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01郭鹏飞姜向军
郭鹏飞 姜向军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精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精读课上出现的问题,采取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读;协同学习;教学实验
一、引言
2004年年初,教育部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重点、方法等作了具体描述和规定,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实现《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加强听说实用能力、重视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基本的翻译和写作能力。”而精读课的教学决定着能否实现《要求》所提出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听课、同行交流、学生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要实现《要求》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还存在诸多困难。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能得到贯彻。目前,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2.学生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的时间每周大多是2~3节,每节课50分钟,课堂上教学任务重,剩余的可供学生支配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多是大班教学,学生在100~150人,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在课堂上练习。
3.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限。这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师生的交往主要是以知识为纽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缺少足够的考虑,很难得到学生的反馈;二是教师较多的课时量和学生紧凑的课时安排限制了师生的课外交流。
4.新型教学手段的不适应。如今,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是现代化的多媒体大班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多、任务重等原因,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学习,期望有助于解决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协同学习理论
协同学习与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协同学紧密相关。“作为一种学习技术系统的新框架,它是指在教室环境下,学习者以小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与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互动、互补的学习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的新型学习资源环境中,协同学习强调“人——机——环境系统”的高度协同,强调创建协同作用的“学习场”,即学习资源环境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个体以及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重协同作用的学习组织形式,使得群体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形成个体间互补、合作的协同效应。其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伴间竞争、沟通、协调和合作下逐渐形成的。但这种学习模式与通常使用的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有着本质差异。学者江卫华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合作学习倾向于分工细作,独立完成,彼此之间缺乏往来与沟通;协作学习侧重于各司其职,协作完成,个体(部门)之间共享一些资源与成果;协同学习着眼于互动互补,协同完成。协同学习是信息化条件下开放系统的动态概念,它包含了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两个方面。
协同学习由协同学习模式、协同学习平台、协同学习工具、协同学习资源、协同学习伙伴五个方面组成。这五个因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学习系统。协同学习阶段通常包括建立学习共同体、创设问题情境和拟定共同愿景、学生增权、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四个步骤。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以为,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现有条件下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实现《要求》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三、协同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实施
协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协同化小组为单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是一种很适合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在协同学习形式下,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变成了教学策划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增进学习、激发创造力,适宜于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英语大班教学。
笔者按照协同学习的阶段性步骤,将协同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融入其中,在精读课中进行了四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具体做法是:把所教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实验班中采取协同学习的方法,而在对比班中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课堂观察、课下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1.划分协同小组。在实验班中建立协同学习小组,而同期在对比班维持常规的教学方式。
2.在协同学习小组中民主选举一个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并明确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
3.创设活跃轻松的协同学习氛围。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信赖学生,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4.采取灵活多样的协同方式进行教学。兴趣是学生认知内驱力的发端。笔者采取了放音乐、猜歌词、做游戏等学习活动方式,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让学生出于个人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协同学习。协同学习以任务为基点,以网络为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平等参与、互为启发,协同完成任务。笔者针对各单元学习内容的不同,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提出多个与正在学习的单元内容相关联的问题,分派给各个协同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
6.组织学习评价。实验班中各协同学习小组进行交互活动等过程性的评价。评价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定,也包含学生自身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包括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总体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借助小组书面报告等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笔者在采取协同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逐渐转向自主、自发的学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同期,对比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变化不大。笔者在课下访谈中了解到,实验班学生课下采用上网查资料及同学互助学习等方式协同学习,而对比班中学生课下变化不大。第二学年末,笔者针对学科学习态度、单元学习内容、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在两个班中各随机挑选50名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在对比班中,74%的学生认为英语学科非常枯燥,62%的学生表示对单元学习内容兴趣不高;实验班中有9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科的用途很广,80%的学生表示能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乐趣。
四、结语
笔者认为,此次阶段性研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科学的手段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调查过程和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热情、学习自信心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强的表现。笔者还发现,协同学习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存在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如:在协同学习小组内,成员过分依赖组内合作和教师的指导而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性;学习者的风格和个性的差异造成协同学习内部产生分歧;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方式及交流时间受局限,使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探索,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
责编: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