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学生的就餐管理

2009-04-08李自天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现象同学学校

李自天 李 真

随着“民工潮”不断壮大,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小学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作为寄宿制学校中的一所优秀学校,我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着重对学生以“行为十文明”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文明就餐”即为其中一项。

一、 困惑:大半盆的剩余饭菜!

现象1:

午饭后,二楼餐厅。学生纷纷把自己的剩余饭菜倒入学校规定的饭桶,三四个桶不一会儿就装满了。饭桶中,白花花的米粒在菜汤、菜中失去了光泽,见了让人倒胃口。

现象2:

午餐。我们班学生依次入座后,就三三两两端起餐盘,走向加菜处减菜。回到教室,我作了统计,减了两份菜的同学有20多人,其中有两名同学一份菜都没吃,只吃些了米饭,喝了几口菜汤!

现象3:

午餐。孩子们吃的是红烧鱼、白菜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就餐前,我对学生说,今天有一样菜没吃的扣2分,吃而没吃完的扣1分。可是仍然还有很多同学吃不完。于是,我便问了学生A(男孩)不吃鱼的原因,他说他在家里从来不吃鱼。我又走向一个三份菜几乎都没吃的学生B(女孩),我问她大白菜、西红柿一类的菜在家吃不吃?她说吃啊。我问她为什么在学校就不吃了呢?她说不想吃,一点也不饿。

这一系列的现象使我困惑,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促使我沉思,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 分析:呈现的问题与矫正的对策

经历了沉思的痛苦后,笔者意识到学生就餐时剩余饭菜过多,跟社会、家庭、学校都有关系。笔者将其归纳为习惯性浪费、习惯性挑食、生物钟紊乱等,并针对不同的现象,对学生或进行专项疏导或综合治理。

1.习惯性浪费

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及时、不得力,也可能是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插秧、锄草一类的劳动,使得他们不知道粮食里究竟包含着多少辛苦。因此,这些学生剩了馒头、剩了米饭也不以为然,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

班会上,我让学生回忆“千层糕”概念。再给学生算账:一份饭作500粒计算,每株稻子结25粒算,得需要20棵稻子,这20棵稻子拿在手里就是一撮;而这一份米饭能吃到口中,经过灌溉、插秧、施肥、除草、除虫、收割、打谷等等,多少的工序!我建议孩子休息日到田地里帮助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劳动者的辛苦,体验粮食是劳动的结晶。

2.习惯性挑食

学生在家即有挑食现象,到学校则变得更加明显了。学生不吃某些菜,如从不吃鱼,即为“习惯性挑食”。笔者认为,挑食跟家庭、学校都不无关系。家庭的温情是学生挑食的温床,学校的程式化的菜谱则是学生挑食“不可避免的程式化遭遇”。

上文“现象3”中学生A从不吃鱼的现象在其他学生身上也有类似的反映,其他同学除了有不吃鱼的,不吃的还有芹菜、土豆、辣椒、豆腐、豆芽、萝卜、凉皮、猪肉、虾仁、鸡肉、鸡蛋、肉丸等。

统计的结果让我觉得事情非常棘手,面对这“众犯”,我没有草率处理,更没有“怒气冲天”,我这样提醒学生:馒头、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消化液、唾液酶作用下分解成人体必需的葡萄糖和热量,使人不再感到饥饿和寒冷;各种肉类含有蛋白质,蔬菜中含有各类维生素,所以每天也应摄入一定量的肉类、豆类、牛奶等,以供身体成长之需,为了长好身体,我们必须按照菜谱、均衡饮食。

3.生物钟紊乱及其他原因

很多学生家长没有稳定的工作,因此学生没有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其在学校的就餐。经调查和处理发现,上文现象3中的学生B不想吃饭和该生家里吃饭的不按时相关。另有部分学生零花钱较多,有太多的零食,也是学生不能吃好饭的一大隐患。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家尽量按时吃饭,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

针对学生就餐时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进行综合治理。笔者对学生文明就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把饼、米饭、自己喜欢吃的菜全部吃完,并保证桌面与地面的整洁。其次,实行 “桌长负责制”。评比哪个小组就餐时比较安静、哪个小组餐桌与地面最干净、哪个小组剩的饭菜最少。用评比促使学生努力做得更好。再次,在与学生同时就餐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要求,老师为学生做好表率。

三、 实施:具体规定与学生的自我教育

针对学生就餐中的浪费和挑食、偏食等问题,根据学校的规定,结合本班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笔者对本班学生提出如下规定。

1.中午饭、菜必须得吃完,辣椒、肥肉除外;汤每人都得喝一些。如有特殊情况,如,生病了,不能吃的菜在和老师说明后,可与别人的菜交换着吃,但绝不可浪费。

2.早、晚两顿饭,男生每人吃饼至少3片,女生每人至少2片;男女生每人喝汤(饭)1碗;3人2份菜,剩余凉菜不超过四分之一,热菜必须吃完。

3.每次吃完饭菜后,按值日表有序端餐盘,整理餐桌。每天每桌两名同学值日,要进行合理分工。

执行规定的过程中,为了规范学生行为,制定一些奖惩是有必要的,虽然在短时间内会有效果,但根本上还要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为主。

一个月下来,有90℅以上的学生在一大周11天中都能自觉地把饭、菜吃完,说明大部分学生能稳定地“适量饮食”、“均衡饮食”,笔者的文明就餐的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有4~5个同学偶尔有轻微的浪费或挑食、偏食现象,这反映了习惯养成中许多因素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四、 反思:就餐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素质,帮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餐管理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不同学龄段的孩子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对自己在学校中的角色,对老师角色的看法不尽相同,年级愈低,对老师的观点的认同越高;反之,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会越来越关注同学的观点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幼小,需要多鼓励、表扬,更是一种正确的育人策略。

2.把各条规范细化为明了的规定,在不断强化学生遵守规定的过程中,逐步把学校的规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行为要求,直至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

事实上,转化一种坏习惯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一定次数的反复。案例中还有4~5个同学还偶尔有轻微的浪费或挑食、偏食现象,这也说明了改变一种错误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师者更应耐心地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当全班同学大多数做不到或故意违反班级具体某条规定时,有可能是这条规定不符合本班级现阶段的情况,师者就需要反思,有必要进行局部调整或重新制定。

3.让学生心中装有“崇高的理想”,让学生乐意做自己“应当”做的事,勇于挑战困难的事,从而成为好学生。

对孩子进行文明就餐教育时,需要和孩子讲清楚均衡饮食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在值日中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在克服困难中形成高尚的品质;在当好角色、遵守规定中提高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

其实,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有心与用心。所以,所有的细节教育最大的源动力就是有心、用心加上必不可少的爱心。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有太阳”。因此,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就必定能挖掘出教育细节,做好教育的细节工作。就餐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只有耐心教育并运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华.论教学规范的习俗化.教育科学研究,2006(8).

[2]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3] 高德胜.论道德教育的城市化遭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现象同学学校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