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胆宁胶囊的工艺改进及质量控制
2009-04-05宋振民
,宋振民
(开封市第一中医院 药剂科,河南 开封 475000)
胆石症在我国发病率为2.8%~1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十味胆宁胶囊是依据我院知名专家刘学勤主任医师数十年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辨证的理论指导,针对病因、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立方选药(由开封市第一中医院制剂室生产)。但原工艺采用原生药粉分装胶囊,鉴别采用显微鉴别。笔者经多次试验,对原生产工艺及鉴别方法进行改进,现报道如下:
1 处方与制备
1.1 处方 金钱草、郁金、黄芩、黄连、半夏、干姜、甘草、羚羊角粉、柴胡、玄明粉。
1.2 制备 以上10味,黄连、玄明粉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后备用。其余金钱草、郁金、黄芩、半夏等7味粉碎成粗粉。加8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清膏,备用。药渣在加10倍水煎煮1.5 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原药材-药液(1∶5),滤过,与醇提清膏合并,混匀,加入黄连、玄明粉粉末及适量淀粉,最后以等量递增法加入羚羊角粉,混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80℃以下),过14目筛,制成胶囊1 000粒,每粒胶囊重0.4 g。
2 质量控制
2.1 性状 本品内容物为浅黄色,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味咸苦。
2.2 鉴别 (1)取本品0.8 g加甲醇20 mL超声处理20 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 mg,加甲醇5 mL,加热回流15 min,滤过,滤液加甲醇使成5 mL,作为对照药材试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2 m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6∶3∶1.5∶1.5∶0.3)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点。(2)取本品4 g加80%甲醇50 mL,加热回流1 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 mL,弃去乙醚液,水液加稀盐酸10 mL,置水浴中加热1 h,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 mL洗涤,弃去水洗液,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钱草样品1 g,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后,作为对照药材试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山奈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 mL各含0.5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1]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 mL,对照品溶液各2 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
2.3 检查 应符合胶囊剂中国药典2005年规定。水分:取硬胶囊剂的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超过9.0%。 装量差异:每粒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装量差异限度应在±10%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一倍。崩解时限:取供试品6粒,应在30 min内全部崩解。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4 稳定性考察 将包装好的十味胆宁胶囊于室温下放置,分别在0,30,60,90,120 d取出进行外观、性状、鉴别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符合规定。
3 小结
胆石症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8%~1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而临床上治疗胆石症的方法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良反应,因此治疗胆石症的发展前景是寻找速效、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巩固的药物和方剂。
目前国内外治疗胆石症虽有一些药物,但多为化学合成剂,其特点为疗程长、疗效差、价格昂贵,而理想的中成药极少。笔者经过对十味胆宁胶囊的临床研究,观察病例2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统计结果显示,显效率为58.1%,总有效率为93.8%,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十味胆宁胶囊治疗胆石症作用迅速,远期疗效巩固,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并克服了化学合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后易于复发的缺陷,和外科手术疗法、体外碎石疗法比较,具有无创伤、无痛苦、费用低廉的特点。且药物组成均为中草药,药源丰富、价格便宜、制作简便,具有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治肝护肝,胆胃同治,使胆道疏通,排石通便以治标,达到肝疏、胆利、胃和、胆宁的目的,不仅使结石排出、溶化,炎症消散,而且消除了其形成之源,并且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澄本清源,标本兼治。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7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