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蓝类蔬菜黑根病的发生与防治

2009-04-05司凤举司越

长江蔬菜 2009年3期
关键词:菌核甘蓝侵染

司凤举 司越

甘蓝类蔬菜黑根病的发生与防治

司凤举 司越

甘蓝类黑根病又称立枯病,是甘蓝类蔬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其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在苗期为害,定植后也能继续发展,严重者造成缺苗。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甘蓝类蔬菜外,还侵染大白菜、黄瓜、菜豆、豌豆、莴苣、茼蒿、胡萝卜、茄科蔬菜及葱等,已知有160多种植物可被侵染。引致立枯病、丝核菌猝倒病和一些蔬菜定植后的茎基腐病。

1 症状识别

黑根病主要为害苗期的根颈,定植后一般停止发展,也能造成田间缺苗,从而在一些地方引起重视。病菌为害植株根颈后,受害株叶色转淡,萎蔫,叶片下垂,下部叶变黄,最后干枯死亡。病株易拔起,拔起后可见病部呈黑或黑褐色,依被害时苗龄大小缢缩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灰白至灰褐色霉状物,亦能引致皮层腐烂。若结球期遇阴冷多雨天气,地际叶柄被侵,生凹陷水渍状褐色病斑,潮湿时可见褐色蛛丝状霉,严重的能导致叶球内部腐烂,但无恶臭,可区别于软腐病。

2 病原菌

由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引起,属半知菌类。病部见到的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菌丝初无色,后渐为深黄褐色,其显著特点是分枝常呈直角,分枝处缢缩并有隔膜。该菌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老熟菌丝相互集结形成菌核,初为棕红色,渐变为黑褐色。菌核近球形至不定形,大小0.1~0.5 mm。若出现有性阶段,则为担子菌门的瓜亡革菌。

3 发病条件与流行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内越冬。菌丝在土中营腐生生活,不休眠,在无寄主存在的条件下,可存活140天以上。病菌主要靠接触传染,当寄主的根颈或叶片接触病土时,即可被土中的菌丝侵染;或在有水膜的情况下,健叶接触到病部也能被染病。亦可通过种子、堆肥及农具等传播蔓延。该菌有时在土表处形成子实层,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传播,但其产生机会少,作用不大。

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6~40℃均可生长,适温为20~30℃,在25~30℃时生长最快。土壤酸度对病菌生长影响不大,在pH值5.8~8.1时生长良好,4.0左右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冷凉、干燥的土壤利于菌丝存活,土壤湿度维持在最大含水量的20%~60%时,腐生能力最强,超过70%则显著下降,高于90%则腐生能力几乎消失。菌核萌发需要高湿,一般达98%才能萌发。侵入时要求有自由水存在或接近100%的相对湿度,且保持一定时间。

过高过低的土温,粘重而潮湿的土壤等,凡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都能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4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育苗。

②加强苗床管理。用无病的新床土,若用旧床土应进行土壤消毒;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依天气情况进行保温和放风;需洒水时在上午进行,每次不宜过多,洒水后注意通风。

③床土消毒。可每1 m2用5%恶霉灵原药精品1 g与15~20 kg过筛干细土充分混匀制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底水浇好,把1/3的药土作垫土,播种后另2/3药土撒于种子上作盖土 (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

④对可能带菌的种子进行处理。用种子质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⑤及时拔除病苗,减少传播蔓延。定植时除掉病苗,避免带进菜田继续造成为害。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清除病苗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5%恶霉灵原药精品3 000倍液等。

(本文配有图片,详见彩色插页)

司凤举,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

司越,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009-01-12

猜你喜欢

菌核甘蓝侵染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变色的紫甘蓝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