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原则与策略探析
2009-03-31许涵
许 涵
【摘 要】交际教学法要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成为其显著特点之一,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互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程并启发学生给出其独到见解。本文所研究的正是外语教师如何提问,确切地说,是提问时采用哪些有效表达方式,在此被称为“课堂提问原则与策略”,并研究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课堂口语输出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提问策略 交际教学
一、引言
课堂提问(questioning)是英语教学中师生交互(interaction)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步骤之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交际模式决定着学生通过语言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以及目的语习得的机会和成效。作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既为学生的语言输入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又为学生提供了用目的语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的输出。因此,深入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交际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认可,此教学法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自然从容地进行交流,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成为其显著特点之一,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互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程并启发学生给出其独到见解。本文所研究的正是外语教师如何提问,确切地说,是提问时采用哪些有效表达方式,在此被称为“课堂提问策略”。这对中国的外语教师来说尤为有益,因为当他们在课堂上用外语而不是母语提问时,与指答方式、待答时间以及助答和反馈等方面提问技巧(Morgan&Saxton,1991)相比,外语表达应该是最基本的。
二、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原则与策略
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那么,教师该怎样提问,何时提问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如何正确的控制呢?认知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学习者“接受技能”(receptive skills)和“生成技能”(productive skills)两者的结合。接受技能指的是通过听或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生成技能指的是通过说或写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为了同时训练学生的接受和生成两种能力,教师在提问时应刺激他们思考,给他们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问给学生的输出提供机会,这种强制性的输出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如何提问刺激和迎合这种输出,教师如何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发挥不同的功能。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提问可采用如下几点原则与策略:
1.提问的目的与类型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向什么样的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他会在恰当的时候有的放矢地把问题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师提问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调控教学进程。关于课堂提问,分类语言学家们各执一词。Barnes(1969)提出“封闭式提问”(closed questions)和“敞开式提问”(open-ended questions)的概念。封闭式提问的答案是唯一的、固定的(如Where were you born);而敞开式提问的答案可根据情况有很多种(如What did you do on your trip)。后来,Long和Sato(1983)又进一步地把提问分为展示性提问(display questions)和咨询性提问(referen-tial questions)。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而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咨询性提问能够真正传递新的信息,促进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交流需要,更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性,给学生提供了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际性的语言实践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采取交际教学法的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应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与咨询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相结合,提高咨询性问题的比例。Tsui(1995)对教师提作了详细的研究,她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多数是展示,如果课堂上不具备必要的咨询性提问,那么学生的语言输出将受很大影响。周星、周韵(2002)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表明在“以学生为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若教师的参阅式提问多于展示式提问,则有更多的交互调整,更多的积极反馈。展示性问题和参阅性问题各有特点和侧重。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若要学生多说敢言,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需求,不同的教学对象,综合考虑问题的类型,有目的的选择提出的问题。例如,可先用展示性问题引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己寻找答案,然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材料,提出对某些现象的看法、意见等归纳或推理的参阅式问题,也可设计一些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时,学生会感受到思维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整体设计中,还是要尽量以参阅式问题为主,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展开发散性思考,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在课堂中与教师的面对面的交流,扩大语言输出量,进而提高语言实际交际能力。
2.教师提问的难度
所谓提问的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问的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Chaudron(1990)认为,恰当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够理解和回答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就太难了,学生无法回答,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相同,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学生凭记忆就能回答,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联系,但又有些不同,那么,这个问题难易适中,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回答,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效。因此,考虑提问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都能得到发展。教育专家们根据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难度PH=1-WTBXSX(PWSX),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倡问题的难度控制在0.3至0.8之间,这样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都能够回答。
3.问题的适时调整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语言实践及输出的机会,因此,教师最怕遭遇提问后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而这种局面多数是由于学生没有听懂问题所致,这就要求教师尽快对问题做出调整。一般说来,教师可应用下面的方法:重复前面所提过的问题;适当地暗示问题的答案;换一种表达方式或使用选择性问句(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pause] Would you like coffee,tea or beer?”)。White和Lightbown(1984)在一项实验中发现,英语教师每分钟提出四个问题,40%的问题没有应答,而高达64%的问题是对所提出的问题的重复。教师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说出答案,如说出预期答案的特质,或把它与其他东西做比照等等。提出的问题还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出调整,向基础差的学生提较简单的问题,向基础好的学生提有较大思考空间的问题,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训练。
4.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Tsui(1985,see Tsui 1996)调查了两个第二语言课堂,发现教师话语时间占八成且没有学生立刻应答,学生在课堂上大都沉默不语。国外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就自己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再次提问。由于没有时间组织答案,学生会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产生迷惑感和挫败感。提问后,留给学生3-5秒或更长的时间思考准备答案,可以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的水平上思维。这样学生的输出能力才能得到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才能实现。事实上,较高认知水平的发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这种问题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
5.处理反馈的信息
所谓反馈指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反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教师若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或加以赞赏或是进行鼓励,或是善意纠正错误和进一步启发,会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对学生错误回答的反馈
学生的许多错误都源于对新的语言体系了解不完整而造成的。这时学生的错误不代表消极的学习因素,相反,它们表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能力的积极因素,体现了学生依靠认识能力大胆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如果教师特别指出学生的错误就有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感到气馁,也会使其他学生不敢轻易开口,不利于以后的教学。因此,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切不能过分地纠正他们的错误而使他们对练习失去信心(Brown&Yule,2000)。纠错时应视错误严重程度而定,如果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的,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的,教师可不进行更正;如果在学习新的语言项目,需要学生通过模仿、重复、替换等准确掌握所学的语言项目,而学生的反馈信息影响交际时,则教师可采取直接纠正、委婉纠正、学生自我纠正、学生互相纠正等方式来正面进行纠错。在纠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错误的严重程度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充分把握好纠错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纠错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因错误的出现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有效降低出错机会。
(2)对学生正确回答的反馈
教师对学生回答中正确的部分要加以肯定,给与适当的赞许,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激发他们参与提问活动的热情。教师对学生正确观点的肯定,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最明确的认可,会使学生受到鼓励。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结合不同提问技巧,加大合作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文化知识和语言交际技能的认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主,自由的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学生开阔的空间去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确定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其第二语言的学习。刺激性和探索性问题可以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可以使从前被动的学生变成积极的课堂活动参与者,有效的提问对于实施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课堂任务十分必要。根据认知理论,语言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输出(input-processing-output)的过程,才可以说是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灌输法忽略了语言输出这一重要过程,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提问艺术的殿堂里进行潜心的修养,研究课堂提问策略,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own,G.&Yule,G.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0.
[2]Chaudron 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Learning.CUP,1990.
[3]Morgan,N.&J.Saxton.Teaching,Questioning,and Learning[M].NewYork:Routledge,1991. [4]Tsui,A. Introdu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London:Penguin Group,1995.
[5]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