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复习课设计
2009-04-03宋晓楼
宋晓楼
设计思想
从生活实际入手,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竞赛形式为载体,完成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技能。
准备工作
选取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选择其中能反映出使用简单机械的片段存入多媒体电脑中备用,然后根据劳动场景设计问题。
制作一个课件,将知识点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输入课件之中,并设计好隐藏按钮,只有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中出现相关知识点时,单击按钮才会显示出来,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图片说明、生活中的应用等。
事先在黑板上做一个简单的得分记录表格,对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比如:
(说明:将全班分成四组或六组进行比赛;课题得分:设计的方案能解决问题,符合要求,每一个设计10分,总计得分额;拓展得分:看哪组的设计有组合、有创意,给与奖励得分;总分:本组总计得分。)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各一台。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完了“简单机械”,今天我们要通过一场比赛来复习本章的内容(适当介绍比赛的规则)。播放视频,从中提取问题:“有一老汉,现在想将一桶质量为200kg的油搬运到汽车上,请你帮助老汉设计几种方法,运用简单机械将油搬运到汽车上。”(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然后展示,比一比哪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多、有创意)。
生:观看视频,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师:5分钟之后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收上来,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中有: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还有斜面与定滑轮组合、杠杆与定滑轮组合、斜面与动滑轮组合),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总结出共同之处、点评出有创意的设计。
点评: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设计正确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反思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点击学生总结的几种基本设计方案中出现的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此处以抢答的方式展开,在学生抢答问题时,还可以巧设铺垫、层层追问,以使问题得到深化,使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如:教师点击“杠杆”,学生分组抢答知识点(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生1:杠杆的定义,并叙述
生2: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生3:杠杆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等
生4: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师追问:①如何画力臂,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进一步示范作图,明确、强调)②能列举生活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的实例吗?③如何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杠杆”知识点完成之后,教师再以同样的方法逐一点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层层追问,学生回顾、抢答。
(点评:以竞赛为载体、以抢答为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产生成就感;通过追问(追问的问题视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地调整、改变),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完成几个基本知识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结、自己整理本章知识点,然后在班级进行展示、点评、比较、内化、升华(学生自主完成对本章知识点的总结,出现树状知识结构、网状知识结构、块状知识结构);之后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点评:在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建构、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通过适当的巩固练习,强化学生的认知、进而掌握知识)
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史,并写一篇小论文;(2)调查现在生活中使用机械的实例,形成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以生活场景激趣、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竞赛为载体,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单一授课模式,有机地将小组合作、自主建构、学生点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抢答等结合起来,变“单边活动”为“多边活动”,问题由老师提出,方法、方案由学生自己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对话”、“互动”,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巧设铺垫,层层追问,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批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到学生的解决方案中一定会出现“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甚至可能会出现简单机械的组合应用。对于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知识点的出现正是我所期望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将对应的“杠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相关知识点、问题、应用等预置在课件中,在学生的展示中一旦出现,然后进行点击,在投影屏幕中出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层层追问,一一点击,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手段、以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记忆,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了成就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上来讲解,我做学生,在学生出现偏差时,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补充,有效地进行了角色互换,实现了多边互动。整堂课一直洋溢着思与思的对撞、灵与灵的对话,不时地闪现着智慧的火花。
没有想到的是,在学生的展示部分,一些平时看起来调皮捣蛋的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设计的方案中不乏新意、创意。教学中,我充分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与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表扬,从学生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我看到了学生内心的满足与成就感。这也同样感染着我自己。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