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占荣:始终牢记铁的纪律

2009-04-06

人民交通 2009年7期
关键词:铁的纪律李师傅学车

刘 勇

谦虚朴实,优秀退伍兵

屋内走出一位老者,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抖擞、步履轻盈,落座后他问记者:“你看我有多大岁数了?”记者实话实说:“我看您60来岁吧?”“73了!要真60来岁,那我可要谢天谢地了。”李占荣师傅笑着说。

接来下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李师傅之所以身板这么好,都是年轻的时候当兵锻炼出来的。1962年,李占荣应征入伍,加入北京市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由于他勤奋刻苦、做事积极,很快就被选为教官负责训练新兵。现在,他对以前带过的新兵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说出他们老家是哪儿的,简直就是如数家珍,话语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和对昔日时光的怀念。1965年,李占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被评选为优秀党员。记者要求他讲述一些当年的先进事迹,李师傅摆摆手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嘛!当时就是一个劲地想把工作做好,也没想什么先进不先进。再说时间过去太久了,以前的事都记不清了。”李师傅的谦虚和朴实令人感动。

复员后,李师傅被分配到当时的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开始了职业司机的生涯。他先是从最初的二轮摩托学起,然后是三轮摩托车、北京130货车、大客车,几乎所有的类型他都学过。李占荣从1972年开始开车到1996年退休,24年的驾驶之路可谓走得坎坷,但24年来,他小心翼翼驾驶、勤勤恳恳养车,从来没出过任何大小事故。“这部得归功于我那段当兵的经历,在部队上,我磨炼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严格遵守纪律的意识。无论什么事,只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就没有做不好的!”李占荣对记者说。

勤奋刻苦,铁杵磨成针

在那个年代,学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那时学车不像现在部去驾校,那个年代也没有驾校,学车部是跟着本单位的老司机学,在人家有空的时候虚心请教,认真看师傅的操作方法,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靠自己琢磨、自己钻研。这比现在驾校老师手把手的一对一的教学要难得多。再者,大多数单位那时还没有汽车,没有汽车就没有司机师傅,学车就更无从谈起了。

“师傅下班了,我就自己研究车的构造;师傅开车的时候,有机会我就钻进驾驶室认真地看他怎么开;等学了一段时间能上路了,我就利用下班时间多练习。几个月之后,我就能熟练驾驶了。现在想想,那时候就是有一种闯劲。常听老人们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觉得挺有道理,做起事来就格外卖力,所以我很庆幸那时候的刻苦。勤学苦练出成绩,良好的驾驶技术就是那时练出来的,这就是后来二十几年安全行车的基础和保证。”李师傅说。

上世纪70年代的车车况还是比较差的,驾驶起来毫无舒适性可言。但是,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司机也是一种光荣,人们都说拿听诊器的、握方向盘的最吃香,可见那时的司机是很让人羡慕的。但是,哪个行当都有哪个行当的难处,看似让人羡慕的职业背后也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回忆起当年刚开始开车的情景。李师傅动情地对记者说:“司机是一个很辛苦的工种,尤其是以前的司机,一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是很受罪的。夏天驾驶室里热得和蒸笼一般,开着窗户吹进来的都是热风;冬天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往车里灌,手脚很快就被冻得不听使唤了;赶上任务重,晚上加夜班,有时候困得厉害,只能强打精神,等完成了任务已经很晚了,有时候干脆就顺势在车里睡着了。每当这时候,真想明天就不干了!可等冷静下来想想,什么行业不辛苦呢?每个行业都是在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还害怕什么辛苦呢!”

总结经验,安全伴一生

开车是一件看似简单门道却又很多的事情,挂挡、停车、超车……表面上看都是如此,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驾驶动作,每个司机的理解和操作方法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都是一个驾校出来的,有的司机三天两头出事,有的司机却能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原因。记者问李师傅:“24年的驾驶经验,您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慢点开!”李师傅脱口而出。“我们常说‘一看二慢三通过,这个‘慢字很重要。开车造成不要贪快,要中速行驶,礼让别人先行。有时候为什么远郊的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要大于近郊区,而近效区又大于市区呢?就是因为在效区行车时,司机容易开快车,容易大意,一旦发生事故就是毁灭性的。我的经验是,不管是在人少车少的郊区还是在人多车多的市内,一定要中速行车,贪图开快车是非常危险的。”

