数学游戏导入。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到的父母的身份证号码,教师迅速判断是父亲的还是母亲的。

2.探究身份证号码的秘密。出示一组身份证号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了解前6位表示地区码,第7~14位表示出生码。教师接着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429004197710150315,具体说明每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重点说明校验码为0~9或X,然后讨论:为什么校验码10不写成10而写成X?

3.重、难点辩论。其中一个身份证中的19830325表示什么?3月出生,在身份证编码中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写成03?

4.创新尝试。在发展变化中,身份证号码里还可能加入哪些信息?

5.学生设计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解释交流。

6.交流身份证号码的作用及重要性。

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初“你说我猜”的游戏,学生由惊奇到疑惑,激发了学生探究身份证号“秘密”的欲望;观察一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初步探究身份证号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信息;教师补充讲解后,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比较中质疑,让学生体验身份证号位数的稳定性;在讨论发展变化后可能出现的身份证号中,让学生体验身份证编码的发展性和科学性;让学生自主编身份证号,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调控,充分尊重了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索与创新。

万物莫能与朴素争美。原生态课堂不浓艳、不华丽、不奢侈、不浮夸,质朴无华,淡雅大方,好似出水芙蓉。追求原生态课堂的特质,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原生态课堂的精彩,源于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真领会和灵活运用,源于教师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和整体把握,源于教师对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恰当引导。有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原生态课堂会更具内涵,更有神韵。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原生态朴素号码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关于华为软交换号码甄别的一些认识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朴素的魅力
我爱我班之错误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