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错误”价值探析
2009-04-03蒋赵军
蒋赵军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有这种现象,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不同,教师处理错误的技巧不同,则同一错误的教育价值也会随之不同。因此,有必要讨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开发错误的价值,使其成为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优化的契机。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错误”价值;探微
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有这种现象,有的教师上课时很卖力,把课本内容按“是什么”、“怎么理解”、“如何解答”的顺序讲得清清楚楚,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三遍了,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里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误”的总结、分析、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教师往往有这种感觉: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不同,教师处理错误的技巧不同,则同一错误的教育价值也会随之不同。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走近错误、理解错误、珍视错误三方面加以探讨,使其成为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优化的契机。
一、正确认识“错误”的价值
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认为,学习是学生吸收信息并输送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整合过程。这表明,只有输入信息,没有反馈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有序原理”指出,学习过程中需要提供反馈信息(包括错误的信息),促使学生思考,使大脑中贮存的信息联系起来,组成更复杂的结构,使“认知”不断地由无序到有序。
从化学学习的知识角度思考,现代社会知识和观念都在迅速更新,有些在一定时期被公认为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在新的时期却可能是陈旧的、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学生如果顽固地守住那些知识和观念,没有反思的意识,没有审视和批判的习惯,没有接受新思想的兴趣,不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在化学学习中产生错误也在所难免。
二、利用“错误”的出现开展教学的几点做法
1.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学生的错误以发生的时间为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当前教学活动中刚刚形成的“新错误”;另一类是当前教学之前就已经有的错误,包括由过去的教学活动形成的错误认识和非教学活动形成的前概念,本文统称为“前错误”。
对于“新错误”,所谓暴露就是让学生发现错误,知道自己的观点错了。只有当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观念确实不对的时候,才会生发清除错误的动机。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教师揭露错误的效果必须体现在学生的思想上,要让学生想明白而不只是教师说明白。为此,教师最需要的是设计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的技巧,而不是反复强调、诲人不倦的耐心。对于“前错误”,暴露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回忆和再认的过程。因为“前错误”依靠长时记忆而延续,长时记忆系统蕴藏着大量的信息,是一个意识无法直接触及的巨大黑洞。恰如打蛇先要引蛇出洞,清除记忆深处的错误也要先把错误提取到工作记忆系统中来,使之进入意识的范围,也就是要诱导学生“想起”那些自以为正确的错误观念,然后再使他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错了。
2.帮助学生暴露“错误”
暴露错误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节之前,学生往往会经验性地认为:“碳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必定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一自认为正确的错误结论。而现行教材无法纠正学生的这个错误点。此时,教师可在实验室提供足够的试剂、仪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摸索出二个半定量实验。即: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和同浓度稀盐酸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实验结果如下表:
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实验结果不一样,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不一定生成CO2。这样,实验现象与学生先前经验产生了冲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得:Na2CO+2HCl=2NaCl+H2O+CO2↑,Na2CO3+HCl=NaCl+NaHCO3。这样使学生学到了更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以实验为暴露错误的手段,以冲突为教学的起点,我们可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使之经历“实验——惊奇——疑问——反思”这样一条有效的认知线。
3.与学生共同纠正“错误”
发现和暴露错误只是让学生“知其错”,而纠正错误还需“知其所以错”,错误的形成总有其根源。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触及结果,那么已被“摧毁”的错误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春风吹又生”,特别是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除“根”工作更要细心,要多角度分析,多次反复查找。笔者让学生从这几方面去纠正错误:
在探究性学习中纠正错误。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硝酸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Cu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mol/L
B.0.225mol/L
C.0.35mol/L D.0.45mol/L
学生拿到该题后,只考虑到Cu与稀HNO3反应而不与稀H2SO4反应,迅速写出了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应按稀HNO3计算,消耗Cu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则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认为答案应为A。我们知道,这是一种错误解法。
对此,不管教师如何解释往往缺乏说服力,使学生无法有正确的认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提供仪器、药品,让学生自己探究、纠错。结果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学生们普遍设计并完成了这样一个实验,让Cu粉和稀HNO3反应,并使Cu粉过量,待反应结束后,往剩余液体中滴加稀H2SO4,发现Cu粉又反应了。教师抓住时机,对该问题进行了解释:事实上,Cu粉与稀HNO3反应后生成的Cu(NO3)2溶液中还有NO3-,同样在稀H2SO4
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仍可以和过量的Cu粉反应,故应从离子方程式人手进行解答:3Cu+8H++2NO3-=3Cu2++2NO↑+4H2O,显然,H+不足量,按H+计算,所得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225mol/L,答案应为B。
在作业讲评中纠正错误。学生的作业总是有许多错误,要及时给予指出,达到作业应有的效果。如选择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多的作业,把解题过程用“投影仪”投出来,让学生“挑”错误。结果学生是你一言、我一语。如在一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作业讲评中,在一个学生的作业中指出了如下的错误或不足:1.未写原始公式;2.单位没统一;3.数字之间相乘要用符号“×”而不是“·”;4.字母书写不规范;5.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明;6.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位,等等。这样,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促成思考方法不断优化,使学生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从而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作业讲评中运用这种方式纠正错误,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比教师亲自总结、强调的效果好多了。
三、利用“错误”开展教学的反思和体会
1.要重视“错误”的教学价值
错误在实际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继承的意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到前人的弯路,可以节省自己的盘缠。我们今天需要强调创新教育,但决不能将创新理解为拒绝借鉴。从这个特定的意义上讲,继承错误,吸取教训,功莫大焉。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学贵有疑,让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意识。第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正误交融现象。科学史告诉我们,有时正确中也可能有错误,错误本身就孕育着正确的因子。让正接受着基础教育的学生及早地认识这一点十分必要,有利于他们认识“错误”在科学发展中的价值,从而建立豁达大度的“容错意识”。第四,可以帮助学生懂得科学之路的曲折。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不总是直线前进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必须具有在科研上走弯路的思想准备。
2.要珍视“错误”的教学尝试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错误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学生可能会对失败做出消极的归因,形成消极的反应,可能会因此而厌学化学,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错误,否则错误不仅一文不值,还将伤害自信和自尊,使“失败成为失败之母”。因此,在尝试把学生的消极转化为积极方面,笔者做了如下两点尝试。
(1)培养学生对错误的宽容和友好的看法。先请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的历程中对权威和真理的认识层次。一般情况是:上小学前认为父母的话都是对的;小学阶段认为老师和课本才是对的;初中生发现教师偶有失误,但认为书本还是真理的化身。告诉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应该知道书也是人写出来的,只要是人,无论老师、专家还是自己,都可能有失误。我们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是事实和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推理。我们在认识上对错误要刨根究底,但在情感上却要悦纳错误。
(2)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纠错教学中,学生只有亲自体验到纠错成功的快乐,才能保持和发展纠错的兴趣。教师不能摆出“专家”的样子洞察秋毫,甚至不能站到学生思维触角的前方“启发引导”,而应以同行者的角色行“启发引导”之实。不然,学生即使听懂了也没有进展与突破的快乐。
通过以上的尝试教学,本人对所任教的三个班学生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掌握的正确率等方面与尝试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假如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总结错误成了学生的爱好,那么,我们是真正开发了错误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