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编辑学研究热点述要

2009-04-07祝移民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规律概念素质

任 辉 祝移民

[摘 要]综述了2008年编辑学领域研究情况,该年度编辑学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编辑学的性质、编辑基本规律、编辑概念的缘起及本质、编辑素质提升、编辑学科建设、学报编辑学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2008年;编辑学;编辑规律;编辑素质;编辑出版教育;学报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1-0101-04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任 辉(1963-),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祝移民(1965-),

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学报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

2008年又有相当数量的编辑学研究论文发表,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搜索,以“编辑学”为关键词搜索有200余篇,以“编辑”一词搜索有数千篇。内容关于编辑学性质、编辑学研究范围及方法、编辑本质界说、编辑素质、编辑规律、编辑学学科建设、学报编辑以及编辑史编辑家等等,从笔者搜集的资料来看,2008年编辑学研究成果数量不如上年,研究者的视点集中在编辑学性质、提升编辑素质、高层次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和学报编辑研究上。

一、关于编辑学的性质、编辑的起源及本质界说

关于编辑学的概念,争论了许多年,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蔡克难认为,编辑学理论大致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两部分,编辑学最终是要为指导编辑实践服务的,因此编辑学应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学基础理论一定处处与现实紧扣, 时时与编辑实践直接相关, 编辑学基础理论并不一定能够直接指导编辑活动的具体操作。在这一点上, 有关的理论研究一开始就应当将对“ 编辑术”与“编辑学”的研究区分开来[1]。邵益文认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结合说”与“应用学科说”,两者相接近,因为应用学科也要研究理论,探索有关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规律,并使它上升为理论原理,再用以指导实践。所以说,“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或“应用学科”,比较符合编辑学这一学科的实际。因为研究编辑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指导编辑实践,使编辑工作科学化,有规律可循[2]。

“编辑”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南史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筐盈满”。这里所说的编辑二字,是指对手抄本的补充校正,也带有整理的意思。此外,关于编辑起源学者还有“殷商说”(甲骨文中有“编”字,甲骨文书有版式)、“春秋说”(孔子有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五代北宋说”(有了出版才有编辑)等学说。邵益文认为,编辑活动既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如何确定编辑活动的起源,应有这样几点:(1)必须要拥有“收集整理材料”这种起码的编辑实践。(2)进行编辑活动时应有一定的目的和主张。(3)以上两项必须有史书的明确记载[2]。根据上述3条,邵益文倾向于“春秋说”。关于编辑的起源及本质属性,学界一直在争论,尤其是后者更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编辑学家争论的焦点和攻坚的目标。李景和认为,编辑概念是构建编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概念,它是编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编辑概念的形成有3个基础,一是以客观存在的编辑行为为物质基础;二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为理论基础;三是以研究者运用辩证思维对编辑行为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实践基础。”[3]经过从分析现实的编辑行为上升到抽取编辑本质属性和由全面深刻把握编辑本质上升到构建编辑概念两个过程,才能构建统一的编辑概念。他认为,现行的编辑概念有些停留在对现代编辑行为进行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描述,有些停留在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阶段,尚未进入从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的辩证思维阶段。当前,对编辑行为本质的界说,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研究者的思维方法起着关键作用。构建编辑行为本体—编辑行为本质—编辑概念相一致的辨证思维框架,切实把握编辑行为的本体,全面深入分析编辑行为的本质,才能建立真实的编辑概念,以促进编辑概念的相对统一[4]。

二、关于编辑基本规律

张积玉、杨舒丹把近20年来我国编辑规律研究作了详细的梳理,分别从“质的规定性”、“矛盾关系”、“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等三个角度归纳,认为探讨编辑活动的规律,应从编辑活动的外部规律——编辑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关系和编辑活动内部规律——编辑劳动的过程、编辑产品的规范、编辑主体的素质等两个方面进行考察[5]。田文波着重从哲学的视角对编辑活动规律进行了辩证地认识, 同时, 也从思辨的角度将编辑规律做了粗浅的表述。他认为编辑活动的规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编辑活动跟编辑活动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种关系形成了编辑活动的外部规律, 也可以说是编辑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关的普遍规律;第二种是编辑活动内部所特有的矛盾运动的规律。编辑活动的内部特殊规律也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6]。

三、关于编辑工作导向性问题

编辑学研究的是一种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编辑工作,是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社会学说,它必须讲方向、讲原则[2]。有正确导向的编辑活动是能够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刘向红从“编辑的本质”、“编辑的作用”、“编辑的过程”和“编辑的创新”等方面分析了编辑活动与社会和谐互动的本质内涵,认为编辑通过对最先进的科学思想信息的选择、聚集、精化,充分发挥传播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就能最有效地促成受众世界观的形成与方法论的改变[7]。禤胜修认为编辑传播具有选择和被选择性,若要发挥编辑活动的主导性,就必须融洽编者-作者-读者的关系,采取以质量和特色吸引作者和读者,以情怀和理

念凝聚作者和读者,以热诚和周到服务作者和读者的编辑策略[8]。

四、关于编辑素质提升

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编辑人员毫无疑问是出版业务的骨干力量。因此,关于编辑素质的讨论一直持续不绝,随着e时代的到来,编辑素质的研讨已上升为对提升编辑素质上。2008年关于编辑素质的探讨还表现出细分类别。陶范认为,21世纪科技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呈现出三足图钉型的结构特征。其知识结构由三维构成,即专、博、新三者的有机组合。专是指精深的专业知识,博是指广博的基础知识,新是指处于前沿地带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将“新”从专和博中分离出来,是因为“新”决定着编辑知识结构的优化程度和新颖化程度,必须予以特别强调[9]。张永军从学术编辑角度对编辑素质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补充,认为编辑具有的基本素质中还应具备学术专业素质,“作为一个称职的高校学报编辑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学术成就评审能力”在专业素质上要提高英语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综合素质[10]。意识是思想在行为中的一种真实表现,王培华以编辑意识的培育为论题论述了意识对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他认为,编辑意识是期刊的编辑工作者在编辑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的集中反映,其感觉、思维、心理、心态、行为作用在期刊出版前后的整个过程之中,一本印出的期刊,可以说是编辑意识的产物[11]。他指出,编辑意识主要包括职业意识、学习意识、法律意识、规范意识、伦理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等等。编辑应当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认真磨砺和养成这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廖和平、李辉认为,科技期刊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科技发展的需要。而科技期刊创新则依赖于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编辑人员一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要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三是要掌握信息技能,善于融合信息[12]。谷德润以“编辑学者化”还是“学者编辑化”争论切题,对编辑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编辑学者化”之说似是而非,采其说的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把编辑所应具备的编辑学知识等同于了编辑学。他认为编辑具备的编辑学知识,应该是编辑学下的一个应用分支——“编辑术”——抽取于编辑学的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不是指已经列入我国学科设置序列二级学科的“编辑出版学”[13]。张增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更高及长远角度对编辑进行了考量,提出了大编辑的概念,认为多媒体复合型的编辑成为编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因不同媒体分割带来的编辑资源浪费现象不容忽视,编辑资源亟待整合。因此,大编辑观的提出是整合编辑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编辑资源整合的科学理念[14]。大编辑概念的提出,给编辑素质扩展了新的内涵。

猜你喜欢

规律概念素质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幾樣概念店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巧解规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