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职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之融合
2009-04-02容英霖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加剧,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在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职业技术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外,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作为新课题被提出来。那么,高职院校如何看待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呢?又如何实现人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职业技术教育与
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专业技能为主,发展学生的智能,不断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教育形式,它体现了人的价值,具有工具价值。而人文教育则是以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的教育形式,重视人性的完善,努力提升人的道德精神价值,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它所强调的是职业技能以外的一种体验、感悟、信仰与涵养。这些往往不能给人带来实际的功用,但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之所在。应该说,两者是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比利时著名科学家薛定谔曾就科学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谈到:“所有的自然科学都与人类文化紧密相连,科学发明,哪怕目前看来是最尖端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和理解的,一旦脱离了人文内涵,也是毫无意义的。”高等教育是一系列启人心智的活动,而不是一些机械方式的组合,只有通过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介入,学生的某些精神力量和潜在特质才会被激发出来,生命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二者不可偏废。
(一)“融合教育”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直以来,不少高职院校只注重“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用应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一目标重在强调“应用”,即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主,难以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实用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用性技术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素质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如情感浅薄、缺乏诚信、文化底蕴浅乏、价值体系混杂、敬业精神不够、心理素质较差及适应能力不强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一样,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对髙职学生尤为重要,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因此,21世纪的职业教育,将是从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分离与失衡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转变的教育。
(二)“融合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社会的蓬勃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一批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既有专业素质、又有心理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高职教育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不但重视培养学生广博、宽厚的文化基础,而且要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服务;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而且要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全面素养、身心健康的人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作用,会使学生在拓展知识面、弥补专业不足的同时,性情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加强“融合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融合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发展
我国经济已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并逐渐走向全球化,这种发展形势对我们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社会职业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有与职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在选择标准上,用人单位更希望录用“职业化”人才。人才专家认为,“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专业化、技术化”,还含有“人文化”。具有职业化素质的人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到新环境中开始工作,表现出积极思考,对人对事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但是,在现实中,大中专毕业生未能职业化,他们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失。还有些学生竞争意识淡薄,易紧张和焦虑,意志软弱,敏感多疑;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自己不能全面认识,狂妄自大与抑郁自卑并存;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任性暴躁,自控能力较差等。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从事自己所学专业,而且还有重新就业或转岗的可能。例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什么都能做,做文书工作的有,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有,当公务员的有,在银行工作的有,搞销售和采购的有……如果只懂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无其他特长的话,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专精于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宽厚的人文基础知识,那种传统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只专某一方面的“窄深型”人才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现“融合教育”,理性地实施高职教育的“职业化”,使学生拥有熟练的职业技能,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高职院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作风,调整他们的就业心态,使学生既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又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实现“融合教育”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通的。二者相得益彰,互为支柱。前者可以通过教育者直接的传授以及受教育者的勤奋而完成,而后者则需要教育者的引导、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积极影响和熏陶以及受教育者的感悟才可能实现;前者的实现相对较容易,而后者的实现则相对要难得多。这不是简单地增设几门人文方面的课程,举办几场人文讲座,就可以奏效的,必须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潜移墨化的影响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故应该融入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实现“融合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融合教育”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渗透是培养“和谐职业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二者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二元相加,而是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等层面在内的整体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转变狭隘的职业观,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转变职业教育的短期效应观,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职业教育评价的专业倾向性,树立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观;转变人文素质教育知识观,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过程观;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着与其他教育相一致的共性层面,让高职教育主动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中去。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要实现“融合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要融入人文精神,把教师的人格修养、精神世界、教育内容等都人文化地传授给学生,使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相融合。教师用自己的人品、学问、胸襟、气质等个人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既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又具备拥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文素质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健康、高尚的教师文化和教师形象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是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要实现“融合教育”,必须注意课堂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专业课教学同人文科学相结合,把抽象的技术专业理论同社会发展理论、人生价值理论等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真理,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其创造精神和良好品性。如分组教学(也叫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项目化教学、课题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物我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精神、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贵任感、集体荣誉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四)加强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
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好补充和延伸,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做人做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人文素质培育;(2)举行各类人文科学讲座和学术报告活动,在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的同时增加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他人文科学的了解;(3)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从中受到熏陶和锻炼;(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人文教育空间,深化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结合专业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改造自我、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使学生同时有更多的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体验成功、激发工作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有充分结合的契机,以达到人
文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提升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夏鹤,夏焰.论高职教学工作中科学和人文教育的融合[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2]陈锐.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王国防.高职生亟待加强四种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作者简介:
容英霖(1968—),女,广西北海人,广西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