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西瓜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2009-04-05徐建武张凯杨方文万元香
徐建武 张凯 杨方文 万元香
武汉地区西瓜病毒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徐建武 张凯 杨方文 万元香
西瓜是武汉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47万hm2。而病毒病是西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减产30%,严重时减产70%以上,既影响产量,又降低西瓜品质。
1 田间症状
西瓜病毒病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西瓜花叶病毒(WMV)侵染引起,以成株期受害最重。病毒在带毒蚜虫体内、种子表皮和某些宿根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西瓜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型和蕨叶型两种类型。感染花叶型病毒病后,新叶首先出现明显褪绿斑点,后变为皱缩畸形,逐渐蔓延为系统性斑驳花叶,斑驳深浅不一、黄绿相嵌,叶面凹凸不平,叶片变小、畸形;植株顶端节间短缩,生长点上翘,植株矮化;幼果期发病,果面上有油浸状褪绿斑驳,果面凹凸不平。发生蕨叶型病毒病时,新叶狭长、叶片皱缩扭曲,花器不发育,难以坐果,即使结果也容易出现畸形。果实发病后,表面形成绿色和浅绿色的斑驳,并有不规则突起,瓜瓤暗褐色,有腐败气味,不能食用,外观和品质变劣,失去商品价值。
2 发生原因分析
①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重要媒介。蚜虫发生的猖獗与否决定着病害的轻重。其发生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5~6月是发生高峰期,通常蚜虫发生高峰期后15~20天即出现病毒病发病高峰。
②干旱、高温、少雨天气是病毒病发生的重要气候条件。降雨量少、气温偏高、持续干旱的年份病毒病发生严重,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迁飞、传毒。而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时期的西瓜植株,根系吸收的水分满足不了植株代谢所需,导致植株抗性下降。故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极易暴发病毒病。
③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是影响病毒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发病程度有所差异。重茬瓜田发病株率明显高于头茬瓜田。据调查,头茬瓜田病株率5%~15%,重茬瓜田病株率达60%~100%。
④农事操作的接触传播是病毒病蔓延的重要途径。瓜农在进行整枝、打杈、授粉等田间操作时,病株、健株一同进行,更易造成病毒从植株伤口侵入;病蔓不及时处理,随意乱扔,不清洁田园也是病毒病发生加重的原因之一。
⑤防治措施不当、防治不及时是病毒病暴发的重要因子。由于瓜农对病毒病传毒媒介、发生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不易发现或发现较晚,不能及时准确地防治蚜虫,往往错过了防治适期。再者,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无法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更易造成蚜虫在相邻地块间迁飞和为害。同时对病毒病的为害及其易暴发性认识不足,重治不重防。发现病毒病后才开始用药,结果事倍功半。部分瓜农甚至使用杀菌剂防治病毒病,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延误了防治时机,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
3 防治对策
防治西瓜病毒病的关键是采取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治蚜防病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实行轮作倒茬。③采用银灰色地膜或挂银灰膜条防蚜避蚜。④加强田间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增施叶面肥如硼肥、锌肥等,对水喷雾,有条件的可进行灌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及时清洁瓜田,铲除杂草,可减轻发病。发现特别严重的病株立即拔除销毁,并用肥皂洗手,以防田间农事操作造成人为传播病毒。整枝压蔓时,健、病株要分开进行,先进行健株后进行病株,发现比较严重的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田间销毁。
3.2 治虫防病
从苗期开始,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5%抗蚜威乳油3 000倍液以防蚜虫传毒。特别是麦收前后,若发现有翅蚜迁飞,立即喷施速效性杀虫剂,如 4.5%高效氯氰菊酯 2 000~3 000倍液,迅速控制蚜虫。同时要对瓜田附近的作物及田边杂草上的蚜虫进行喷药防治,防止带毒蚜虫田间传毒。
对发病初期或感病较轻的植株,喷施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20%吗琳肌·乙铜(病毒A)水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
徐建武,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430012
张凯,杨方文,万元香,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08-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