李师傅给记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次险情。有一次,李师傅拉货去通县。那时的通县还很落后,到处部是坑洼不平的泥路。并不宽敞的土路上很少有车辆通行,只能见到三三两两骑车的人。按照常理,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把车速开快些,早点把货送到就可以早点下班。可是常年形成的良好习惯告诉李师傅不能这么做。当他以一个比较适中的速度往前行驶时,突然听到一声喊叫,接着一个骑车人应声倒下,李师傅下意识地一脚踩下刹车,等他下车察看时,眼前的情景不禁惊出了他一身冷汗。只见在他车前轮胎旁边躺着一个人,头部离右边的轮胎也就10厘米,地上躺着的人好在只是受了惊吓,没有受伤。李师傅看到这人的身后有块大石头,骑车人就是没注意压上了石头而摔了下来。李师傅说这件事让他常常心有余悸,想起来就后怕,如果当时车速再快点,很可能就会撞到骑车人,后果不敢想象。

李师傅接着对记者介绍了自己的驾驶经验。他说:“过火车交叉口时也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紧跟着前车一起过路口,一定要等到前车完全通过以后再通过,如果跟着前车太近,万一他坏在路口,那可是进退两难了,这时候只能使自己陷入被动;超车也要注意,不要一看到前面的车慢就马上超他,这时候要知道,很可能是前车的前方有情况,也就是说前车速度慢都是有原因的,不可盲目超越;跑长途的司机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长途行驶经历的车、人多种多样,有的司机素质不高,千万不能和他人斗气,开车时忍让些、宽容些对谁都有好处;冬天下雪的时候,在路上不能急刹车,还是那句话,慢速行驶好处多,保证安全还省油;夏季开车就是防止打瞌睡,只要一上车,就得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所以平时一定要休息好。实在困得不行的时候,干脆就停车休息会吧!有一次我开车就睡着了。车一颠簸我一个激灵就醒了,当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周围没有车辆和行人;车速也比较慢,车子压在路边的路牙子上造成颠簸颠醒了我,如此看来,是不是慢速行车好处很多?”

李占荣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刚才说回都是开车时需要注意的,其实,平时不开车时也有些注意事项。首先是司机得多锻炼身体,毕竟这个行业是比较考验体力的;再者就是保证休息好,有机会的话,中午最好补个小觉,往往睡上一会儿,一下午都不会犯困;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勤于保养车辆,多检查、多动手,把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之中,这能避免很多麻烦,要是车子夏天或冬天坏在路上,那得多闹心呀!每天检查车辆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是我自己立的一个纪律,我开车的那些年,我一直坚持这么

做,从来没有松懈过。”

铁的纪律,军旅的延续

尽管以前的种种事迹李师傅不愿意多谈,但记者还是从他女儿那里听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事情虽小,却能看出这位老党员的为人。1993年,李师傅被调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班车,每周周日休息一天,平时则接送院里的职工们上下班,由于职工们的住址分布很广,他一天要跑不少路,所以十分辛苦。有一次,上了一天班的李师傅刚回到家,本想躺下先休息休息,由于开车时精神始终高度集中,一天下来头部有些疼。可这时电话铃响了,他赶忙接起来。电话里立马传来带着哭腔的声音:“是李师傅家吗?我家有个病人急需送到医院,你能帮个忙吗?”李师傅想都没想,说:“行!你等着,我马上去。”记下对方地址,放下电话后他便急匆匆地驱车出了门。病人被及时送到了安贞医院,生命得到了挽救。李师傅后来才知道,病人得的是心肌梗塞,如果当时不能在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后果可能很糟。

那时候,一般家庭都没有私家车,而家住北五环的病人想打车也都不容易,还好病人的亲戚想到本单位的李师傅家有私家车,这才出现了开始的一幕。病人出院后专门登门感谢李师傅,李师傅说得最多的却是叮嘱对方多注意身体,一定要经常体检,保持乐观的心态。

1984年,李占荣被北京市交通安全委员会评选为“先进安全驾驶员”,1994年,他又被北京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评选为“首都达标驾驶员”,在一个个荣誉面前,李师傅对记者说:“个人的成绩都来自于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我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一直把这份职业当做军旅生涯的延续。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的大熔炉炼就了军人一身本领,我想这部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为国家做贡献。因此,我一直都没有忘记那些铁的纪律,在工作中也一直用这些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实践证明,正是我在作为一名职业司机的日子里用铁的纪律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不骄不躁、善于学习,才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我想,即便是那些没当过兵的司机们,只要能严于律己、不断总结,一定也能做到一生平安!”

“啊!纪律纪律,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催人上进的歌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我也深深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平平安安开车、开开心心驾驶并不是多么深奥难及的事情,只要每位司机的内心放置一根纪律的标尺,平安之路就能自己去丈量!

猜你喜欢

铁的纪律李师傅学车
一个革命的队伍必须有铁的纪律
坚决守护集中统一铁的纪律
男子长期喝酒长出“象鼻子”
建党初期如何制定执行“铁的纪律”
钟表匠李师傅
暖心纸条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李师傅”
读编往来
考试时间
手机学车哪家强手机学车驾考App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