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2009-04-03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

鲍 洋

〔摘 要〕近年来,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民营企业既有其自身的优势,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探求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民营企业走上依靠自主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2-0059-04お

21世纪以来,自主创新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崛起中的民营企业,凭借自身特有的活力,逐步加入到自主创新的队伍中来,为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添砖加瓦。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界定

创新思想最早起源于西方经济学领域。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1939年,他又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并引入经济活动中,原本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熊彼特将创新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生产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实行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继熊彼特之后,许多经济学家、科研机构对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在我国,创新思想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概念——自主创新。

傅家骥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1]

董必龙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核心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自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2]

2005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这一概念并定位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目前,理论界对于自主创新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自主创新的内涵、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从本文的研究角度来看,自主创新,是相对于单纯的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价值的过程。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是最具有适用性的,应以其为基础,逐步上升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

按照层次划分,自主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见图1)。

1.原始创新

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进行根本性的突破,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原始创新成果多具有首创性、突破性、带动性等特征。

2.集成创新

把各个已有的技术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构成一种新的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既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1+1>2,集成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存在参照物的情况下,研究、消化现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提高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按对象划分,自主创新可分为技术创新、观念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是自主创新的灵魂,其他方面的创新是围绕技术创新展开的,并对技术创新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迫切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步成为最有活力、最有竞争力的经济成分,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首选战略举措。

1.自主创新有利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规模效益的提高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工业若不被特殊保护,很可能被国外成熟工业扼杀在摇篮中,得不到健康持续发展,永远处于世界二流水平。一直以来,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国际先进技术的过分依赖使得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没有主动权。例如:我国80%以上的芯片制造设备,70%以上的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100%的光纤制造装备都被进口产品占据。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摆脱目前的依赖性发展模式,才能改变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的被动局面,增强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持。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国外先进技术的外溢效应是有限的,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以企业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基础的。目前,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并直接关系到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成败。因此,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使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完成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唯一途径。

3.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竞争所打击的不是现存企业的利润和产量,而是打击这些企业的基础,危及他们的生命。从国内竞争角度看,民营企业面临着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民营企业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求发展,只能依赖高效的自主创新。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自主创新水平决定了我国及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能否得到提升。

4.自主创新是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吸收、利用FDI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一直信奉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理念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花钱没有买到技术,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高新技术贸易出口的龙头老大,美国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上却屈居欧盟和日本之后。在对华出口贸易中,美国敏感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出口量少得可怜。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美对华出口总额为390亿美元,其中需要申请出口许可证的只有30亿美元。因此,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依赖,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1.自主创新意识落后,缺少完整的自主创新机制

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数是农民和小业主出身,他们带有很强的“小农意识”、“小业主意识”。在企业的经营问题上,只求生存,不求强大;不求风险,只求稳定;只求短期利润,不求长期发展,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安于现状,接受以OEM等经营方式实现利润,不寻求突破。我国私营企业已经超过460万家,但真正开展技术创新的微乎其微,即使是在15万家民营科技企业中,只有小部分拥有真正的技术创新成果,有发明专利和原创技术的更是极少数。据全国经济普查材料,2004年全国共有大中型私营工业企业4 500家,拥有发明专利6 486件,户均只有1.44件。此外,民营企业大多缺少完整的自主创新机制和长远的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以制度创新为例,如果制度不合理,企业家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低效状态,陷入恶性循环。浙江大学对温州企业的路径依赖研究表明,依赖非制度环境基础的关系网络是限制温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使得温州经济近些年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资金短缺,自主创新投入较少

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逐步提升了自主创新意识,但是由于资金短缺,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望而却步,不解决资金问题,民营企业难以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资金短缺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第一,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税收负担较重,税后利润水平较低,导致资本积累增长缓慢,R&D投入不多。第二,融资途径有限,得不到外来资金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从内因方面来看,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完善的信用制度也没有建立,银行贷款面临较大风险,久而久之,银企关系恶化。从外因方面看,首先,我国缺乏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银行青睐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企业开放的门槛太高;其次,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A股市场的准入要求太高。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近1600家,其中民营企业不到15%,且部分通过买壳途径上市。

3.自主创新没有得到国家的有力扶持

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我国的一项发展战略,政府能否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至关重要。目前,全国开展了很多促进自主创新的活动,但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使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争端得不到有效解决。其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但是大部分资金用于大学和科研机构,少部分用于企业,而在用于企业的资金中,国有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民营企业只分享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过重的税收压力延缓了民营企业资本积累的步伐,自主创新的投入少,技术水平提高较慢。再次,政府没有合理化自身的定位,在经济中过度干预,承担了过多的任务,不仅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更是严重打击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4.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吸收和培养大批高水平技术人才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关键。当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是人才短缺和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差等问题。如何在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吸引人才,如何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开发和激励都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相当一部分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家们任人唯亲,对员工的信任普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这大大降低了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重吸收,轻培养,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成长性,一些高科技人才觉得自身提高空间有限,选择跳槽;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同样使得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人才流失。

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分析

1.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企业建立整体创新体系

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者和实现者,培养集战略远见、现代经营理念、自主创新意识为一身的民营企业家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民营企业家有必要开拓眼界,扭转传统的家族企业“小富即安”的意识,树立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意识。其次,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应当培养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创新能力和机制,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选择创新模式,不仅进行技术创新,更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不仅要提出新的理念,更要创造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结构方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总之,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和核心,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2.扩充资金筹措渠道,弥补资金缺口

民营企业R&D程度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资金实力。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融资渠道十分有限,对此,民营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民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满足在A股市场上融资的条件。尤其是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要积极把握机遇,力争在创业板推出后上市,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此外,买壳上市、借壳上市尽管是民营企业的无奈之举,成功率也不高,但却是获得资金来源的一种选择。

(2)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记录,努力实现财务状况透明化。民营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资信,才能得到银行的信赖,获得贷款。

(3)有效利用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税收倾斜政策,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洽谈合资、引资、改制、资产重组等一系列方式,实现由内资企业向合资,合作经营模式过渡,获得减税、免税的机会。其次,可将投资地点设立在减税、免税的地区,获得税收优惠。这些可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获得更大的资本积累,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

3.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

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在自主创新浪潮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政府应该从宏观角度入手,合理化自身定位,不要面面俱到。只有赋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空间和权力,促进它们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才能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其次,继续完善适合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各省市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细化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缓解融资难等问题。如根据民营企业的需要,设立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进行协调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对优秀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在税收政策方面,现阶段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倾斜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民营企业相当于受到剥削,政府应该逐渐改变对内资和外资实行双套税收政策的局面。再次,健全对民营企业的人才支撑,加强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适合民营企业的创新型人才。

4.以人为本,完善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凭借民营企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吸引人才,为高科技人才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创造机会,将民营企业打造为精英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健全激励约束政策,如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技术专利入股,实行科技股、优惠股、奖励股等办法,调动自主创新人才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第三,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满足了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总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途径。

5.立足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

相对于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民营企业自负盈亏,即使自主创新失败,企业自己承担投资风险,这使得民营企业敢于创新;第二,民营企业大多规模不大,决策灵活,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第三,民营企业可以更好的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式,既可以购买已有的科技成果,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来完成自主创新。当然,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还有许多劣势,得不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难度也更大。总之,民营企业要吸取国有企业的经验教训,加强与国有企业的合作,共同提升自主创新水平。お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董必龙.提升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4).

[3] 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调查[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4] 马山水,李劲东.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ぃ5] 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No.4人力资本与竞争力指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李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秀中)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