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地域文化研究的创新力作
2009-04-07郑春元刘玉敏
郑春元 刘玉敏
[摘 要]《汉水文化论纲》是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它选题的价值大,学术品位高,对汉水文化进行了迄今最全面、充分的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全方位透视汉水文化,做到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富于理论创新,新见迭出,具有语言优美、可读性强等诸多优点。
[关键词]汉水文化;选题价值;学术品位;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理论创新;可读性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1-0087-03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郑春元(1949-),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刘玉敏(1958-),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俗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包含一方文化,各地民众创造了当地文化,文化也创造了各地的人。文化在历史上、在人们生活中发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的地域文化研究出现了繁荣局面,也出版了一批地域文化专著,这些著作中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思想启示意义的著作不多。人们希望有理论深度有思想启示意义的地域文化研究著作出现,最近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潘世东教授的《汉水文化论纲》是一部重量级学术研究力作,全书64万字,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选题价值大,学术品位高
作者选择汉水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选到了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好选题,一个全新的具有开创
意义的选题。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汉江的形成比长江黄河要早7亿年。汉水流域是我国四大流域之一,流域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577公里,汉水流经陕西、湖北两省,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相当于日本面积的46%。这个流域积淀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汉水流域留下了中华民族先哲及历代杰出人物奋斗跋涉的足迹,刘邦、刘秀、诸葛亮等都在此建立过非凡的业绩。从秦汉时起,汉水文化便层层积淀更加深厚,逐渐形成汉水——汉中——汉朝——汉文化——汉学[1]。汉水文化所包含的区域文化就有汉中文化、洛商文化、房陵文化、南阳文化、襄阳文化、荆州文化、汉派文化等;从历史角度再分,有三国文化,诸葛亮文化等;汉水文化又整合了巴蜀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汉水文化把民间文化、宗教文化、皇家文化进行融合交汇[2]。因此汉水文化是高密度的文化。汉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对汉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汉水流域,它有强大的辐射力,正如有专家所言,为什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称之为“汉族”,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语言要称为“汉语”,为什么中国文字要称为“汉字”,为什么习俗中要称男人为“汉子”,为什么天上的银河要被称为“天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词语与汉水文化的某种联系,看出汉水文化的巨大影响。但一个时期以来,汉水文化研究并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只有较少的研究者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潘世东教授选择这一选题,用近10年的时间,对汉水文化进行开掘梳理,进行全面阐释,他的这一选题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他的《汉水文化论纲》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五彩缤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空白[2]2。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华夏总体文化的根基和支撑点,对研究其他地域的文化也有相当的启示意义。这一选题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对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是一部高品位的学术著作。
二、对汉水文化做了迄今最为全面、最为充分的研究
《汉水文化论纲》学术视野广阔,内容详瞻宏富,涵盖面广,对汉水文化采用多维的视角切入,对汉水文化第一次进行全景式扫描,文本阅释丰富,对汉水文化进行第一次全面、深入、全新的探索。关于《汉水文化论纲》的这一特点,东方著名美学家邱紫华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讲得最为精彩;他说:“《汉水文化论纲》是从以下六个层面对汉水文化着重进行宏观、系统的扫描和解剖的:第一,从史的角度,揭示了汉水流域的‘四古特性:古老的大江、古老的生命遗存、古老的人类与民族、古老的方国。第二,从文化类型的角度,描述了汉水文化的主要类型: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旅交通文化、科技文化等。第三,从文化地理
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汉水文化的代表性结丛:汉中文化、商洛文化、房陵文化、南阳文化、襄阳文化、荆州文化、汉派文化。第四,从特色文化的角度,着重探讨并剖析了汉水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流域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孝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黑暗传》史诗文化。第五,从精神特质的角度,着重探讨剖析了汉水文化的特征、汉水文化的精神。第六,运用单点透视的方法,对汉水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质点(四个个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剖:汉水流域丧歌、汉水流域“寄死窑”、桃花源求真、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纵观全书,《汉水文化论纲》一书遍涉大文化所涵括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代表人物等方面,沿波逐流,钩沉披隐,学术视野既开放又雄阔;溯古及今,由点到面,且始终注意了点、线、面的结合,其内在逻辑勾连清晰紧密,既显出大开大合的泼辣的学术思维,又不乏文化著作必需的质朴和厚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实现了史的严谨和论的犀利水乳交融,诗的灵动和思的活泼相映成趣。”[3]3邱紫华教授对《汉水文化论纲》研究的全面性深入性的特点的概括是相当准确的。
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全方位透视汉水文化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除运用历史的方法之外,还综合运用了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神话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如用哲学观点来解读“寄死窑”所昭示的种种死亡观,用政治学的观点来描述“三国文化”中的政治智慧,如形势分析、政治预测、处理君臣关系、治吏理民、外交羁縻、军政大事决策等诸方面内容;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汉水文化各种类型,代表事相、文化形态、文化精神。用神话学的方法解析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汉水流域各地的民间风俗,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汉水文化的起源、积累、变化发展的过程,及文化的分布状况。从文化地理学来研究汉水流域的文化景观、环境的文化评价,作者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对汉水文化进行多角度透视,有哲学解读又有历史的文化考证,有社会学的原理分析,作者的这些解读阐释抓住事物的本质、阐述有深度,分析透彻,使读者对汉水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学术功力的扎实。
四、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作者对汉水文化的研究既有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结合得恰到好处,对汉水文化精神的宏观概括是高屋建瓴,如作者将汉水文化的特征概括为四点:“一、开放性和广适性;二、持久性和变化性;三、丰富性和生长性;四、过渡性和和谐性。”将“汉水文化精神”概括为六点:“一、首创首发、敢为人先的精神;二、国家至上,勇赴困难的爱国精神,三、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四、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五、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六、独立求真、不懈探索的精神。”[4]636这些概括立论坚实,准确到位,使人眼目一新,令人信服,很有说服力。该书在对汉水文化个案解析方面(即微观研究方面)也极有功力,对其内涵挖掘得相当深。如该书以非常有力的证据,层层推导,论证了《黑暗传》为“汉民族神话史诗”,并从多视角探测《黑暗传》的文化底蕴,得出结论是:1.葫芦神话原型的保存和异延;2.以道教为主的佛道宗教意识的杂糅;3.雅俗共赏的文化底蕴;4.巫史浑融、思幻交织的文化特质;5. 原始思维与暮世遗韵的媾和。[4]589这种对汉水文化个案内涵的深层次探索,处处有思想的闪光,给人以深刻启迪。
五、富于理论创新,新见迭出
本书的作者勇于承担人文知识分子的使命,对汉水文化这一大课题,承担起思想者和阐释者的社会角色,完成了全面研究汉水文化的拓荒之作。作者的深邃独到的学术眼光,所论大都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新见。其表现之一,书中论及汉水流域的文化结丛对每一处文化的特质概括都提出新见:如概括“房陵文化的特点”为“1.以神农文化为核心的上古系列神话传说是房陵文化的根基;2.诗经文化渊源流长;3.流放文化是房陵最具特色的文化。”对汉水流域三国文化的特征的概括是1.三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观,充分反映了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2.三国文化有着广泛的民众性,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心理;3.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是三国文化突出的外观的印象;4.三国文化的突出魅力在于它的尚智性,表现为崇尚智谋,智慧至上的价值判断取向。”[4]512-518这些概括都能抓住每处文化的核心,文化的特色,这些观点都是作者心血的凝聚,给人深刻的启迪,使全书有多个闪光点,如上面所谈及对三国英雄文化的概括,很能抓住英雄特质,农业社会中一般民众都有“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浓重乡土 情蕴”[5],都 希望终守田园,三国中的英雄没有这种心理,诸葛亮、关羽、张飞都远离乡土,很有开拓精神,他们在荆州奋斗,建功立业,开创新天地,作者对三国英雄文化的总结概括,很有见地。书中的系列新见表现之二是对汉水文化代表事相的文化解析。提出许多新观点。如解析“九头鸟”的文化内涵。“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全国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民谣,其意丰富而含混,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准确概括其含义。过去也有多人撰文解释此民谣,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此书作者对其文化内涵作了全新解读,其要义为:“九头鸟事实上一是由凤鸟扭曲而来,二是文字和文化上的异延,三是源于历史误会,四是源于历史仇恨及惧楚恐楚的心理。”[4]456-460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再有书中《对“寄死窑”之历史文化哲学解读》一文,提出:1.寄死窑昭示的是一种最朴素、最古老的死亡观;是一种最自然、最理性的死亡观;是一种最世俗、也最崇高的死亡观[4]651。用系列新观点来解释一个个文化之谜,见出此书内容的深刻性和独到性,此书的有些章节在出版前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过,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六、语言优美,可读性强
《汉水文化论纲》的语言风格是平实见长,严谨、简洁、于平实见文采。避免一般理论著作的艰深难读,努力做到形象思维与理论抽象相结合,做到深刻的理论阐述与丰富文采的完美结合。使该书不仅有理论深度同时又富有感染力,文笔很有情致。严谨中含诗情,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作者原来主要研究文学,出版过多部文学研究专著,文学功底很深,文字功夫很强,说理的文字严谨,深奥而不艰涩。作者有敏锐的审美体验及审美感悟能力。阐述汉水文化中文学艺术的部分语言文采斐然,富有诗意,增强此书的可读性,读这样一部60多万字的煌煌大著,不会感到枯躁,而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读该书优美的语言也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梁中效.试论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特征[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2):4.
[2]明安生.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18.
[3]邱紫华.汉水文化论纲序[M]//潘世东.汉水文化论纲,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4]潘世东.汉水文化论纲[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5]王 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45.
On the Summary of Han River Culture by PAN Shi-dong
ZHENG Chun-yuan1, LIU Yu-min2
(1.Editorial Department,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2.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The Summary of Han River Culture by PAN Shi-dong is up to now the most comprehensive work on the Han River Culture. This book gives an all-round perspective of the local culture with original ideas and is reading-worthy.
Key words: the Han River Culture; value of the theme; academic taste; integrity of micro and macro studies; innovation; reading-wor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